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正点刚过,同知署门外人声鼎沸,锣鼓喧天。还未到正式表演的时刻,一些急不可耐的队伍便开始舞了起来。
戴彰勋整理好官服,带领全体官员来到看台上。以往,同知署的官员们都要领着夫人上台来观看的,因为他们的夫人都要接受这座城市里女性们的叩拜。那时,是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夫人们最为风光的时刻。她们穿上崭新的旗装,套上琵琶襟坎肩,梳好旗髻,再穿上“花盆底”旗鞋,那叫一个婀娜多姿,引得叩拜女性们阵阵喝彩。可是,二府老爷没带家眷上任,别人也就不敢带夫人来上台凑热闹了。自然,这些官员的家眷们牢骚满腹。
商民们一见戴彰勋出来,齐刷刷地跪了下来,纷纷高喊:
“给二府爷拜年了!”
“祝二府爷健康长寿!”
“祝二府老爷元宵节快乐,阖家团圆!……”
然后,鞭炮齐鸣,烟火弥漫。
戴彰勋和同知署官员们站在台上左右还着礼,并拱手向商民们拜年。台上台下相互问候声、欢歌笑语声不断,春意盎然。
金旺则在戴彰勋身后撅着嘴,小声嘟囔着:“还‘阖家团圆’呢,你们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们留在了多伦诺尔过年,哪如在老家好呀?”
显然,金旺是想家了。
周青山听到后悄声凑了一句:“我说金旺,是不是想媳妇了?”
“一边呆着去!”
戴彰勋在看台中间那把宽大的太师椅上落座后,“比舞”开始了。围观的人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场面热闹非凡。但戴彰勋并不轻松,他将代表同知署对每一支表演队伍表演的节目进行评试。然后,将评试结果写在一张红纸条上,再由周青山他们贴到台下的一个临时设置的大牌子上面。
一上午的比试,各支队伍纷纷拿出绝活。皮衣行舞狮子的搭起了七层板凳,并爬到了上面去耍;赶运行舞龙灯的大龙口中不断喷出长长的火焰;熟皮行的旱船队用整张牛皮制作的旱船,通体透明,独树一帜;靴鞋行的二鬼摔跤,形态逼真;皮条行踩高跷的,上下翻飞……
他们的表演,赢得了商民阵阵喝彩。最终,皮条行的高跷表演技高一筹,在众目睽睽之下,得到了二府爷抛过来的绣球。
到了夜幕时分,人们迎来了一年中第一个月满之夜,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随之拉开了序幕。商务会会长李长林带领商务会全体会董来到同知署门前,齐刷刷跪了一片,高喊道:“恭请二府爷上轿,与商民一道赏灯!”
戴彰勋与全体官员走出同知署,登上了大轿。这正月十五赏灯上轿,可不同寻常。这一天,商民们可以帮着衙役们抬轿的。所以,在轿子周围,人们簇拥着,都想用自己的肩膀去沾一沾二府老爷的福气。
俗话说“年三十的焰火,正月十五的灯”。在多伦诺尔,一年之中是要宵禁的,普通百姓夜晚不能出门。唯有正月十五可以例外。如此难得的日子,百姓如同出笼的小鸟,纷纷换上新衣。特别是年轻人,在灯影婆娑、月华浮动中寻寻觅觅,因而也就缔造了无数良缘美眷。
路旁,所有的商民们都提着自制的小灯笼,准备前往灯会所在地??灯棚街。但在二府老爷第一个到达之前,这些人纷纷站在街道两旁,恭候二府爷过街,他们手中提的小灯笼把街道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东盛大街与南墙缝街口到了,街的另一端就是灯棚街。戴彰勋下了轿。灯棚街,顾名思义,就是搭棚子的街道。现在,整条街都用木杆作顶,在木杆上面用整匹彩绸扎结出各种图案。工匠们精心制作的五花八门的花灯都悬挂在这条街上,壮观极了。但开灯时间未到,花灯没有点亮。
李长林边走边为戴彰勋介绍着:“多伦诺尔的元宵节灯会,源于建城之初。那时,汇宗寺、善因寺需要大量的宫灯。从京城往此运送,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运到后的花灯大多因运输磨损,到了这里便破破烂烂的。缘于此,多伦诺尔的制作花灯行业应运而生。我们商务会和花灯行之所以每年都要举办元宵节灯会,不仅是要烘托年节气氛,更主要的是展示匠人们彩扎、裱糊、剪纸、编结、刺绣、雕刻等方面的手艺与智慧。还有,各家商号也都送来花灯,向外人宣示他们的实力。这些花灯制作得非常精湛,并且远近闻名。我们周边蒙旗的王府、喇嘛庙宇都讲究挂多伦诺尔制作的灯。灯会这项传统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今年,自从二府老爷您稳定了市场之后,商家们生意颇有起色,他们送来的花灯也特别繁多。如花卉灯、人物灯、建筑灯、风景灯、宫灯、龙灯以及反映他们各自商号经营内容的灯笼,这些花灯多以竹篾扎制,再加以彩纸裱糊、手工书画精绘而成,内置蜡烛作为光源,非常漂亮。今年又是鸡年,所以,动物花灯里鸡灯又是最多的……”
戴彰勋说:“这些花灯制作的的确是非常精巧呢。我看称为‘漠南花灯之都’也不为过。”
“这些不算什么。二府爷您看暖阁两边悬挂的灯了么?”李长林用手一指,“这些灯叫琉璃宫灯。它们是用楠木制作,周边镶有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彩绘。一般人可挂不起,一盏灯要上百两银子呢!它们都是喇嘛庙活佛大殿、官府和最有钱的商家所悬挂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