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贞观帝师_石肆【完结】(214)

  那你还不赶紧给点儿赏赐?也不要多,随便给个几千贯就可以娃哈哈哈!

  “陛下,您还可以把这个当餐桌用,把菜放到这上面,还不怕凉的快。而且,这煤炉子还有一个好用法。”夏鸿升继续对李老二说道:“陛下上回不是说想要尝尝微臣的手艺么?微臣今日就给陛下操持一手!”

  “哦?”李老二转头过来看看夏鸿升,问道:“可是就跟在煤炉子有关?”

  “不错,正好可以利用煤炉子来。”夏鸿升点了点头。

  为了推销自己的煤炉子,夏鸿升也是不遗余力,甚至还做出来了一个火锅来,不过却不是放炭的,而是把底部改了改,直接放大煤炉子上面。

  夏鸿升问李老二借了御厨,到里面把这个切一盘,那个切一盘的,然后就让端上去了。吓的御厨差点儿跪地求饶,这些东西可都是生的啊!

  夏鸿升才不管那个,让宫女都给端了上去,摆满了那个大号煤炉子的台面。

  “夏卿,朕期待夏卿的饭食已久,刚才还让人去叫了皇后和乾儿恪儿泰儿他们和襄城长乐她们,你就给朕弄了一桌子生的?”李老二眉头一挑,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有些危险了。

  夏鸿升躬身解释:“陛下稍安勿躁,这种吃法叫做火锅,乃是在炉子中间置一个热锅,锅中有调味浓汤熬煮,吃客围坐四周,想吃何种东西,就夹起放入锅中涮煮来吃,别有一番风味!”

  “哦?”李老二眼中一亮,又恢复了笑容来。

  这模样看到的夏鸿升心里一惊,太熟悉了啊,像极了李恪那个纨绔头子有木有?

  看来李老二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干那些纨绔事儿!

  第131章 史上最强推销员

  “呲哈呲哈……”李承乾面红耳赤,挥汗如雨,可是却手中不停,下筷如飞:“这茱萸做成酱来,竟然这般下饭?父亲,母亲,把那胡麻酱和茱萸酱放到一起,更加美味,孩儿替父亲母亲拌匀一些!”

  “此味辛烈至极,口中犹如火烧一般,却不觉难受,反而甚是爽快,却不知为何。”李老二一边擦去额前汗水,一边品评道。

  周围的几个人,全都是满头的汗水,嘴里不停的发出“呲哈呲哈”的声音来,可是手中的筷子却一刻不停,从煤炉子中间的铜质火锅中夹菜出来,在碟子中蘸了酱之后送入口中,大嚼几口便吞咽下去。

  “这吃食跟古董羹倒是有几分相似,不过却比古董羹要滋味的多。”到底长孙皇后,顾及仪态,虽然也是频频下筷,但是到底比其他几个人看上去斯文的多,架起一筷子放到了最小的李泰面前的碟子里面,说道。

  长孙皇后口中的古董羹,其实就是火锅的前身,在一个炉子上面放置砂锅,里面添上汤水煮沸,然后将菜肴投入砂锅之中,因为食物投入沸水时会发出“咕咚”的一声,所以就被雅称古董羹。一群人围绕着火炉坐成一圈,一边饮酒赋诗,一边夹起砂锅中的菜肴食用。东汉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古董羹,只是因为菜肴的炮制方法和用具,以及调味的香辛料所限,却与后世里的火锅的味道相比,相去甚远了。更别提夏鸿升又弄来了茱萸和胡麻制作了蘸酱,胡麻是从长安城中的胡商手中购入的。也就是芝麻。至于茱萸。虽说辣味到底比起辣椒来差了一筹。但是现下辣椒还在遥远的地球另一边,夏鸿升也只能无奈干着急,拿茱萸来代替了。

  “陛下,皇后娘娘,这火锅所讲究的,也就是两个词来。一个是团圆,家人或者友人,围聚一桌说说笑笑。抢筷争食,也是一番乐趣。另一个就是火热,凛冬严寒,与家人或友人一道围聚炉火旁边,吃的满头大汗,酣畅淋漓,这是身上的火热温暖,左右不是亲朋家眷就是好友知己,三杯两盏淡酒,哪里管他窗外晚来风急。家人团圆,友人相聚。这是心头的火热温暖。所以啊,这火锅最是适合冬日里来,一家人齐聚一起吃,又或是一众挚友同道,围聚在这一张煤炉子周围,说说笑笑,边玩边聊,边下边吃,身心俱暖,心怀酣畅。”夏鸿升也有幸坐到了这一桌上,虽然有李老二和长孙皇后在这里,他就只能作为服务员了。

  李老二听听夏鸿升说的话,稍微愣了一下,继而眼中露出了一抹感怀来,虽然一闪而逝,但是却被一直在仔细关注着李老二的反应的夏鸿升捕捉到了,心中暗喜。

  夏鸿升知道,李老二是个念旧的人,跟随着他一起打天下出来的老人们,李世民基本上对他们恩遇有加,在李世民当政的其间,出去了反叛的侯君集等人之外,基本上其他的都过的很不错。从这一点上也能够看出来李世民的胸怀来,比之后世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那些皇帝,一登基就立刻开始迫害那些帮助自己打下天下的人的君主来说,胸襟不止大了一星半点。李世民的念旧情从许多地方都能够体现出来,历史上许多大臣后来犯错误,都被李世民稍作追究,然后很快就要官复原职了。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还修建了一座凌烟阁来,并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陈列其中,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