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意思的是,岳飞在此词中还提到了匈奴。宋朝时,匈奴早已迁移到欧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岳大帅也有心建立一个横垮亚欧两洲的大帝国?
既然一百多年以后的成吉斯汗能做得到,为什么岳大帅做不到呢?岳飞的军事能力不弱于成吉斯汗,而宋朝的人力,财力远胜于蒙古。
当然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但是如果岳飞的大帝国能成功的话,就不会有持续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乱。没有乱世的可乘之机,可能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成吉斯汗蒙古大帝国了。
以上的种种假设并不是无稽之谈。在距离岳飞建节的若干年后,有一位当朝宰相把岳飞的种种不同寻常的行为收录成册。献给高宗皇帝。
这位当朝宰相当然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秦桧秦大人。
无论如何,岳飞如今已经是南宋小朝廷最当红的人物,是高宗小皇帝眼中的香饽饽,受到高宗皇帝和群臣的器重。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岳飞的荣光是建立在伪齐皇帝刘豫的痛苦之上。
刘豫在短短几个月内,连败数场。不但人员物资损失惨重,最为重要的是,他在金人眼中的形象降低了不少。
女真人为什么要扶持大齐这个傀儡政权?
在金宋两国之间建立一个缓冲的地带,让金兵能够专一用兵而无后顾之忧。此其一也。
让刘豫组织一个汉人的政权,实施以汉治汉,减低汉人反抗金人入侵的动力,此其二也。
其三、让伪齐筹备粮饷,替金国提供军费。
而由于伪齐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刘豫的价值不断下降,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刘豫的皇帝梦也就到头了。
就在刘豫心急如焚,彷徨不可终日的时候,有一个叫罗诱的大臣给他上递了一道奏章,刘豫打开一看,哪里是奏章,简直是救命的良策。
罗诱在奏章的最上面写了三个字:《南征议》。
这份《南征议》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中有以下记载:“…若假兵五万下两淮,南逐五百里,则吴、越又将弃而失之,货财、子女,不求自得。然后挥金国贤王或由德者,立为淮王,王盱眙,使山东唇齿之势成,晏然无南顾之忧,则两河自定矣。青、冀之地,古称上土,耕桑以时,富庶可待,则宋之微赂,又何足较其得失…”
这份奏章洋洋洒洒一大推文字,其实就一个意思,劝金国出兵攻打两淮地区,在两淮地区再建立多一个傀儡政权,号称淮王。
这样一来,在南宋和伪齐国之间,便又多出了一个缓冲地带,伪齐政权当然就安枕无忧、平安大吉了。
刘豫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盘。
刘豫在大金国煽风点火,拼命游说女真人攻打南宋;而高宗皇帝也不甘示弱,派人去见完颜粘罕,问道:“如果江南要和平的话,金国的条件是什么?”
这个时候,刘合孛堇刚刚逃回上京,而完颜粘罕正被岳飞气得头晕,便随口说了一句:“在淮南不许出现任何宋朝的士兵!”
如今的南宋朝廷羽翼渐丰,而高宗皇帝也不再是吴下阿蒙。当然不肯能接受这般屈辱的条款,于是宋朝的使者们便都拂袖而去。
完颜粘罕一看赵构没了下文,没像印象中那样痛哭流啼、浑身发抖、承认错误和赔偿损失,他勃然大怒,决定彻底解决高宗皇帝。
大太子从历次战争中得出一个结论:即金军在陆地上打得再漂亮,也没法抓住赵构,这人会下海。那么率性就不走陆路。而是从海道南下,先攻打昌国县,转攻明州,夺取赵构一直停放在那儿的御船,然后直走到钱塘江口,把高宗皇帝堵在杭州城。
这个办法一但成功。将彻底解决南宋政权。
说起来,这个作战方案和行动路线,还是宋朝明州守将徐文航海叛逃后,通过刘豫献给金国的计策,如今被完颜粘罕私吞了。
必须承认,徐文的这个提议非常独到,非常狠辣。这一招不仅仅是出其不意、断其后路。更重要的是绕过了所有宋军防线,把吴玠、韩世忠、岳飞这些家伙都统统抛到一边去。
不但完颜兀术有汉人福星,完颜粘罕也开始听取汉人的意见了。
可惜的是,完颜粘罕的这个提议并没有被金主完颜吴乞买所接受。
吴乞买的理由是,女真人一旦离开了马背,便再也不是女真人了。
大金皇帝的意见是,不走海路,由金军、伪齐组成联军。由淮西地区跨长江而过,然后直接扫平江南。
对于皇帝的意见,有一个人举双手赞成,他就是四太子完颜兀术。
顺理成章地,完颜兀术成为了这次金兵南侵的主帅。
而为了确保胜利,金主吴乞买还特意给完颜兀术安排了两个副手: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和右副元帅完颜昌。
由于连年征战的损耗,使女真族的兵源渐趋枯竭。以至于这次金兵的兵员,并不再是以女真族本部族人为主;而是在辽东地区和燕、云等州郡,征调渤海、汉儿军五万人,并且规定。凡是被征发的汉人,一律不准由别人代替。
对于金国的出兵,伪齐皇帝刘豫自然是喜出望外,大力配合。
刘豫马上任命自己的弟弟刘麟为领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倾尽所有之力,强行征兵十万,加上金国的五万人马,总共十五万之数,号称三十万大军,从伪齐的国都开封府出发,浩浩荡荡向南进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