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来到街心临时搭建的暖阁里。暖阁有两层,上面的一层由带扶手的木制台阶相连,里面摆上了几排太师椅,而且还放置了多个大火盆,整个暖阁内温暖如春。站在这么高的暖阁上,整个灯棚街尽收眼底。
戴彰勋落座后,李长林前来请示。
“可以开始了。”戴彰勋说。
李长林高喊:“灯会开始!”
各种样式的花灯一齐亮了起来。顿时,满街流芳溢彩,耀人耳目。花灯中,人物类有老子、美人、钟馗捉鬼、月明度妓、刘海戏蟾等;花草一类则有桃子、葡萄、杨梅、柿橘等;禽虫类则有鸡、鹿、鹤、鱼、虾、马、羊、牛……动的、静的、游的、飞的,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
观灯的商民们也人声鼎沸,叫好声不绝于耳。
人群越聚越大,每个花灯面前都聚集了大片的商民们。后面个子矮的人看不见,于是就问前面的人:“韩掌柜的,前面的灯是啥?有代表我们抓毛行的么?”
“你挤啥嘛,这个灯是他们妓院的春宫图,是不是想看了?”
后面的商民们一听,哄笑一片。
………
这时,雪花飘飘洒洒地落了下来,颇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韵味。此情此景,让戴彰勋不禁诗兴大发。他吟道:“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周青山赶紧说:“大人!这可是唐代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么?”
“是呀!??周主簿,今日良辰美景,你也来吟一首如何?”
周青山想了想,吟道:“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戴彰勋说:“这是李商隐的《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你吟的不错。一个‘闻’字,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要是李商隐能来这里看看的话,他心中的‘恨’恐怕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呢!”
周青山说:“对!也许这多伦诺尔的灯会要比晚唐时的帝都长安灯会还要繁华呢。”
戴彰勋问:“真的么?”
“真的!”
戴彰勋听到后,连同周围的人一起放声大笑起来。
李长林从花灯上揭下一条谜语,跑上暖阁请戴彰勋揭示谜底。这上面写着:大漠风沙。猜一生肖。
戴彰勋想了想,说:“‘大漠风沙’,就是飞扬的尘土。尘与辰谐音,辰属龙,这个谜底就是‘龙’。”
众人一听,一片赞叹。
金旺在旁边说:“我们大人属马,你们下去到马灯那儿揭一张来猜猜。”
戴彰勋回头瞪了他一眼,然后小声说道:“告诉过你,在这样的场合不要乱讲话的,你怎么又忘了?”
就这一瞪,戴彰勋忽地想起了这个谜。大漠风沙?北面大漠里的陶克陶胡怎就没了动静呢?
第077:第十七章:战官兵,抗垦军升旗大激 [本章字数:4248 最新更新时间:2012-08-16 01:06:08.0]
----------------------------------------------------
第十七章:战官兵,抗垦军升旗大激战
被大雪围困在沙哈特山上的陶克陶胡队伍,经过一个冬天,给养完全耗尽,整个队伍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们不得不想起了那富庶的多伦诺尔。就在这时,陶克陶胡的老对手张作霖围了过来……
一、危险的内讧
过了正月,乌珠穆沁草原上的积雪已经渐渐消融,枯黄的大草原逐渐显露了出来,但那长满了白桦树的山坡背阴处依然被残雪顽强地包裹着;远远望去,那不肯融化的残雪犹如天上的白云一般。
在沙哈特山的一个山坳里,排列着一排排破烂不堪的蒙古包。这些毡房虽有些狼狈,但按照众星捧月的格局,安排得也算整齐有序。看得出,指挥者深谙兵法。这就是陶克陶胡抗垦队伍的营地。
山巅上,有一个很大的敖包。敖包顶端插着一根胳膊粗的木杆,从木杆上垂下了几根绳索,绳索上系着五彩斑斓的哈达随着山风猎猎作响,看样子这些哈达刚系上去不久。在敖包旁边伫立着一个饱经风霜的蒙古人,在凝视着远方。他就是陶克陶胡。入冬之时,陶克陶胡采纳军师巴雅尔的建议,派遣德力格尔到多伦诺尔打探消息。德力格尔历尽艰辛,辗转回到沙哈特山,报告了那里的情况。陶克陶胡与军师巴雅尔及将领们仔细分析后,觉得可行。于是下令拔营,准备向西南方进发。可就在这时,天公不作美,几场大雪,完全阻断了他们前进的道路。陶克陶胡率部刚刚过了桑宝章京的牧场,便无法向前行进,又不得不返回到了沙哈特山过冬。经过一个冬天,食物已经消耗殆尽了。陶克陶胡身边,一个盘腿而坐的喇嘛拉着马头琴在低声唱着,那是喇嘛五十六写的《喇嘛歌》:
年年翻着经卷,
诵唱喇嘛经呀,
也没能保全郭尔罗斯的牧场,
月月捻着珠子诵唱喇嘛经呀,
畜群皮毛无光,
却找不到那水草丰美的草场。
白天披着袈裟,
诵唱平安经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