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康生于一九三八年一月抛出了《铲除日寇侦探民族公敌的1 《黄理文谈陈独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
2 罗汉:《致周恩来等一封公开信》,载《汉口正报》1938 年4月24、25 日。
3 同上。
4 叶剑英、董必武、博古给《新华日报》的信,载《新华日报》1938 年 3月20 日。
5 叶剑英、董必武、博古给《新华日报》的信,载《新华日报》1938 年3月20 日。
6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 册第1331 页。
7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册第1331页
托洛茨基匪徒》的长文,以同王明在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相配合。在这篇长文中,康生按照王明的调子提出了陈独秀的所谓“汉奸”的“证据”,并且用十分明白的语言攻击说:“虽然陈匪独秀从九一八以来就与日寇勾结,然而,他还可以在武汉演讲,使用其老奸巨猾的侦探技术……,让这些日寇汉奸在全国抗战之后方还能继续活动,这不能不是全中国人民的耻辱,全国抗战的损失。为了抗战的胜利,中国人民再不能容忍下去。”既然让陈独秀“继续活动”已属“不能容忍”,那么把陈独秀从狱中营救出来,并要把他们接到延安来的党中央,又当何罪?很明显,王明、康生一口到延安就急急忙忙地制造这一假案,其矛头所向就是想乘当时苏联在国内审判“右派和托派同盟”大叛国案的狂风,攻击我党团结陈独秀等人一致抗日的政策。
当时的形势是日寇疯狂侵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继陷落,矛头直指武汉。全国人民在民族危亡面前,正同仇敌汽,团结自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得人心。但是由于康生在党的刊物上肆意造谣,硬要
把陈独秀这个刚从国民党监狱中营救出来并积极主张抗日的、具有重大影
响的人物,打成“汉奸”,这不能不使广大有正义感的人们感到费解和不满,从而对我党及其执行的统一战线政策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并为那些热心反共的人们提供了口实,致使我党的威信蒙受严重的损失。只是由于当时周恩来同志为了党的利益,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工作,才防止了事态的发展。但是,陈独秀是否“汉奸”问题却成了悬案,团结陈独秀一致抗日的愿望却成了泡影,党团陈独秀问题所蒙受的损失,却一直未能挽回。这就是康生回到延安头一年所犯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罪过。
第十章辨风转向
一九三八年,是抗日战争的第二年,也是国共重新合作共同抗战的第二年。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丧。日本侵略者鲸吞整个中国之势正猛,日军占领了我东北、华北之后,并未止步,仍然以全力向内地扩张,也从沿海向西进犯。上海、南京早已失守。沿长江大埠,包括九江武汉也不能保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正向敌人后方挺进,发动了广泛的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戴,成了抗日救亡的唯一希望,大批青年涌向延安,大批爱国人士转向共产党。
速亡论是日本人和汉奸的论调,速胜论则是侥幸者的心理。抗日战争一年多的事实驳斥了这两种论调。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持久战,则成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指南。在这种形势下,王明的“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调子,被许多人识破了。毛泽东同志的威信,远远超过了王明。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有了非常明确的指示,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直接告诉王明等人不要再争吵了!
自一九三七年冬日到延安的康生,紧跟了一段王明之后,感到延安的政治气候同莫斯科是迥然不同的,王明的领袖地位已经不保了,于是就赶紧刹车,辨风转向。
通过辨风,康生认识到,王明靠的大山是共产国际,现在这个大山靠不住了。他发现,在延安真正的靠山是中国人民,而王明毫无群众基础,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和新的右倾投降主义都没有什么市场;相反,毛泽东同志却备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确已深入广大人民心里。他还亲眼看到,在一九三八年十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批判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并撤了王明所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第一书记之职。鉴于这一切新的政治变动,康生深深感到:继续紧跟王明不行了。于是顺风转舵,变拥护王明为拥护毛泽东同志。
长期紧跟王明的康生,假若真的明辨是非,知晓对错,决意翻然悔悟,痛改前非,投向真理,这是应当欢迎的,也是正确的。不仅对康生是这样,对其他犯错误的人,包括王明在内,也同样采取这样的态度。因为我们党的一贯政策就是允许犯错误,也允许改正错误。不教而诛,是同我们党的原则不相容的。但是,也无庸讳言,由于康生在王明集团中所占的特殊地位,党对康生的转变,确实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做了更多的争取工作。王明、康生回到延安不久,王明分配去武汉作了长江局第一书记,而康生则
留在中央作了中央书记处书记,接着又先后被委任为中央党校校长和中央社会、情报部部长,就是一个证明。然而康生却怀着另外的目的,利用中央给他的职权,重操他熟练的故技,投机钻营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