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孝惊惧不已,他没想到李乾顺坚决地发动对宋朝的战争,竟然有如此深远的考虑,这一切可以说在为自己铺路,尽管这段路铺的并不坦荡,但毕竟是一片心意。
“父皇……”
“可惜你生性荏弱,这副担子太重了,南朝在边地集结数十万重兵,其意图昭然若揭,恐非你能所御。”
李乾顺无奈之下,哀然而叹,他怜惜地看了看爱子,他这三个儿子,李仁礼自幼聪慧,最中他意,可惜时逢乱世,年纪太小,选择他恐怕事与愿违,非但不能固国本,反而引起兄弟之间的争斗。李仁忠武艺高强,通晓军事,但性情急躁,意气用事,非可托大宝之人,独李仁孝虽深受儒学佛老熏陶,性情荏弱,但做为守成君主还是可堪的,重要的是他是嫡长子,继承皇位乃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不会引起朝野太大的变故,宋朝很难利用夏国内部矛盾得利。
“父皇不过是偶感小恙,来日病愈,定能率群僚,踏平横山。”李仁孝忍不住俯身遇地,痛哭流涕。
“平身吧——”李乾顺有感于这个儿子的孝道,亦是伤感不已,他何尝不想多挺些时日,也好为儿子的太平江山,扫除最大的威胁。
李仁孝在李乾顺再三催促下,这才起身,拭泪道:“父皇且歇息,儿臣告退。”
“不用,朕还有话要说。”李乾顺轻轻闭目,有些疲惫地道:“其实朕并不是担忧南朝与北面女真人,而是国内这些人。”
李仁孝默然颔首,他明白李乾顺所指,亦知何人不服于他。亡国之君往往不是败亡在异族之手,而是祸起萧墙,从而导致国破家亡,宋军虽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皇族与官僚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会让宋军有机可乘。
“不能相信女真人,更不能寄希望于南人,只能靠你自己。”李乾顺的语气变的冷冰冰地,更像一位帝王在训斥,他拖着沉重地嗓音道:“察哥素有谋略,但为人贪婪,这样还好,此人没有大志,正可为你所用。斡道冲乃老臣,衷心可嘉、勤于国事,也可当为大用,其余各位老臣亦可斟酌用之……”
李仁孝诧异地听着,他明白这是李乾顺的临终遗嘱,听着不觉心中酸楚,毕竟这个时候,李乾顺是在为自己的儿子做最后的嘱托。
“任敬得可否担当大用?”李仁孝考虑再三,主动说出自己的打算。
“任敬得?”李乾顺稍稍沉吟,面色极为复杂,半响才断然道:“此人绝不可留在兴庆,就让他在地方领兵吧!不过,还是要防备萧合达一二,任敬得倒是合适人选。”
李仁孝默默地点了点头,此言正合他心意,他也认为这几年做为契丹人的萧合达不太安分,整个夏州诸军中级以上将官都成了契丹人。
“王泽——南朝的王泽决不是善辈,实乃我党项劲敌,相信兀术亦是心中明白。”李乾顺失落地道:“本想了却一段心事,不想却被此人顺水推舟,如今……如今只能背水一战,希望能拿下云涧城,动摇关中,断了南朝西顾的念头,兀术观兵河阳,牧马京西,必然是观望胜败,我胜他南下攻宋,我败他兵出京西夺我河曲……”
说着,李乾顺竟然昏昏然地睡去,渐渐发出鼾声。
李仁孝见李乾顺睡去,此时他心中比任何时候都清晰但前朝内局势,如无意外,他将是整个国家最高决断人,但他在皇帝大行之日前,必须要牢牢控制内廷,关键一个是皇后任氏,一个就是掌握卫戍军的察哥。
荏弱不等不犹豫寡断,当天晚上,他便破例悄悄易装去了一趟晋王府邸,与察哥详谈了一个时辰,才悄悄回到东宫,走的时候自然留下了一辆封闭严严实实的马车和几个大箱子。当然还有哪位皇后任氏主持的内廷,这是他最放心的地方,但他还是准备了万全之策,相信东宫通向大内的道路会随时为他敞开。
夏国朝廷即将进入新一轮地权利角逐之际,边境地区气氛已经到了令人不能忍受地地步,在云涧城的血雨腥风之中,夏军已经处于进退不能的地步,战死者已经过万,李良辅多次要求撤军,而上书终究是毫无回应,反而是不断地传来枢密院督促尽快拿下云涧城的檄文。
但李良辅毫不妥协,再次上书坚决要求退兵,并言辞犀利地言明,强攻云涧城乃视国家于儿戏,乃一时意气之争,如大军久悬坚城之下,必有亡国之虞。
夏国朝廷顿时大哗,纷纷上书弹劾李良辅拥兵自重、目无君上,更有甚者要求临阵换将,将李良辅拿回兴庆问罪,以晋王察哥代帅出征。宫中却一片令人担忧的寂静,没有传出半点声音。正当李良辅第二道请求退兵的折子送入宫中第二天,斡道冲匆匆忙忙地入宫陛见,引出了一道不为夏国臣民所指的夜谈。
“那些御史言官目光短浅,不足以谋国事,李良辅乃国之大将,受陛下重用,尽心国事,虽不甘重兵陷于非战之地,但岂能有不臣之心。况且军中还有各州都统,亦非他能随意控制,此等人言论实不足采信。”斡道冲语气中充满了愤慨,但他的口气中也隐隐透露出不认同进攻云涧城的意味。
夏国虽然被宋称之为蛮夷小国,但自开国以来,便仿照宋朝官制礼仪,制定了一整套的体制,虽然大量保持了党项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