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摩率领突厥部众越过长城,到定襄建牙帐是数月前的事。李世民见李思摩非常惧怕薛延陀,即让执失思力携带玺书去见夷男让其退出漠南之地让给突厥,明确薛延陀与突厥以大漠为界,不得侵扰。若谁先启衅,大唐即出劲兵征讨之。夷男迫于李世民的威严,不敢不听,即将薛延陀部众移往漠北。李思摩临行之时,心中还是惧怕薛延陀,向李世民求恳道:“臣蒙受皇恩,为部落之长,愿子子孙孙为国家一犬,守吠北门。若薛延陀侵逼,请徙家入长城。”
李世民让他放心前去。
夷男退回漠北,心里终归不是味儿。他这日听说李世民东巡,遂对其大儿子说道:“李世民东巡,留下李承乾看家,这是一个无大才的主儿,应付突发的事,定然没有李世民迅速。你可带领兵马去击定襄,那李思摩若没有唐军撑腰,摧之势同拉朽。”其子大度设听命,带领部众及同罗、仆骨等部人马,号称二十万,浩浩荡荡杀奔定襄。果然,李思摩听说薛延陀来袭,没有一次像样儿的防御,带领部众快速越过长城,保据朔州,然后遣使向长安告急。
李世民此次东巡时间不长,不日就返回了长安。他于昨晚阅罢了李思摩的告急之书,决定今日议决此事。
魏征此时已六十岁,想是其多年来思虑过度,皱纹已爬满额头,且满头白发,老态毕现。他想起贞观四年时在政事堂里的辩论,那时他与温彦博针锋相对,他当时认为夷狄人面兽心,弱则服从,强则叛乱,温彦博搬出孔子“有教无类”的话来反驳他,认为要恩威并施,李世民用其策,设立羁縻府州来安置突厥人。如今温彦博已逝去,薛延陀现在的做派不正应了自己的话吗?魏征想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夷狄豺狼之心,其本性难改。陛下,薛延陀既然不听号令,可出兵将其驱逐出去。”
李世民听其言观其神色,知道魏征想起了往事。他遍视座下,当时的老臣像陈叔达、温彦博、褚亮、王珪因病逝去,然当时的争论场面犹历历在目。自己那时候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以恩威抚之设立羁縻府州,以图用教化的手段使异族与汉族和睦相处。不料十余年过去,自己待突厥人恩情重逾泰山,可那结社率恩将仇报,妄图加害自己,于是李思摩就回到漠南。他的心里忽然晃过一个念头:本以为魏征不善于外邦之事,然现在薛延陀起乱,莫非真应了其前言吗?
房玄龄见李世民在那里踌躇难答,遂禀道:“陛下,薛延陀举乱,缘于其地盘之争。自从陛下于贞观四年定下羁縻之策,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四邻安定,且使疆土逐步扩大,可见此法已有奇效。眼前薛延陀不听号令,可以出兵将之平复即可。”
李世民听了房玄龄之言,心里惕然警觉,因思突厥人岂能与结社率相类?像突利、李思摩、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史大柰等人对自己忠心耿耿,可见教化之策确实有效果。想到执失思力,他忧心说道:“夷男派兵来袭李思摩,他定将执失思力扣为人质,如此,执失思力的安危就让朕忧心了。”
李世民东巡之前,派执失思力为观察大使前往漠北,他至今未还京,定是被夷男扣留。
唐俭禀道:“陛下,臣听北境来人所言,说执失思力被夷男威逼利诱,已答应奉事夷男。夷男攻袭李思摩之时,北境的交通阻绝,臣无法辨别此传言是真是假。”
李世民摇头道:“执失思力随朕多年,你们还不知道他的心性吗?夷男扣押他是真,威逼利诱是真,然执失思力断然不会负我。”李世民的语气决绝,可见他非常自信。
唐俭见状说道:“如此,臣即派人潜入漠北,设法探知执失思力的消息,以知其安危。”
“执失思力之安危不用担心,他至多在薛延陀多呆一些日子。若此战能快速完胜,夷男自会将执失思力拱手送回。”李世民说出此话,已很明确地表示要出兵救援李思摩。
李世民看到李靖默默地坐在一旁,只见他的面貌上亦现老态。到此时,他方才觉悟到,江山依旧,光阴易逝,看样子岁月的磨砺对人是一点都不吝啬的,曾经刀光剑影、叱咤风云的美好岁月一去不返,衰老将成为人的最大敌人。那一瞬间,李世民冒出了要加紧提拔后进的念头。他想到这里,觉得这样的念头非今日的议题,且留待以后再讲,因而向李靖道:“药师兄,你如何看待薛延陀这件事?”
李靖立起身答道:“漠北实为祸乱中原的渊薮,若放任不管,其势会愈加蔓延。臣赞成玄龄之语,我国日常可以用羁縻之策教化之,所谓恩威并重。若其无视陛下权威而一意孤行,须给予其雷霆一击让其收敛。”
“眼下侯君集征讨高昌未回,朕若在漠北开辟战场,可以兼顾吗?”
“不妨。我国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积累无数,兵强马壮,可以分头进击。且救援李思摩,其目的非为全数剿灭薛延陀,将其逐出漠南即可。我国马军如今傲视天下,可以以一当十,此次出兵,无须大动干戈。”
“药师兄深识全局,愈加增强朕的信心。药师兄,如今侯君集远在高昌,此次将兵,派谁为帅最为适宜呢?”
“英公世威名雄震漠北,可堪为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