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彰勋镇定地说:“那好吧。既然你穆大人如此自信,我就给你一个说法。??来!传常家大德玉银号掌柜的常聚英。”
常聚英不等衙役们传唤,马上从人群中喊道:“回老爷,我在这儿!”说完,他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到大堂上跪下。
戴彰勋发问:“常掌柜的,这些银票的底联是你那里的吗?”
常聚英看完银票的底联后,肯定地说:“回大人!是我们常家银号的。”
“那是谁取走的呢?”
常聚英看了一眼瞪着他的穆兴云,沉默了。
戴彰勋一拍惊堂木,厉声说道:“说,否则赏你二十大板!”
常聚英连忙磕头:“我说,我说!这些银子都是协台衙门守备穆大人取走的……”
穆兴云有些气急败坏,他蹭地站了起来,上前一脚踹倒了常掌柜的,大骂:“瞎了你的狗眼,竟敢诬陷本官!”
也就是常家银号的小掌柜的吧。要是榆次的常家庄园大掌柜的来,给他个胆子他也不敢打的。
常聚英顾不上疼痛,更顾不上保护客户的秘密。他马上从怀里掏出几张纸,说道:“这上面有穆大人的签字!不仅如此,穆守备来取银子的时候,连汇水银都未付。”
穆兴云傻了,心想,当初自己怎会去签了这个该死的字?
戴彰勋厉声地问穆兴云:“穆大人!这怎么解释?”
“诬陷!绝对是诬陷!!”穆兴云咆哮起来。
“穆大人,你身为朝廷官员,知道什么是咆哮公堂么?”
穆兴云无奈,只好气呼呼地坐了下来。
穆兴云坐下之后,戴章勋继续问话:“穆大人,你说是诬陷?那好,带证人!”
周青山带着十几个商民代表走到大堂上,齐刷刷地跪了一片。
“穆大人说你们是诬陷。按照我大清《台规》,诬陷官员者,将处以绞刑。你们可要说清楚!”
一个胆大的商户,指着穆兴云说道:“回大人!包括被害商人王兰田在内的我们这些商户,主要是跑东北路生意的。走着条路,必须经过经棚一带,而穆守备以前就驻扎在那里。我们每次经过这一带时,穆大人和他的手下都要给我们按上一些罪名。要是不给他银子,他就会把我们关起来。三个月前,我就被他们敲诈了一千两银子,在收银子的时候,穆大人每次都狂妄说‘为官不要钱,犹如妇人不养汉’。我们都是商人,一般都会记住银票的票号的,大人您可以派人去查!”
他说完,其余的商人这个说穆兴云诈了他两千两,那个说他诈了五百两的。
戴彰勋听完商户们的证言后,质问穆兴云:“听了这些指正,你还要说商户们诬告你!?”
寒冬腊月,在这么冷的天气里,穆兴云的头上沁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他心里清楚的很,《大清律例》上规定,一个普通人敲诈银子五十两就要蹲一年监狱。而官员敲诈五十两就要按平民判决的数倍去蹲监狱,大概有五年吧。自己敲诈了这么多的银子,不知要到哪辈子才能把监狱蹲完呢!他望了望站在大堂外商民中间的魏师爷,无奈地说:“这些人都是刁民。既然他们这么说,本官也没有办法,本官只有一张嘴,说不过他们。这样吧,本官先回协台衙门,写一个书面呈文交到您这儿,用来洗清本官的冤情。”
说罢,他不等戴彰勋是否同意,就站起身来准备往外走。
“想走?事情还没完呢!”戴彰勋厉声喝道。
孙立明稳如泰山,因为他已经将那两个马弁交到了同知署,而且昨晚还接到了戴大人的密信,知道好事还在后面。而静观其变的守备刘兰芳有些坐不住了。肚子里有些墨水的他,确实看了不少的书,像《大清律例》《大清律例集解附例》《大清新刑律》这一类的书常看,知道这里面规定了官员犯罪要实行“连坐”。也就是说同级官员犯了罪,而同一个衙门的官员又知情不举,就会被朝廷施以“降级”“入监”“流放”等惩罚。穆兴云这小子没给自己带来一点好处,反而要被他连累。要是被流放到了宁古塔,为那些旗人当奴才的话,还不如死了。不行!得赶紧向戴大人靠拢,摘开自己。想到这儿,刘兰芳接过话茬,对穆兴云发了难:“哟!穆大人,还有这事儿啊!您急着回去干啥?想回去搬救兵呀!不过,您就是找来救兵,他们也不会听你的,他们归戴大人节制。”
孙立明也挖苦地说:“就是!您这一走,不是敲诈也成了敲诈了嘛,您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喽。我看您还是等戴大人把案子审完吧。”
“哼,本官到底看他还说啥!”穆兴云无奈,只得又坐回到了那把似乎是长了钉子的椅子上。
有了两个守备的支持,戴彰勋更是胜券在握了,他接着质问穆兴云:“我问你,天意德商号的伙计张金义是怎么回事?”
说罢,戴彰勋凌厉的目光扫了过来。穆兴云的目光与之一碰,马上又转移开来。他说:“张金义是陶克陶胡的探子……”
刘兰芳立刻打断了穆兴云的话,对戴彰勋说:“戴大人!本官听说穆守备抓到了陶克陶胡的探子。于是,要求与穆守备一同会审,好弄一些陶匪的情报。可穆守备死活都不同意。是不是抓错了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