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_与子偕行【完结】(323)

  王泽似乎不需要得到众人的答复,继续道:“朝廷多事之秋,天灾不断,民生疾苦,日后当减轻农户负担,鼓励其边农边工,毕竟生民仅仅靠那几亩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本官召集各位前来是为杭州地面盐场、矿山、茶场、工坊、商行事宜,如何合理调度民间闲散劳力,使之与农桑稼作既不冲突又可相互调剂,在最佳使用民力上,最大限度地增加民间财力与朝廷税收。诸位大人俱为贡举、上舍出身,理政多年,必有良法,不妨实言相告,共同商讨。”

  话音方落,在场众人除王咏翎与曾言二人外,其余人众莫不是一脸惊讶或是满头雾水。

  王长龄禁不住暗自摇头,叹道:‘用心良苦,然说来说去不过为言利而已!’

  “哈哈……”王泽以少有的兴奋与李墨涵、聂诺谈了半个多时辰,今日他非常畅快,话也尤其得多。

  “……非常之事用非方手段,这帮大老爷们,平日里天高皇帝远,动不动就联合构陷上官,以至于刘彦游牧杭五年无所作为,这种欺凌上官的恶迹,实是朝廷一大隐疾,不可不除。”

  李墨涵浅浅笑道:“今日恩师谈笑间,杭州官吏无不俯首,就是连那位通判大人最后也没了言语,若刘大人在此,必然对恩师心服口服。”

  王泽摆了摆手,摇头笑道:“文渊莫要轻视了刘彦游,当时天下大乱,东南系朝廷支撑关键所在,须得求稳,使人快意不得。刘彦游深韵其中厉害,牧守杭州五年无为而治,对于稳定江浙意义非同小可,虽有小渍却无碍大体,这也是为师放心举荐其中书舍人的缘故。”

  “弟子愚钝,若非恩师指点,几乎误会了刘大人!”李墨涵忙欠身应诺,态度却是诚恳。

  王泽转首对聂诺道:“仲敏,你与你师弟们进行的研究,进行如何了?”

  聂诺脸面微红,继而时深深一叹,道:“百余次实验,还是无功,曲师弟的残了一指。”

  “慢慢来、慢慢来——莫要急噪,凡事都不可操之过急。尤其化学这门学科,实际操作中极为危险,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伤亡,日后要加倍小心,为师宁愿不成亦不愿你们有何闪失。”王泽转而又道:“书院建成后,你们的担子又要加重,不仅要进行研究,更要担负起堂长、助教之任。”

  “弟子谨遵恩师差遣。”聂诺得目光中流露出浓郁的笑。

  王泽点了点头道:“凤凰山书院要办,就要办成大宋首屈一指的名校,科目分类要细、不要刻意精简,除你等原小学校出世,或是在十四岁之上的师兄弟还是以平辈相称,全部迁入书院。十三岁之下,仍留在小学校,亦可师兄弟称呼。自保育院中孩童入学后,不可你等师兄弟相称,那时你们这些师弟们有人应当在书院中任教了,也应当收取些弟子了。”王泽又看了一眼李墨涵,犹豫半响又道:“文渊公务虽繁重,但督造学院后,还是要就便协助为师管理院务。”

  “是——”李墨涵此时还不明白王泽这一犹豫之间说的话,对他身后的影响倒底有多大。

  “聘请堂长、助教的帖子发的如何了?”

  李墨涵不假思索地道:“目前为止已经全部发出,近途的想必已经到了,远途的月内可到。”

  王泽淡淡笑道:“不知能有几人可以屈就!”

  “恩师名扬海内,亲自修书、重金聘请,他们焉有不来之理。”

  “唉——,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骨气,真正的士大夫绝不会为金银、虚名折腰,就是一个使相,有时候也不能令他们折腰!”王泽不置可否地否决李墨涵的话,继而又洒笑道:“为师此番出知地方,江浙地面上的官吏迎来送往,倒是收入颇丰,这笔钱用在书院上倒也问心无愧。记住,不要怕花钱,校舍要古朴不失典雅,要留出扩展的地方。买校田不要与农户斤斤计较、生民不易、合理即可,还有女校一定要取易安居士之意,不可心存怠慢。哦——对了,当然不能忘记把捐钱建校得诸位大名,刻在功德石碑上!”

  第五章

  李墨涵在办理琐碎事务上是公认的能手,对于王泽颇为唠叨的安排,显然成竹在胸,但见他笑道:“弟子明白,处理完几日来的事务,弟子就全力营建书院,机宜文字暂由秦师弟操劳一阵,也应当让他熟练熟练了。”

  王泽意味深长地望了眼李墨涵,淡淡地道:“是应当让子玉独挡一面历练、历练了,记住——要在书院之后,选择一片清净僻静的地方,独立成院,要让仲敏他们能够不受干扰地做实验,还要绝对和前面分开。”

  李墨涵颔首笑着道:“要是建造这么诺大的书院,杭州地面官员进献的钱财还是略显不足。”当他看到王泽嘲弄的目光,亦是诙谐地道:“恩师前后消受金、银、礼品可价四、五万贯,建起校舍、购买校田设备倒是绰绰有余,只是聘请名师、运营学院的这笔开销恐怕稍显不足。”

  王泽不以为然地道:“真正的名家是不已钱帛、居所所能左右的,自于其它事项倒是再看看吧!”

  “恩师教诲的是。”李墨涵又有些戏虐地道:“整个杭州也就是通判大人、余杭曾知县与云鹏三人未曾送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