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任得敬最后一句话,令人耐以寻味,重创曲端部而不是剪灭,李仁孝兄弟年少不能体味出其中深意,如察哥、斡道冲、高澄却能听出话中有话。
“陛下,如今前方事情紧急,老臣愿帅擒生军主力与曲端打上一仗,也叫南朝不敢小窥。”高澄身为统领左厢的大帅,平时实际上是夏国东面各军司的统帅,作为国中两位大帅中的一位,他不能不说点什么。
“令公万万不可——”察哥在高澄话声方落之际,急忙出言劝止。
“大王为何劝阻?孰知在此时机,南军必然以为我国丧期间,更加谨慎用兵,决计想不到会主动用兵。李彦仙的胜捷侍卫大军一部向西偏行,而我集中擒生军主力将其歼灭,正可打消南军嚣张气焰,振作国朝民心士气。”
斡道冲正色道:“令公所言甚有道理,陛下新近继位,须得稳定局势,必须要在战场上获一场大的胜利,方能稳住局势,为重新部署赢得时间。”
察哥冷冷地斜看斡道冲一眼,暗骂老书生不懂军务,跟着高澄胡乱说话,他对目前宋军的进攻方向与整个战场态势最为了解。由于李乾顺生前坚持攻取云涧城,导致夏军各地防御空虚,无法对宋军进行有力的反击,现在的态势,即便是想改变,也须一个调整的时间,但他不相信曲端会给他们时间。尚有数千擒生军与近十万各部族军还在云涧城,现在这支已经丧失大半机动能力的军队,已经难以撤出战场,他们与宋军步曲侍卫大军缠斗不休,旁边还有虎视眈眈的宋军殿前司数万精锐。若早将他们撤出来,今日的局面肯定不会这么被动,最少能延迟宋军的进攻,为调整布防赢取宝贵的时间。
李仁礼不言不语,冷眼看着并不是很热切地一轮,不为人知地轻轻叹了口气。
第六章
察哥在李乾顺时不争,此时是反倒在新君面前卖好,横竖不用他披坚持锐、冲锋陷阵。虽说是剪灭宋军一军,但在甲械齐备、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宋军战斗力是很强悍的,夏军很难在劣势之下聚歼整整一军,这是李仁礼心中真实的想法。
“不错,国相知兵、国相知兵——”高澄早就想出战,得到国相的支持,当下高声道:“陛下给臣数万大军,臣当剪灭胜捷一军,重挫南军锐气。”
李仁忠对云涧城之战深引以为耻,他当然地也主张对宋军展开一场大规模反击,顺着高澄的话火上浇油,厉声道:“南军欺我太甚,深濠高城奈他们不得,平地之上只须用马队往返几次,便可冲散他们,一旦散阵,这些懦弱之人便任凭我党项勇士捕杀。”
李仁孝何尝不想来一次辉煌的胜利,对于他来说,没有人比他更需要宋人的头颅来宣扬自己的威望,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更重要的事情了。
察哥不满地道:“现今还不是与南军主力硬碰硬的时候,目前当务之急是撤出在云涧城的十万大军,继续坚壁清野,待到南军疲惫不堪之际,再一鼓作气,毕全功于一役,方为上策。”
由于察哥不仅是近支藩王,而且在军中素有威望,是夏国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意见李仁孝不能不谨慎对待,何况察哥还有定鼎之功。
高澄见李仁孝犹豫不决,急忙道:“陛下,臣愿立下军令状,率军不克、斩臣全族。”
李仁孝一怔,不想高澄竟有如此执著,用高家数百口性命担保出战顺利,这也有些太过分了,
察哥却暗自冷笑,高家可是自元昊时代最后一任领左厢军,自后家族一直以来就执掌左厢五军司,是党项举足轻重的大族,即便是高澄失败一阵,亦不会为此杀他全族,真要是逼犯了高氏一族,那夏国还不乱套了。
既然不可避免地要打这一仗,还不如用坚决的主战老将来一次胜仗,李仁孝注意已定,当下道:“那好,高卿家率由云涧城撤回的六万大军出发,会同一万擒生军并铁鹞子、泼喜军前往,节制瀚海南部各部族军寻机剪灭南军,切记断不可贪功冒进。”
到了这个时候,李仁孝还是做了一些保留,并没有动用做为最后决战力量的擒生军主力,而是仅仅拨出一万擒生军,但为了保证战事的顺利,他还是下了血本,派出了夏国最精锐的两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已经显出他李仁孝对这次作战的决心。其中还有一个令人颇感思量的小插曲,云涧城退回兵马是李仁忠与任敬得所率,李仁孝此举正是借此机会将他二人削去兵权,一举两得之下,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察哥见事以不可挽回,不禁大为失落,以他的主张,夏军还是应当继续收缩兵力。宋军虽然来势汹汹,后勤运输线护卫得当,但天下没有不通风的的墙,只要坚持不懈地打击宋军补给,就会使前方形势发生微妙的变化,就是这一点变化,对于夏军来说就足够了,夏国所需要的就是忍耐,而不是一场途耗兵力的胜利。
李仁忠倒是没有察觉其中奥妙,但任敬得的脸面已经变的不太好看了。
散了朝后,任敬得刚要出宫,却又被内侍传召回睿思殿,李仁孝要单独召见,他不知所谓何事,忐忑不安地随内侍而去。
在睿思殿内,经李仁孝一说,任敬得立即明白为何被再次召见,原来李仁孝是为太后任氏为先皇驾崩事,日夜茶饭不思,日益消瘦。李仁孝不免焦急,劝说无效后,正好任敬得入朝,想他做为国丈,应当能劝说任氏进食,于是方才托付任敬得入内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