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利益,大明的商人也贩卖粮草、铁器给鞑子。同时为鞑子销赃的,也正是大明的一些商人。
将岸忽然想到了国师大人《资本论》中的描述——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在过去对于这种描述,将岸感触还不深。但是,此时将岸越发感觉,这似乎是一本预言书,揭示了未来资本的发展,会带来什么。
事实上,这些天津的粮食商人还算比较有底线的了,毕竟他们从事的奴隶贩卖,都是签署合同,属于法律允许的范畴。
真正已经失去底线的是山西商人,其中以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等等山西商人为例。明末时期,这些山西商人是特许在九边地区,以及蒙古等地进行贸易。其中,给明朝边军贩运军粮,应该是他们的主业。因此,明政府给予他们大量的政策优惠。
不过,这些山西商人一面因为大明官府的政策赚取了大量利润,却为了赚更多暴利而私通鞑子。崇祯年间,鞑子数次入关杀人放火,屠杀百万子民。山西商人一面向鞑子卖军粮、物资,一面帮鞑子销赃筹款。
在晋商的支持下,满清鞑子历次入关都能够获得准确的情报。所以,屡次获得了胜利。而鞑子在崇祯17年间,大约屠了150多座县城,屠杀的人口数量五六百万之多,包括山西商人的家乡,也屡次遭到鞑子屠杀。
但是,为了赚钱,山西商人毫无廉耻的与屠杀其家乡的鞑子合作。到了清朝时期,山西商人转眼之间,又变成了清朝的皇商。
比起吴三桂之类后期迫不得已投降的军人来说。这批商人汉奸程度显然是更深重的多。可以说,没有山西商人做“带路党”,鞑子别说统治中原,就是连入塞抢劫行动,也不会像历史上那么顺利。
第七十七章 创刊(一)
农历五月十日。《顾问党报》的创刊号已经组稿、印刷完毕。
虽然,承办报纸的出版、印刷的赵柳肖书社,是个草台班子,并没有足够的出版经验。但是,有肖图白从中指点,很多的困难问题,皆被肖图白轻易化解。
肖图白所谓的解决难题的办法,就是——挖司礼监的墙角。
司礼监除了是皇帝的秘书之外,也是17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出版机构。里面拥有上万名出版人士,各种出版技术人才,皆不缺乏。
也许别的官僚、百姓,畏惧司礼监的权势,但是在皇帝分身作为肖图白内应,使得肖图白根本不惧阉党。
阉党是一批匍匐皇权之下的鹰犬,一切权柄皆归于皇权之下,也最容易任意揉捏。
换做是士大夫们的利益,肖图白就很难挖墙脚。因为,士大夫们的权利并非全部来自于皇权。整个天下的治理,不过是皇权与士大夫公天下。皇权离开士大夫的支持,政令便难出京城。
因为,《顾问党报》是一份旬报,每十天就要排版制作新的一期内容,传统的雕版印刷,根本跟不上制作的速度,采用活字印刷则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大明朝主要用的活字有泥活字、铜活字、陶瓷活字等等技术。泥活字是成本低,制作快。铜活字和陶瓷活字,主要是经久耐用。
不过,欧洲人在蒙古西征时,学会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15世纪时,德国人古登堡改进了活字印刷,制作出了铅活字印刷机。铅活字印刷机的字迹和画面,更加饱满清晰,到了17世纪,欧洲的印刷机器经过了不断改进,事实上已经超过了大明朝的印刷机器的工艺水平。在未来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铅字几乎成为了出版的代名词。
肖图白准备,暂时以司礼监的铜活字凑合着用。
铅活字的配方是以铅、锑、锡三种金属作为合金,制作出铅活字。肖图白知道核心的原理,剩下的只需要令人试验出配方比例。
当然了,肖图白也有意令人弄几台欧洲最近的铅字印刷机的样本。毕竟,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机200多年了,这200多年之内,欧洲印刷机器,也在不断在改进。山寨一下欧洲的机器,有利于大明的出版业,重新获得技术优势。
《党报》首批的发行量并不太大,仅仅印刷了1000份,发行的范围仅限于顾问党人的正式党员和还在观察期的预备党员。
创刊号的头条新闻是《顾问党人宣言》,这一份宣言大约有5000多字。
《宣言》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落后的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秦朝商鞅变法之后的“佃农地主”封建社会,而之后便是资本主义阶段。
《宣言》指出,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要大力发展城市工商业经济,将大明王朝推进到资本主义阶段,这也是救国救民的唯一出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