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指着李默涵大笑道:“文渊何时学的如此刁钻尖刻。”
师徒之间一个小小的笑话,却使一旁的聂诺感慨万分,整个杭州未能脱俗的品官,也只有寥寥数人也已而已,他正在凝思间,却听王泽道:“文渊不说,为师倒是忘了余杭的这位曾知县。”
正说着,王安快步进入走到王泽身边递上一张名帖。轻声道:“余杭曾知县与二公子同来,二公子正在厅外侯见。”
王泽呵呵地笑着说道:“还真是巧的紧,说曹操曹操到,让云鹏代我回转迎接曾知县。”
不多会,身穿绿色官服的王咏翎与曾言走入客厅,王咏翎当然的先行弟子礼,再与李墨涵、聂诺相见。曾言在王咏翎后对王泽行下官礼,又和李墨涵见礼,这才在王泽下首坐了下来。
王泽在细阅杭州官吏履历时并没有在意曾言,昨日会见各县知县也没有刻意关注曾言,认为他不过是个出身世家的少年进士,但他与王咏翎同来拜访,看来二人交情不浅,王咏翎相交的人或许有他的独特之处。待打量着曾言的仪态,见他身材修长稍黑,唇上两撇黑须,一身半旧的绿袍,洗的极为干净。坐在那里仪态稳重大方,方才举止之间礼数有加,显示出其出身品官世家所养成的优良教养。只是在其目光中,才能隐隐看出那极力收敛的不安分的欲望。便笑道:“昨日论政,公瑾今来,必可教我。”
“下官不敢——”曾言忙抱拳道:“相公乃当朝执政,誉满天下的大家,下官微末伎俩岂敢在相公面前卖弄。不过下官的确有些想法欲讨相公高见,想相公必能谋善断,下官也好从中有所长进。”
王泽明知这等话不过是乖巧的阿谀奉承,听着却还挺顺耳,当下笑道:“公瑾亦是上舍俊秀,殿试进士及第,所议必是高论,无须谦恭,但说无妨。”
曾言有拱手行礼道:“那就恕下官放肆。”当下清了清嗓子道:“昨日相公召会杭州官吏,言劝颗农桑、扶持小农,扩展水军,经略南海,鼓励海商、扩大贸易。下官有感相公致力国事,力图中兴之念,上欲报效天子,下欲体惜元元。宣和年间由相公首倡支卖局,今以八九年,近年又得相公力主扩展水军,使得大宋前往南海水道畅通无助,支卖局组织海船商队年年获利甚丰。然各路支卖局正因获利颇丰,却造成贪鄙之风日甚,由于其自成体系,地方不能监察,结果却是造成支卖局与地方相互勾结。而相公所持扩展水军,经略南海,本意在于护卫商旅,却是有守臣率兵之嫌……”
王泽本身对支卖司所属各局腐败极为头痛,而经略南海,势必又会使朝中一些大臣,担忧他如靖康年间的掌握兵符之嫌,见他侃侃而谈,无不尽中心思,不禁点头赞许。
曾言得到鼓舞,精神更是振奋,继续朗声道:“整治支卖局弊端,投鼠忌器,有意经略南海,不仅事关体大,更是易为士林所指……下官见识不及相公万一,解决之法相公自然成竹在胸。不过下官昨日至今细细思索,与云鹏讨教后,虽无所成却有一得之愚,故不揣冒昧向相公请教,不知可行否?”
王泽心下倏然,他暗自惊讶曾言能有如此能耐,他不可能彻底揭露支卖司内部许多事情,有些时候还得将事情掩饰起来,免得成为台谏攻击他的借口。而且支卖司所属各局所出弊案往往涉及朝廷大臣,处置起来更加棘手,曾言的一句‘事关体大’更是言未尤尽。
“以曾大人之见,当为何说?”王泽默然不答,向李墨涵看了一眼。李墨涵跟随王泽多年处理政务,对王泽的意图配合默契,代王泽问了这句。
曾言望着王泽道:“下官以为,古人云‘鸟为食死、人为财亡’,其论甚是有理!支卖司各路掌控海事贸易、钱庄借贷,获利极丰,很难有人面对如此巨利尚能持节操,堵——反倒使事情越办越难,及如此不如防之。”
“如何防之?”李墨涵仍不住问了句。
“朝廷有台谏,走马承受、通判,相公不妨请奏朝廷,专设监察御史主持支卖局监察。或是支卖局内设按查提领的监察官吏,不定期巡查,虽不能完全杜绝弊端,却还是可以减轻些许弊端发生。若能设风闻箱,许商户可投书揭发除回易之外弊事,必然可以事半功倍。”
“风闻箱,这岂不是武周所行酷政……何况朝廷已经有等闻鼓院,再设置风闻箱势必增加胥吏,与朝廷节约用度不符。”李墨涵一惊,不禁为之失言。
“此一时彼一时,武周行事为一家之政,而下官设想只为贪墨勒索,其意远矣。”曾言道:“下官所道监察制度乃是致于都堂执政率引之下,非内朝制度,风闻箱采于前制,却又只为职司内监察,非为一人之私而窥众人隐情。”他偷眼看王泽点头表示嘉许后,又道:“扩展水军、经略南海,相公大可不必自持,下官薄见在于沿海商旅泛舟海外多年,早已形成几个固定停靠口岸。相公可遣使者或借或租,无须亲自劳神,必可得之,而后以水军将吏徐徐图之,既能免除朝廷议论,又可神不知鬼不觉之间扩展城寨……至于风闻箱事,不过是由各地监察官吏设置举报渠道,直接火封送御史台,又能增设几个胥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