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早就看见儿子岸英走来了,他从儿子那轻快的脚步,脸上的一朵朵愉快的笑云,猜出这小伙子是找他商量事。他对自己的儿子老感到是块玉石坯子,一点点在琢磨,一点点在闪光。他对儿子的诚实热情和口直心快是很喜欢的。他方才是把装满心里的事在给出头绪来。政府有些部长要新任命,要考虑史良、李德生、何香凝几位有影响杰出的妇女当部长级干部。要选人才,要考虑民主党派的比例数。周总理日夜忙着,虽然都处理得很有条理,但还要他来磋商拿最后生意,再找少奇等同志到书记处讨论。今早晨他心情很痛快,他多么喜欢居住在青海原籍的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他发电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准备复电表示欢迎。他在考虑电文:“西藏人民是爱祖国而反对外国侵略的,他们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策,而愿意成为统一的富强的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分子。……希望先生和西藏爱国人士一致努力,为西藏的解放和汉藏人民的团结而奋斗。”他还要请教赵朴初先生,关于佛教一些教规,他对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要称赞年轻有理想。国内、国外的事情太多了,政府是新建立的,一些事物也都是新的。他慈祥中带有父亲的威严问道:“岸英,有事要办?”他说着走近几步又停下,他从头顶到脚打量自己的儿子。
“爸爸,我本来想和您商量一件事,看您很忙……”岸英在父亲面前说话总是稍微把脸偏一些,眼睛往高看,他边说边擦着两只手。
“噢,是忙啊,脑袋里要想很多东西。”父亲说着,他明白儿子是找他商量什么事了,他脸上露出一种亲昵的笑,把脑子里许多事都驱散开了,说,“你是不找我商量你和思齐的婚事?”听他语气说得很有把握,他何尝不惦念儿子这终身大事,他说完感到自己还是关心孩子们的切身事儿。
“爸爸,是这件事儿。”岸英脸开朗得像朵花儿,他在看父亲的眼神,虽然父亲是个不记孩子过错的人,但确实为了婚姻事使父亲不愉快过,后来自己向父亲承认了不对。
父亲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说:“和思齐商量过了?”
“商量过了,她同意。”儿子从父亲脸上的满足笑里,看到比金子还闪光的感情。
“商量了就好。”父亲伸手对儿子摆动一下,作肯定的口气说:“你们两个要同时和思齐母亲商量。”听了是老人的口气。
“爸爸,我和思齐同她母亲商量过了,母亲同意了。”儿子说得很兴奋也很得劲儿。
“我同意。”父亲说得很干脆,响快地回答了。脸上的笑纹像盈满银盆的水,父亲给儿子一个响快、满意的回答。
“爸爸,我跟思齐原打算在九月底办,十月一日是开国大典,爸爸一定很忙。”
“哪一天不忙?万事开头难。”
“还是先公后私。”
“这事公私我都应该关心。”
“我和思齐商量在十月十五日。”
“选了十五日?”
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下午结婚不耽误工作。”
“我同意,就这么定了。”父亲盯着儿子的脸,在寻找自己的一点愉快。接着说,“你们打算怎么办呀?”这回可是父亲在征询儿子的意见了。
“我和思齐商量过了,越简单越好,我和思齐都有随身衣服,也有现成的被褥,不用花钱买东西。”岸英向父亲说每件事都要提上思齐的名字,这是他感到在父亲面前思齐比他叫得响亮。再说,这么提到心里也甜。
“这是喜上加喜,双喜临门,但要艰苦朴素。你们准备在哪里办?”父亲说得十分中肯,但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却是掀起波澜的。
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
那时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毛泽东从农村到附近的工厂开展革命工作。这年杨开慧有了身孕,毛泽东在长沙领导泥木工人罢工运动。在泥木工人罢工取得胜利那天,杨开慧分娩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儿子。毛泽东抱着这白胖的小子高兴极了。母亲要当父亲的给儿子起个名字。毛泽东说;“罢工胜利,我们儿子降生,真是双喜临门,就叫儿子岸英吧!”这是多么响亮的名字。年轻的父母,亲着儿子的脸蛋。
父亲看着眼前的儿子,就是当年那生在清水塘抱在怀里的胖小子。嘿,他要娶媳妇了,真的,真的呀!
“我和思齐商量,婚礼在情报部举行,暂时也住在那里。”
“在我这里办吧,住几天再搬出去。”父亲说着,这种感情是父亲对子女真挚之情,当儿女结婚时,总是愿意多留在身边几刻。
儿子点点头,他理解父亲的感情。他怕耽误父亲的事情,问道:“爸爸,还有事情吗?”
父亲走近儿子,扯扯儿子袖子,好像拉了一把说:“岸英,你们结婚是一辈子大事呀,我请大家吃顿饭。”说得热情开朗,差一点把儿子眼泪说出来了。
儿子规矩地站着高兴地说:“爸爸,请谁呀?”父亲的老战友。老朋友太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