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思齐想请谁就请谁。”
“哪!”儿子拍下大腿真不知请谁。
“你跟思齐的妈妈说说,现在是供给制,她也不要花钱买东西了。她想请谁来都可以,来吃顿饭。”
“爸爸,我去跟思齐商量。”儿子完全满意了。他在转身离开父亲时,迈前一步拉住父亲的手,说:“爸爸,你要注意身体哟。”这个二十六七岁的大小伙子,说着还把腮帮鼓了鼓,他知道父亲没有一夜不熬过午夜才休息。
警卫员走来了,可能要告诉父亲有约下的事情。父亲没有回答儿子的叮咛,但把被儿子拉着的手抖一下,表示同意。
毛岸英对走来的警卫员摆下手,意思是照顾好老人。他转身迈开大步走了。
毛泽东看着儿子身影,一直看着儿子一步步迈出的脚步,好像在看脚跟踩在地上留下多深的脚印。心里说:这才像我的儿子嘛。
毛岸英和刘思齐两个人商量好几次,在他们身边。有许多看着他们长大,关心他们成长的妈妈。他们爱这些妈妈。
刘思齐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他们接触很多,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工作很忙,都有意思,一时又没挑明白,两个人还都没有和老人谈谈。星期天有时他们回到西柏坡来,两个人虽然不是形影不离,但是眼神、脚步、言谈都是情投意合的一对了。这事儿被康妈妈和邓妈妈看在眼里了。他们喜欢这一对青年人,感到要尽尽当妈妈的责任。有天毛泽东到朱总司令住处来。康妈妈对毛泽东说:“主席,你为警卫员成全婚事,可你的岸英是大小伙子了,该关心找找对象了。”
毛泽东说:“是呀,该关心了,康妈妈,你给介绍一个吧!”
康妈妈说:“我跟邓妈妈早给你相看好一个好儿媳妇。”
“谁家的?”毛泽东认真的问。
“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康妈妈热情地介绍了姑娘。
毛泽东说:“那就让他们处处吧。”
今天父亲让他们请参加吃饭的客人,他们很仔细也很尊敬地拉出一张参加吃饭人的名单来。两个人商量一下,还是由岸英拿著名单去请父亲过目。
父亲看了名单,说:“你们只请邓妈妈不行,请了邓妈妈,还应该请恩来;请了蔡妈妈,还应该请富春;请了康妈妈,还应请总司令;请了谢老,还应清王定国;请了陈瑾昆,还应请梁淑华。还有少奇和光美同志也要请;弼时同志有病,住在玉泉山休息,就不要麻烦他了……”他把笔悬空起来,不时落笔勾一下,连写几个字,把儿子和媳妇商量的吃饭人名单,添写得齐齐全全的,这桩大喜事给他带来大儿子娶媳妇添人进口,该盼孙子的乐趣了。他放下笔看着拿起名单要走的儿子说:“该请的人岸英由你去请,打电话或亲自去都可以。至于吃什么由你们商量,最好是家常便饭,简单一些。”
儿子顺从父亲,老人说一句,他点下头,看这种热情劲儿,爷俩在操办家务事了。
一连几天,毛泽东除了开会忙公事,总是在找儿子岸英,好像爷俩把这婚事办不周全,对不起岸英不在世的母亲,又好像儿子办完喜事,就成了大人了,羽毛长丰满了,要离开大人的膝下了,此刻尽量能留在身边多呆一会儿。他不时间身边警卫人员和秘书:“你们看岸英能办好这码事吗?”好像他要求多少人帮把力气似的。人们都笑着肯定地说:“主席,岸英办事能力不弱。”他相信地点点头说:“这是他自己的喜事,你们看他不能当事者迷吗?”说完他同大家一起开心地笑,天下的父母心是一个模样加。见着儿子就说:“我完全赞成,婚事简办,改一下旧习嘛!”
一切都准备好了,这天是星期六,岸英和思齐都请了少半天假。他们机关的领导开头都不知道,等知道时都想帮把忙儿,可他们都准备齐全了。住处在情报部,极其简单地收拾一间房子,也没有刷墙刷窗子,只是在一张双人木床周围墙上用图钉安了几张白纸,床面上铺的褥单子、棉花垫子都是机关招待所借来的,只有他们平常盖的被子拆得干干净净,铺得很是样儿。快到吃晚饭时,才有些岸英和思齐的好朋友送来鲜花、对联、贺词,还送有花枕头及日用品。这么一装饰起来,立刻变成新房气味了。还送有花枕头及日用品。
七点钟岸英、思齐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这一对新人也没有怎么打扮,岸英新理的发,穿的是他在外交场合当翻译的工作服,皮鞋擦了油,只是在衣袋口上挂着钢笔,小伙子够帅的了。
思齐把头发梳剪得快齐耳呷子,和她那张白皙秀丽的面庞映成十分得体的花朵儿一般。上衣穿件新做的灯心绒布的袄,半新的裤子,新的方口布鞋,这俩人往起一站,好俏丽的一对新人。人人夸这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儿。大家围着新人,新人像两朵盛开的花。
毛泽东走来了,他和来贺喜的客人谈得很热闹。大家都夸思齐、岸英是一对好夫妻,说毛泽东找了一个好儿媳妇,来人一齐向毛泽东祝贺。
客人坐满了沙发,毛泽东站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和客人不住地应酬着,警卫员几次搬来椅子要他坐下休息一会儿,可他刚坐下又站起身来,向不断来贺喜的人打招呼。他满面红光,满脸笑容,两眼老是在儿子和儿媳妇脸上转,可见他心情该有多么满足、愉快而自豪。这是毛家在新中国后第一次增添人口,这一天对毛家来说,该有多么不容易呀!这真可谓是毛家的天大喜事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