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还有另外一种局面,就是出售桑叶,蚕种,然后出售蚕茧。其他愿意养蚕的农户先借钱这么搞,等到蚕茧卖出去之后再偿还。这笔钱可不低,如果一旦失败,欠款能让农户半年一年都还不清。甚至能够出现破产的局面。
这三位议员就是出售牟利的代表人物,他们自己不愿意承担风险,就把风险转嫁给农民。可是现在的局面是人民党一举影响了销售。江苏的桑蚕业主要是出口,洋人不买蚕茧和生丝,南京的缫丝能力也非常有限。怪不得这些议员如此着急。
“张议员,你们自己的作坊缫丝用不了这么蚕茧么?”王有宏继续他的调查。
“现在雇人太贵。缫丝厂黑了心,趁着蚕茧价格大跌,把价格压的极低。我们自己缫丝,原先的价格根本卖不出去。这日子没法过了。大人,我们今天来求您,就是想让您救救我们啊。”张玉通边说边给王有宏又跪下了。另外两位议员也跟着跪了下来。
王有宏心里头大爽,平日里议员在议会中一个个趾高气扬,现在也终于跪在了自己脚下。不过爽归爽,王有宏也已经明白,局面若是这么持续下去,江苏可是要出事的。
安顿了议员,王有宏派人把南京缫丝厂的厂主请来。几位厂主不知道巡抚大人请自己作甚,一个个胆战心惊。不同王有宏温言询问了收购蚕茧的事情,厂主们立刻就激动起来,他们全都给王有宏跪下了。
“巡抚大人,不是我们不肯收购。实在是他们要价太高。我们用的蒸汽机是要烧煤的,苏北被人民党占了,煤的价格打着跟头往上翻。还有各种缫丝用的洋药也都不便宜。这价格已经到了最高,若是再高我们自己缫丝还要赔钱。大人,您不能因为听了这些人的话就强行让我们收购。而且现在的蚕茧不少都有些霉变。您若是不信,就让他们把蚕茧运来,我们亲自检查给大人您看。他们这是来坑大人您的。万万不可信了这些人。”厂主说着说着已经是涕泪横流。比起那些种桑养蚕的议员看着还可怜。
王有宏原本想着只要能够稍微调停一下,或许就能让双方达成协议。没想到事情竟然很难办的样子。现在时机很特殊,王有宏如果想彻底控制江苏,暂时哪边都不能得罪。现在根本没办法从朝廷那里得到拨款。所有的收入都是靠税收。养活四万多人的各种军队,已经是捉襟见肘。可不养这些军队,王有宏靠什么做这个主。
想到这里,江苏巡抚王有宏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
第六十六章 大工业的恐怖(八)
俗话说,有人欢喜有人愁。江苏巡抚王有宏和江苏桑蚕业的忧愁,完全建立在人民党桑蚕业欢喜的基础之上。
李寿显正在进行他在英山县的最后工作。这次党校之后,李寿显被调去芜湖担任芜湖市市委书记。英山县的工作得先完成。由于缺乏土地,英山县粮食主要靠外调。粮仓里头堆了按照粮本足够全县吃14个月的粮食。李寿显带着县委到了英山县各乡,又去宣传了一番统购统销政策。英山县的粮食必须销售给国家,不能外运。不过英山县本来就没有能外销的粮食,群众关心的完全是各乡的粮食价格不要波动。
李寿显一个乡一个乡的走遍。检查各乡的宣传工作。乡长们提出的问题基本一致,群众们要求先把粮食给发了,只要发了粮食,让干什么都行。
“这是绝对不行的。”李寿显二话不说就拒绝了,“咱们粮店又不是只开一天两天,都给发放了,这是在怕什么呢?上次剪辫子的事情绝对不能重演。”
英山剪辫子行动给了李寿显深刻的教训。李寿显当时和县委的同志谈起剪辨的时候,只是针对地方缫丝厂的工人同志提出的要求。死讲活讲,还是有人不肯剪,李寿显他们一时糊涂,以剪辫子的每人给五斤大米为条件。有五斤大米的收入,工人同志们剪辨的热情高涨。一天里头就把辫子都给剪掉了。
县委认为这件事到此为止,却万万没想到,这消息跟一阵风般传遍了整个英山县。经过群众的“解释”,变成了县委要“收头发”。几天里头,各乡党委书记都跑来询问,县里头是否要收头发。李寿显连忙让县委和乡党委怎么向群众解释。不过为时已晚,群众不仅不信乡党委的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离奇的说法也出来了。
“县委要用头发炼丹!”
“人民党准备用头发编护身衣。据说可以刀枪不入。”
到了此时,县委只好硬着头皮上。若是不及时把此事收场,那更玄乎的说法也会喷涌而出。通过讨论,党委提出了统一的剪辫理由。“英山县已经革命了,革命就不能留辫子。现在剪了辫子,一人五斤大米。不剪辫子的,以后乡政府会上门强行剪辫。那时候可就没有五斤大米这等好事了。”
这么一解释,群众的态度立刻从热衷剪辫卖头发,变成了胆战心惊不肯剪辫。不过把大米从五斤变成了十斤之后,就有群众认命的开始剪辫。十斤大米,够山里人家混了其他粗粮吃上半个月的。大米发到了之后,剪辫终于成了风潮。
为此,李寿显不得不向安庆党委汇报了原因,愿意为多付出的130万斤大米承担责任。章瑜瞪着李寿显半天没吭声,最后无奈的说了句,“下次想好再说话。”
这件事作为经典案例,编进了人民党的工作教育课程里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