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宓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跃下马,翻身拜倒在刘子秋面前,大声说道:“咄宓愿向大隋称臣!”
刘子秋哈哈大笑,将咄宓拉了起来,说道:“咄宓,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起初,刘子秋的打算是逼迫突厥各部落都奉穆林为可汗,但穆林愿意与咄吉世和解的话却提醒了他。穆林或许没有多少能力,但谁知道他的儿子、孙子会不会出几个英雄呢?虽然穆林成为突厥可汗,阿史那和阿史德两族的矛盾肯定会日益加深,甚至会给突厥带来持续的动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史那族的实力必将受到削弱,阿史德族的实力必将得到增强。到那时候,阿史德族人肯定能够占据上风。此时,如果穆林真出了个有手段的儿孙,突厥便可能重新强大起来。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把东突厥一分为二,让他们彼此牵制。
当然,刘子秋也没想到咄宓答应得这样爽快。而且咄宓不仅答应得爽快,更表现主动,当即拱手说道:“就请刘大人下令,咄宓愿意和穆林合兵一处,协助大人共同讨伐咄吉世!”
“你的好意刘某心领了。咄吉世算什么东西,也用得着大动干戈吗?”刘子秋却摆了摆手,朝着跪在雪地上那些俘虏一指,说道,“刚才被斩首的结社率有三万精兵吧?你问问他的这些手下,刘某解决他们用了多少时间?说出来只怕你还不相信,刘某解决他们只用了半个时辰!而且刘某只出动了四分之一的兵力,比他们少得多!”
刘子秋心里清楚,咄宓之所以肯定接受刘子秋把东突厥一分为二的安排,他自己有当突厥可汗的野心是一个方面,突入草原的这支隋军展示出的强大战斗力,才是让他最终下定决心的主要原因。策略固然重要,但任何策略都离不开足够的实力作为支撑。当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即使什么策略也不用,照样可以取得胜利。
咄宓知道刘子秋不会在这件事上哄骗他,不由暗自庆幸。如果他听信结社率的话,在部落设伏,恐怕他的部落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当然,咄宓也不愿意真的和咄吉世当面对决,刘子秋不需要他出兵,倒是正合了他的心思。不过,咄宓表面上还得装出十分遗憾的表情,说道:“咄吉世的十万大军很快就要返回额根河,不知刘大人打算如何对付他?”
咄吉世是东突厥的始毕可汗,他的可汗位置得到了绝大多数阿史那族人的认可,如果咄吉世不除,即使咄宓被隋人扶持上了可汗的位置,他也坐不稳当。咄宓深知这个道理,此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也顾不得与咄吉世之间的亲兄弟之情了。其实,在俟利发遭受重创之后,咄吉世又何尝给过他哪怕半点支持?草原上本来就是个强者为尊的社会,没有人会同情弱者,更没有人会同情一个失败者。
刘子秋呵呵笑道:“十万人,很多吗?刘某如何对付他,你不用管,你只要让你的人保持中立,不给咄吉世支持就行了。从现在起,这些俘虏和他们所属的部落,都归你统率。”
除了结社率和塔塔林两个部落的人,其他部落的俘虏都被刘子秋赦免了。他们都经历过那场惨烈的大战,肯定会把隋军战斗力极其强大的消息带回各自的部落,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突厥人反击的信心。
……
将这些俘虏交给咄宓以后,刘子秋谢绝了咄宓在部落里为他安排的酒宴,率领大军扬长而去,至于咄宓要如何处置那些俘虏,已经不是刘子秋需要关心的事情了。
走在一望无垠的雪原上,角里延不解地问道:“主公,为何不让穆林和咄宓的人马帮着咱们一起行动。如果有了这两个人的帮助,完全可以只凭借一战就击败咄吉世,彻底奠定胜局!”
刘子秋摇了摇头,说道:“角里延,你说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兵马?”
角里延想了想,说道:“主公率我们两万人进入草原,大小十多战,虽然都获得了全胜,但也有不小的伤亡,如今剩下的能战之士尚有一万五千之数。”
刘子秋又笑问道:“那么我告诉穆林,我带了多少人马?又告诉咄宓,我用了多少人马击败结社率?”
还没等角里延说话,文昊已经哈哈笑道:“角里延,你不懂,主公这就叫着虚虚实实。穆林和咄宓都以为我们有十万大军。如果让他们跟着我们一起出兵,岂不是要露馅了?”
刘子秋摇了摇头,说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确实不错,但刘某这样做另有原因。咱们这一万五千人的分进合击战术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彼此配合默契,擅长在草原上长途奔袭。如果穆林和咄宓有人搅在其中,反而会不利于我军战术的发挥。另一方面,咄吉世手下的十万人当中,有六万是阿史德族人,如果他们知道穆林当上可汗会怎么样?”
角里延想都不想便说道:“他们肯定会临阵倒戈。”
刘子秋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他们很可能会临阵倒戈,站在穆林这一边来。现在,穆林和咄宓实力相当,如果那六万阿史德族人全部临阵倒戈,支持了穆林,又会怎么样?”
文昊抚掌道:“主公高见!如果那些人都投靠了穆林,穆林的实力就将远远高于咄宓,主公的分而治之策略也将名存实亡!主公这是要尽量消灭突厥人的有生力量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