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答道:“陛下任郭孝恪为安西都护府,可谓慧眼识人。其到任后,已将伊州、西州、庭州守备整治得非常坚固,令西突厥不敢轻易起攻伐之心。其守备之人,以内地调防的千余人为骨干,再整训三州的民兵,可得数万人。郭孝恪现在不用从内地调兵,凭其手头力量,除了可保三州防卫无虞外,另可组织人马突击,可谓攻守兼备。”
“譬如焉耆对我国不敬,郭孝恪可以伐之吗?”
“陛下,郭孝恪近日上疏一道,请求兵部转请皇上,准其讨伐焉耆。郭孝恪言道,其在防守三州同时,可以出劲兵奇袭焉耆,再出一支兵马防备肆叶护可汗的援兵。臣细细观来,觉得郭孝恪所言可行。”李世说完,将郭孝恪之疏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阅罢,赞赏道:“郭孝恪所言非为空泛,看样子他颇下了一番工夫。嗯,让郭孝恪为安西都护府,可谓得人。世兄,你以为现在为攻焉耆的时机吗?”
“臣以为可行。郭孝恪若能一举拿下焉耆,即可扬我大唐军威。若焉耆被克,西域诸国定会对我朝畏威怀德,可以遏制肆叶护可汗东侵的脚步。且焉耆被平后,陛下可以册立新的焉耆王。泥孰可汗得我朝之助,西域诸国定会归附他,如此,其势力渐渐能与肆叶护可汗相抗。”
李世民复向唐俭笑道:“唐卿,你细听世兄一席话。其寥寥数语,既勾画了进击焉耆之图,又谋及西域今后形势。什么叫帅者之才,世兄是也!”他转向李世道:“可由兵部代转安西都护府文书,准郭孝恪之奏。你要告诉郭孝恪,西域那里由其全权主之,便宜行事。若其对焉耆开战,朝廷不会从内部派去一兵一马,让他凭手头之兵精心筹划,不可有稍许闪失。万一他战败,即会一退千里,我大唐在西域的立脚点从此失矣,让他戒之慎之。”
李世躬身领旨。
李世民又问唐俭道:“唐卿,相里玄奖出使辽东,至今未回吗?”
“未回。长安去辽东六千余里,其一来一回需数月时间。他此次需向高丽、百济传达陛下之旨,也许还要到新罗抚慰。”李世民触动心事,问李世道:“世兄,你以为相里玄奖此次出使,能使他们罢战吗?”
李世摇摇头道:“以盖苏文的脾性,非几句话可劝回头的。”
“朕也不信!如此看,辽东一战势在难免了?”
李世点点头。
“唉,西面有焉耆,东面有高丽,若同时为战,朝野之人会责朕好战吗?”
唐俭道:“焉耆之战由郭孝恪主持,不用调派内地兵马即可完成,用兵用钱甚微。唯辽东一战,路途太远,且高丽人素来强悍,非用重兵不可。”
“是啊,仅出使一趟,来回需数月时间,遑论大队兵马呢?且那里气候苦寒,冬月时难以交战,这样,一年中适宜交战的时间仅半年多一点。即使这样,辽东一战非打不可,我若再忍让,那盖苏文的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世兄,你要关注西北之事,也要筹划辽东之事。”
李世又复躬身答应。
过了一月,相里玄奖自辽东返回京师。李世民得知盖苏文不遵旨罢战,且出无礼之言,大怒道:“好一个无知狂妄之人!好嘛,他盖苏文说要收回故土,我难道就不收归故土了?”
李世民坚定了征讨高丽的决心,他算着时间,认为今年去攻高丽有些仓促,遂定下明年春日时开始攻打之计。于是,他马上下了数道诏,一道诏督促阎立德加紧监造运粮船、战船,于今年七月集于莱州;第二道诏遣营州都督张俭率幽州、营州二都督兵及契丹、奚、靺鞨兵,让其看准时机袭扰高丽,以牵制其进攻新罗的脚步,并观其势;另诏太常卿陈君宾为馈运使,民部侍郎崔仁师为副,河北、河南诸州皆受其节度,由其便宜行事,以保证粮草、军械及时运往辽东,为战事做好物资准备。
贞观十八年八月,长安这里正是深秋景色,西域那里已经开始下雪,郭孝恪指挥的一场战事拉开帷幕。
郭孝恪为许州阳翟人,其在军中多年,有智谋,好勇力,屡立军功。他还有一般好处,即是能与上司融洽相处,与下属推诚相待。李世当初向李世民推荐他为安西都护,许是看到他有这般好处。
安西都护府初建,这里的人员比较驳杂。其居民以高昌旧民为主,另有一些突厥族人。戍边之人以千余人唐朝兵士为主,他们每三年轮换,另有一些流徙罪人为戍卒。郭孝恪面对如此驳杂的人群,明白要想安定三州,必须先将众人心智抚为一体才好。李世民授予其为西州刺史、安西都护,实际上是将这里的军政大权皆集于其一人之手,这对于其抚慰众人有相当的好处。
麴氏王朝昔对高昌百姓盘剥日久,导致民怨沸腾,麴氏王朝也因此加速垮台。郭孝恪明白此节,为此采取二项重大措施:一是向李世民请旨,要求三年内免除三州租赋,李世民准奏;二是不用那些为非作歹的旧官,选出一些受百姓拥戴之人以为官吏。郭孝恪将李世民在贞观初年的做法在这里牛刀小试,果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辖下百姓见农桑之事不用纳租赋,顿时激发了其垦荒的积极性,三州大地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又见官吏皆是符合百姓心思之人,非是往日那些面目可憎的虎狼之吏,心境也舒展开来。一段时间之后,郭孝恪顺势而为,让他们以户为单位,每十户为一组,以此编制民兵之列。这些民兵农忙时垦荒,农闲时练兵,渐成气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