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将吏闻言皆高声大喊:“我等家小皆在城中,原以死守宗社!不居此,将安之”
李纲满意地笑了笑,王宗濋一脸惊慌地快步走了过来。说道:“李相公这是何意?大内之中,岂可煽动禁卫违抗圣意!”
“太尉不见禁军将吏皆愿以死固守宗社。”李纲正色道:“陛下还未成行,太尉与本相一同觐见陛下。”
李纲不由王宗濋分说,拉着他便向殿内而去。
进入大殿后,李纲见宰执们大多在场,赵桓已经也是行色匆匆,见到李纲拉着王宗濋进来,赵桓脸色微变,嘴唇抖了抖,却没有说话。
李纲也不顾什么礼仪,高声说道:“陛下昨己许臣留,今复戒行,何也?且诸军之情己变,彼有父母妻子皆在都城,岂肯舍去,万一中途散归,陛下孰与为卫。且虏骑己逼,彼知乘舆之去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
这句话颇有力道,赵桓打了个冷战,顿时想到这后果。跺脚急道:“若非卿来,朕几复绝境。”说着颤悠悠地指着李纲,又道:“一切但凭爱卿主事。”
李纲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忙向赵桓行大礼后说道:“臣不敢,既是陛下留意已定,敢有异议者,斩!”
赵桓面色苍白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白时中,李邦彦等人面面相嘘,早就是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多言。
内侍出殿传旨后,传来禁军将吏三呼万岁的兴奋之声,着实震耳。
李纲又趁热打铁,劝赵桓上御楼以见将吏,鼓舞士气。赵桓见事已至此,没有别的办法,只得驾临宣德门。
宰执、百官、将士即数站立与宣德门下,赵桓劳问将士,李纲与吴敏撰写数十个条陈,都是说些金人犯顺、欲危宗社,决策固守、各令勉励之意,令阁门官宣读,每读一句,将士声诺。
二人都是进士及第,所写切入时弊,句句深入人心,城下将吏皆感泣流涕,奋呼杀敌之声,远震内外。
赵桓见将吏士气高涨,自己平白也多了几分雄心壮志。当即宣诏封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马军都指挥使曹曚为亲征行营副使。力主出狩的白时中罢相,以李邦彦为太宰,张邦昌为少宰,吴敏知枢密院事,赵野为门下侍郎。
李纲做为亲征行营使,设衙于大晟府,辟参谋官,书写机宜;句当公事,管句当文字,准备差遣;统制,统领将领,准备差使等,择文武官处之,吏房、户房、兵房、工房选三省人吏处之。赵桓又赐银、绢、钱各一百万贯匹两,文臣自朝请大夫以下,武臣自武功大夫以下,及将校空白官告、宣帖三千余道,一切许以便宜从事。
宋朝君臣这时才开始汴京城的守御事宜,以李纲的话说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此时汴京城四壁。以百步法分兵备御,每壁用正兵二千余人,而保甲、居民、厢军之属不与焉。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坐、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凡防守之具,无不备。四壁各有从官、宗室、武臣为提举官,诸门皆有将官、大小使臣。又拔隶马步军将吏四万人,为前、后、左、右、中军。八千人有统制,统军将领、指挥、队将等。以前军居东水门外,护延丰仓,仓有粟、豆四十万石,是汴京城的主要粮草供应地。这也是勤王之师来到汴京城外驻扎后供应将吏口粮的主要来源。后军以步军为主,装备床子弩在东门外的樊家冈扎下大营,以床子弩使金军马队不敢接近。而左、右、中军在城中,以备缓急。
**************
曹州州衙后院
王咏翎、张云仁、封元、王直、薛立、殷修平、周良、欧阳伦、徐中、张阶、李纯、王崇仙、邱云、王孝仁十四名弟子盘腿坐于布垫上,听着王泽为他们授业。
由于王泽身处曹州任上,深恐影响了可以就学的弟子们功课,遂将年长的几名弟子从汴京接到曹州,其余弟子由王泽的亲信家人王忠在钱塘照看,可以读书的就在由赵佶御笔亲题的‘江右离孤’小学校中就读,首徒李默涵在江浙路支卖局也时常照应一二。
除了学习王泽专门挑选的儒学文献外,主要是看王泽亲自编写的故事,年纪还小的便也在校舍内,由他出钱雇佣的妇人照料。一群孩子,不怎么招人眼,何况都是孤儿,学的亦是儒学,人家也没有必要太过关注。
一时半会,金军还不可能深入腹地打过长江,这些孩子们暂时不会有甚么危险,如若将他们全部迁到曹州,那可就会给一些人受之以柄。
“公子,公子”
王泽知道门外传来的是家仆王安的声音,于是说道:“你等在此好生温习功课,为师去去就来。咏翎你带着师弟们好生用功。”
王泽来到前衙,见新任通判常坤、王长龄与曹焕、上官云四人早已在堂中等候。
“各位大人久候了,本官失礼、失礼。”王泽客套的与四人招呼。
常坤虽是几日前刚刚上任,但作为通判却不是王泽的属官,而是负有监察王泽与曹州官将的职责,没有常宁的副署,王泽的任何公文都不能生效,换句话说,常坤是曹州与王泽并列的行政长官。
“大人。”还没有坐定,常坤便将一份公文呈于王泽。
王泽起身接过公文,说道:“既是常大人副署,本官可日便可赴京城勤王。”说着目光转向曹焕与上官云二人,神情严肃地说道:“不知二位兵马粮草准备如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