李世民不愿继续说这个话题,说道:“罢了,想外面的御仗已然准备好,我们该起驾回京了。”
唐俭见李世民的心情很坏,追问道:“陛下回京之后,还接见吐蕃使者吗?”
李世民怫然不悦,斥道:“朕说过不见吗?突厥与吐蕃,一北一南,岂能类比?”
群臣见李世民的火气很大,不敢再接腔,以免讨没趣。
御仗行至中途,常何到李世民面前禀报道:结社率带人刚刚渡过渭水,被尾随而来的孙武开追及。经历一番激战,结社率等人虽作困兽之斗,但难敌众手,被一一斩杀。
李世民神色漠然,说道:“知道了。”就不再言声。
禄东赞得知李世民回京即要接见自己,对何吉罗说:“总算是能见到皇上了,其间千万不要再发生什么变故才好。”
何吉罗摇摇头,说皇上一言九鼎,应该不会再发生什么变故。
过了两日,李世民在九成宫遭到袭击的消息传入京中。禄东赞闻言,忧色上脸,叹道:“许是好事多磨吧,但愿此次遇袭之事,不要影响了皇上的心智才好。”
李世民此次接见禄东赞的地方不在两仪殿,而是定在芙蓉园。
这日是一个晴天,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使深秋的清凉收去许多,大地上浮出一派暖意。阳光照耀下的芙蓉园里,水面显得白亮亮的,数只翠鸟或在花丛中吱吱喳喳,或在水面上戏水,园内显得非常安详。
唐俭让大理丞在园外陪着禄东赞等候,何吉罗因为没有官秩,不能随同禄东赞充作通译。唐俭另从鸿胪寺中选取一名懂吐蕃语的属官跟随。
唐俭带着阿史那思摩在园中等候。
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的老臣,按辈分为颉利可汗的从叔。因其生得不像突厥人,而貌似其他异族,处罗可汗及颉利可汗认为他非阿史那族,所以疑心颇重,不加重用。武德八年七月,颉利可汗得梁师都之助,带领大军经朔方长驱直入抵达陇州,李世民与李元吉领兵相抗,李世民采取以武逼迫兼以金帛相诱的策略,促使颉利退兵。阿史那思摩参与此战,亲眼目睹了唐军的雄壮和大唐的国势,顿生羡慕之心。加上李世民对他甚是礼敬,与族人对他的冷漠有了强烈对比。他回到突厥牙帐后不久,终于趁着一个月黑之夜,带领家人轻装逃出突厥之境直奔长安。李渊见他来投大喜,赐爵为和顺王,封食邑一千户。
唐俭和阿史那思摩在园中等候了片刻,忽听夹道出口处有动静,既而见一顶红伞,两张团扇最先露出来,他们知道皇上驾到,遂跪伏在地上迎候。
李世民很快到了二人面前,六名宫女或肩挎、或手扶步辇,李世民端坐其上,在其左右两侧,各有一名宫女手擎朱漆团扇,最后一名宫女手执红伞。
李世民看到二人跪伏在地上,说了声:“平身吧。”二人谢恩后立起,才发现六名宫女之后,阎立本手捧画本紧紧跟随。李世民轻轻说了句话,六名宫女不再行走停在当地。李世民并不下辇,依旧端坐在辇上。他今日会见外使,未穿繁重礼服,仅仅头戴一顶黑色的幞头,身着一袭紫色圆领窄袖袍衫,显得比较随意。想是受到九成宫事件的影响,他端坐在那里显得神情肃穆,目光深邃,没有一丝笑容。
阿史那思摩观看李世民的神色,想起结社率办的事,心里不免惴惴。他想到这里,躬身说道:“陛下,臣听说结社率率领一帮本族子弟,做出了大逆不道之事。皇上这么多年来,对本族恩重如山,他们这样做,实在是猪狗不如。本族的一些长者近日商议,要加强对子弟的训导,避免其再行出不轨之事。”
李世民神色漠然,说道:“罢了,此事不用再提。龙生九子,良莠不齐,何必强求。思摩,你归顺我朝已久,从今日起,你的姓儿可以改上一改,朕赐你为李姓如何?”
阿史那思摩大喜,急忙跪下叩首道:“谢皇上隆恩,本家从此为国姓,子子孙孙感恩不尽。”要知李世民即位以来,不像李渊那样轻易赐姓,则今日赐姓给阿史那思摩,实在罕见,难得阿史那思摩不激动。
李世民接着道:“李卿,朕今日赐姓,非是寻常之举。朕有一件难事,却要你去办一办。”
“陛下请下旨,臣万死不辞。”
李世民抬起头,叹道:“这件事说难亦难,说易也易。东突厥当初败亡之后,群臣有说让其还归故地,有说置于长城以内,朕取后者。现在看来,此事有些不妥。朕今日想复立你为可汗,统领部众还归旧地,建牙定襄,你以为如何?”
唐俭在侧,惊讶万分,他想不通皇上变换心意如此之快。
李世民当初听从温彦博的意见,以羁縻之策设立督府安定突厥部众,又留突厥人万余家居住京城,并授有关人为将军中郎将。一时间,突厥人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的就有一百余人,与原来的五品以上官员对半。这时,以李大亮为代表的部分官员以为这样做于事无补,虚耗国财,纷纷上疏反对。像李大亮的上疏最为全面,其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为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臣愚稍觉劳累,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民庶,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妨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明,故四十载而灭绝。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毁轮台,追之不及。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碛,民非夏人,地多沙卤。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靡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