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想要回到故乡淮阴,向那些看不起自己的故人显示自己现在的与众不同,这份异样的心思让李原一下看破。
在思谋一番后,李原亲自陪同着韩信回到淮阴,并将当初施舍给韩信饭食的瓢母接到了官衙,韩信见到白发苍苍的恩人,一时也是情绪激动禁不住落泪下来,而那些昔日欺凌他的无赖少年们,则纷纷跪倒于地,乞求原谅。
逃跑!
是不可能的。
连霸王项羽都败在了李原、韩信等人手下,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更是没有可能逃脱,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请求韩信原谅。
“韩将军,算了吧,如果没有他们,焉有你的今日?”李原扫了眼跪在韩信面前的那些衣衫褴褛的汉子,劝说道。
“你们,都起来吧,我韩信的剑下,不杀无赖鼠辈!”韩信恨恨的瞪着面前几个战战兢兢的家伙良久,终于恨恨的放下了剑。
李原说的对,当年如果不是这几个无赖的辱骂,他也不会愤然出走,去参加项梁的起义队伍,要知道那可是丢脑袋的事情。
在解了多年心头的积怨之后,韩信也就再没有了挂念和不舍,正如李原开导的一样,未来的秦国并不是高枕无忧了,来自草原的敌人匈奴人已经张开了獠牙,这个时候,秦军迫切的需要一个有经验有胆识有智谋的将领镇守在燕北,而韩信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大军路过齐地。
那些被鼓惑的齐地青壮,有一部分被留了下来,原因或是因为年龄过大,或是因为在竞争中被淘汰,而更多的人,则随同着秦国大军向着苦寒的燕北进发,在那里,他们会经历人生中最为严峻的一次生存考验。
只要能够挺过这一个冬天,他们就是一名合格的秦国军人,有朝一日,他们也会象这些征战沙场多年的前辈一样,成为手握兵器、身披铠甲的守边勇士。
第三百六十九章 神武王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间,轰轰烈烈的秦楚战事行将结束,江东的追剿项氏残余的战斗,将只作为一场郡内的局部战事来对待,当十月的北风吹来的时候,李原的车驾沿着昔日齐国与燕国相间的道路一直北行。
如何安定北方,或者是消除来自大草原上匈奴人的威胁,对于新生的秦国来说,是必须面对又很难面对的困难。
北风。
如凛如冽,刮在脸颊上,有一冲寒冷刺骨的痛。
李原弃了车驾,骑上高大如骏的红色战马,在韩信、李仲翔等将领的陪同下,策马扬鞭,一路向北。
九年。
弹指一挥间。
在不间断的撕杀与求生存的争斗中,李原经历了一手打造新兴秦国的全部过程,九年间一共打了多少阵仗,又有多少次险滩激流闯过,李原真心记不得了。在他的心底,唯一忘不了的,是来自未来的记忆。
这一生,或许已难以回去。
灵魂穿越的时空机器,在李原来的那一年,还没有出现,估计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也很难有这样的科学奇迹。
既然注定要在这个时代滞留,那就要好好的活下去,用全部的人生经历,来书写属于他李原的一段传奇。
今天,他终于能够自豪的说一声:他做到了,始皇之后,唯李原耳。
神武侯之名,在秦国如日中天,和皇帝并没有什么两样,在长安的朝中,陈平、李政、关跃等大臣已经在开始酝酿着上奏。提请李原晋升“王位”。
神武王。
这是继“始皇帝”之后,又一个相当霸气的称谓,但却得到了秦国上下,包括了关中的老秦人、关东的新秦人,还有巴蜀、河西等地的秦国百姓的一致认可。其实,从各地汇总上来的意见来分析,许多地方的条奏更是激进,直接上陈要求李原继“皇帝”位。
谁给予了好的生活,谁就是当仁不让的皇帝人选。就是在老秦人最为聚拢的关中,也很少再有人还会在纠结赢姓的血统。象征着宗族势力的残余,在经过了陈棣、赢氏两场失败的变乱之后,已经被肃清殆尽,仅剩的个别漏网之鱼,也惶惶不可终日的躲藏了起来。
沉浸在幸福喜悦中的秦国百姓,更在意的现在和将来。而不是过去。至于关东的新秦人,则更期望看到一个不同于赢秦的新生帝国。赢氏代表着残酷,代表着等级的不同,老秦人和新秦人之间的不同,就象鸿沟的水一样,永远不停歇。
王与皇。
音同而意义全然不同。
要当一个好皇帝不容易,李原有着现代人的个性。他喜欢享受,喜欢自由自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旦身为皇帝,那么你就必须勤奋治政,必须过那种一早就要上朝、每天有无数事情需要你来决断的日子。
不当皇帝,只当一个“王侯”即可。从军爵制第十九级的侯,晋升到第二十级的王,也是因为李原若是不升,那些追随多年的将领的爵位就一直压着上不来。
治国之事。有陈平、李政、关跃还有一群治政的官员管理着,从这七年多时间的实践来看,其实陈平等人做的也是不错。
开国重臣,在国家统一之时,当然要论功行赏。而行赏的条件除了实质上的升官之后,还有名义上的爵位。
比如章邯、辛胜这样的老将,在即将退出军界之时,最渴望的不是统领一支军队,而是能够成为王侯;又比如王尚、骆甲、蒋渝、韩信这几个秦军中的中坚将领,这些年来他们跟随着李原东征西讨,在将近升无可升的情况下,给予一个“侯”的荣誉也无可厚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