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勿需担忧。”宋献策却开口道,“陛下,伪明朝廷财力匮乏,就算有能战之兵,又哪里有军饷来调动这些军队呢?”
牛金星在一旁听了,只是一笑,却不多说。倒是李自成的另一位文臣宋企郊开口道:“陛下,微臣听说那伪明皇帝封郑芝龙为王,又将宁波典当与郑家,换了一大笔银子。他们要是不打算立刻用兵,哪里会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备战之事情,万万不可放松。”
“伪明皇帝这样做,却是失了天子的大统,将来必有诸侯割据之乱,真是亡国之君!陛下只需守住一阵子,便可观其自败!”大顺的户部尚书陆之祺又道。
“陛下,襄京乃我朝之关中河北,不可不守。然守襄京,不可战于襄京。战于襄京,则襄京就算守住了,周边却也都残破了。守住了又有什么用呢?”宋企郊又道,“臣以为,伪明军队攻击我军,无非水陆两路,陆路应该就是我军一路撤回时候的路线,至于水路,多半是要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到武汉再进入汉江,然后直扑襄京。陆路且不说,单说水路,距离万里,伪明军队要从这一路打过来,为了保证军需,定然需要可以作为囤积军需的地方。武汉九省通衢,连接汉水大江,若是敌军依托水路来犯,定然要借助武汉水陆之便。我军当尽快击溃左良玉所部,夺取武汉三镇,然后尽数迁移其民入襄京,然后破坏武汉的码头、三镇的城墙,放火烧掉城中的房舍。如此,敌军就算夺取了武汉,也难以利用它。然后我军再沿着汉江,在江中沉入岩石,以为礁石,封锁航道。使得敌军的军资供应无法沿着汉江而动。陛下再以轻骑袭其粮道,敌军虽是精锐,但也未必便能威胁襄京。只要守住这一次,此后此消彼长,伪明便不足为虑了。”
“我军连续作战,本来就疲惫不堪。”刘宗敏道,“左良玉手里的兵也不少,汉口城池坚固,却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权将军,左良玉手中的兵虽然不少,但是这些年来,他的兵也是越来越不经打了。”宋献策摇着头道,“就连张献忠,也能打得他屁滚尿流了。与张献忠一战,他手下的老兵又丢了不少,如今他手下人虽然不少,但击败他却不见得有多难。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军需要休整,左良玉自然也这样想。却不知我军留守襄京的军队也是精锐,如今我们将远征回来的战士留在襄京,他们如今守城却还不是问题。然后以原来的襄京留守之军为主,配上一些新练之军,能突然出兵,出其不意之下,一定能击败左良玉,夺取武汉。”
“这样说,多少也有些道理。”刘宗敏道,“皇上,臣觉得,可以这样试试。若是成了,自然好,便是不成,那左良玉还能追赶出来不成?”
第五百章 李自成的决断(2)
虽然在京师附近吃了两次败仗,但李自成和他的臣僚们都觉得,这次的北京之行其实还是赚了的。他们从北京撤退的时候随军携带的金银大多都被模范军抢了回去,但是,在撤退前,李自成就已经将一半左右的金银珠宝送回了襄京。此外,这趟北京之行,干掉了明朝皇帝,一路上消灭了大量的明军。当然,李自成自己的最为嫡系的部队也有不少损失,但是,李自成和刘宗敏都觉得,只要有了足够的军资,再假以时日,训练出一批更精锐的军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郑家军的战斗力的确让李自成他们很是担心,但是过往的经验也告诉他们,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担心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也遇到过比自己能打的官军,依照朝廷一贯以来的专门出猪队友的习惯,李自成和刘宗敏都觉得,这支军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自己人坑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真的这样想,不过至少,大家表面上都做出了一副相信是这样的样子。对左良玉的军事行动的准备开始进行,大顺的新建立的国家机构为了这一战开始努力的运转了起来。
要说如今最为忙碌的还是左平章(实际就是丞相)牛金星,如今各种物资的收集、调度,人员的安排,几乎都要由他来忙碌。相形之下,名义上官位比他更高的右平章惠世扬的事情倒是要少很多。
惠世扬原本是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当年在魏忠贤的《东林点将录》中,被安上了一个“霹雳火”的外号。因为党争的时候战斗力强,甚至和左光斗,杨涟等一起位列“东林五虎将”。后来东林党被魏忠贤整,“五虎将”基本上都死了,只有这位活了下来。等到九千岁完蛋了,惠世扬可能觉得自己该出头入阁拜相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他虽然入了内阁,但却没能当首辅什么的了,甚至还有传言说“五虎将”中除了他别人都死了,他之所以没有死,那是因为他暗中和魏忠贤有所勾结。大家没有像对待阮大铖那样清算他,一来是看他资格老,二来也是没有真凭实据。只是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入阁拜相呢?结果别说首辅,甚至阁臣的位置他都没坐稳,很快就被崇祯皇帝找了个理由革职了。
于是恼怒不已的惠世扬就干脆回了老家。再后来,李自成打下了西安,开始到处招揽士人,不少不太得志的读书人便加入了李自成的行列,再后来,李自成到了惠世扬的老家,为了表示礼贤下士,照例派人送信过去,表示了招揽之意。本来依着李自成的看法,成功招揽到惠世扬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位可是名满天下的东林党人,清流领袖。而且这个时候也已经年过八十了,还出来当自己的官的可能并不大。没想到惠世扬一接到信件,立刻就表示愿意辅佐李自成,并说什么“天生老臣,以遗陛下”。惠世扬明白,虽然他已经老了,事实上也根本做不了什么帮李自成出谋划策的事情了,但是他是第一个投靠李自成的高级文官,在他之前,投靠李自成的士人一般也就是个秀才之类,就连李自成的宰相,也就是一个举人。而他可是正宗的两榜进士出身,而且还是名满天下的清流,甚至还入过内阁!他的投靠,可以大大的增加李自成的大顺的合法性,所以哪怕仅仅出于千金市马骨的考虑,李自成也必须厚待自己。而且,饱读诗书的惠世扬自然也看得明白,大明朝气数已尽,已经不是药丸,而是乙烷了,目前不过是尸居余气罢了。在他看来,李自成成为新的一代.开国君主的机会非常大,这个买卖很是做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