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并非觉得不对,下官每每读之,亦是义愤填膺,恨不能提三尺长剑,替朝廷,替陛下收回辽东沃土。”刘仁轨摇了摇头,说道:“当年报纸上面也是这么频繁的出现关于突厥的文章,然后百姓群情激愤,纷纷呼吁朝廷对突厥用兵,大军倾巢而出,突厥荡灭。后来报纸上又开始频繁的关于倭国的文章,百姓又是纷纷斥责倭国对大唐不敬,而后大人您出琉球,十二艘铁甲战船所向披靡,倭国成了大唐的东瀛道。现如今又如此频繁的出现辽东的文章,只怕陛下和朝廷是打算对高句丽用兵。有炀帝的前车之鉴,朝廷会知道征伐高句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而定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长安至咸阳的一条小小水泥道,这会儿哪里会被放在心上。”
夏鸿升听了刘仁轨的话,忽而笑了起来,又问道:“那刘县丞觉得——假若,只是假若——朝廷如果真的再起对高句丽之征伐,那刘县丞你是支持呢?还是反对呢?”
刘仁轨笑了起来,摇了摇头:“下官愚钝,又人微言轻,地位鄙薄,怕是不能妄言。”
“哈哈,只是你我就茶之闲谈而已。”夏鸿升说道:“修路之事,本县可以告诉你,泾阳本就打算往周边各县修水泥路,若是周边各县能有水泥路与之相接,再好不过。本县是求之不得。好了,修路之事便到此为止,具体事宜,刘县丞可同本县之杨县丞商量。现下,本侯想要听一听,刘县丞对于朝廷该不该征伐高句丽,有何看法。”
“大人的意思是,同意向咸阳修水泥路了?”刘仁轨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自然。刘县丞随后可直接去县衙找到杨县丞,商议修路之事。本县早已知会过他,但凡周边有邻县前来商谈修路相接着,不用问我,直接答应下来。”
“多谢大人!”刘仁轨一听夏鸿升同意了修水泥路的事情,顿时大喜,连忙起身行了一礼。
夏鸿升摆摆手,让其坐下,又说道:“茶余无聊,闲谈几许又有何妨?刘县丞请言。”
刘仁轨点了点头,说道:“那下官就斗胆一言。下官觉得,朝廷该征伐高句丽。高句丽一直对大唐阳奉阴违,表面上对大唐极为恭顺,但暗地中却妄图成为东方之主。当初高句丽就与突厥暗通曲款,后来又更是联合百济频频对顺从于大唐的新罗用兵。还效仿秦始皇之举,修筑长城以防大唐。这些举动,都说明了高句丽的不臣之心。高句丽其国,绝不可久留。久之则必成祸害。而高句丽一旦崛起,则与突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突厥人游牧而生,只懂掠夺,不懂得占城据地。高句丽则不然。其一旦势强,必定蚕食大唐国土,若是放着不管,任其成长,那对中原的危害,远比突厥大的多。故而,下官是支持朝廷趁眼下高句丽还未强大,防患于未然,对辽东用兵,征伐高句丽的。当趁这根杂草还没长长,根系未深,及早拔除才是。”
第942章 出将入相的人物
“那倘若是朝廷准备真的对辽东用兵,要出兵征伐高句丽了,那刘县丞以为,该当注意些什么才是?”夏鸿升听完刘仁轨的话,又问道。
刘仁轨对夏鸿升的这几个问题不明就里,看看夏鸿升,顿了顿,还是说道:“倘若朝廷真的要对高句丽用兵,那所应注意者,其一,下官以为当是百姓对于前朝炀帝三征高句丽所留下的惧意。当年三征高句丽,致使天下间民不聊生,纷乱四起。如今距离那乱世方才过去多少年?百姓们还没忘记那段时日呢,若是又对高句丽用兵,难免让百姓又想起来那段经历,恐怕又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因而对新的征伐产生抗拒之心。”
夏鸿升点点头,这一点,刘仁轨的看法和夏鸿升自己,和那夜入宫奏对的大臣将军们,看法是一样的。
强隋可以说就是亡在了三征高句丽上面,这样就对后来者造成了一个阴影,甚至这个阴影会被无限夸大乃至神化。
就比如说后世元朝两征日本不果,反而因为台风损兵折将,就给了朱元璋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明朝也因为畏惧“天命”而没有向日本下手。
当然,初唐时期英雄辈出,又兼职开明开花的风气,终究靠自己的力量最终打破了这种所谓的“天命”。
可不可否认,前隋三征高句丽的失败,给百姓,给许多朝臣的心目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以至于一提起要征伐高句丽,他们就觉得就要亡国了。
“那若是换做是刘县丞,当如何解之?”夏鸿升笑问道。
刘仁轨笑了笑,低头看了一眼夏鸿升面前放着的报纸,说道:“这上面的,不就是破解之法么?”
夏鸿升笑了起来,果然是个极为聪明,也看得透彻的人。
“刘县丞所言不错。”夏鸿升端起了茶杯来,笑道:“本侯当敬刘县丞一杯。那可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敢!”刘仁轨赶忙拿起自己面前的茶水,饮下一口,又说道:“私以为,这第二要注意的,是若真要征伐高句丽,则只能胜,不能败。若胜,则天下再无敢违背大唐者。可若是败了,那么我大唐对周边属国之统治权威便要遭到严重的削弱乃至至崩坏,甚至如那突厥、薛延陀等已然被平定的周边各国,都有再度反复的可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