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火凤凰_魏巍【完结】(38)

  大家一时无话,沉默下来。

  沉了半晌,高凤岗说:

  “我们刚刚入党,怎么能不服从分配呢?”

  “不,我一定要到前方去。”高红的语气很坚决,“要不,我就说我在前方也有老公。”

  大家哄地笑起来。高凤岗指点着高红笑着说:

  “我这个小妹真不害臊,你的老公是谁啊?”

  高红也羞怯地笑了。

  “我给你出个主意,”周天虹说,“你给罗瑞卿副校长写一封信,写得恳切一点,他一批准不就行了?”

  “好,这个主意好。”高红立刻点了点头,扭头跑回去了。

  两天之后,高红满脸笑容地跑来说:“批准了!批准了!罗副校长还说我‘热情可嘉’呢!”

  这次分到晋察冀根据地的学员约有一百多人,另有一支以张学思为首的“东北干部队”,也将通过晋察冀地区向东北挺进。这两个队将一起出发。出发前,每人都分发了一枚圆形纪念章,红五星中心镶着“抗大”两个金光闪闪的字。此外,还发给一张毕业证书。证书的一页上印着毛泽东的手书:“勇敢、坚定、沉着,随时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自己的一切!”

  时已初冬。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出发的队伍在延安东门外集合完毕,队列里两面飘扬的红旗,不时地在寒风里猎猎作响。周天虹和他的同学们背负着简单的行囊,穿着灰色的棉军服,显得异常齐整。高红仍是那个娃娃头,两个乌黑的猫眼放着异样的光彩,两颊在寒风里冻得鲜红。

  送行的人不少。有抗大的领导干部和留下的同学们,杨光池队长也来了。他同大家一一握手,依依告别。周天虹想起初来延安时,这位慈祥的老队长对他是多么的热情啊,他把自己的衬衣,自己的草鞋给了一个远途跋涉的孩子,一切都像是昨天。想到这里,他不禁滚出了几点热泪。队长握着他的手也不胜依恋,用浓重的湖南腔说:“年轻人,好好干吧!我也很想到前方去,只是工作不允许啊。毛主席叫我们‘死在延安府,埋在清凉山’哩。不过,我们将来会相见的!”这时,周天虹抬起头来,再一次望了望杨队长,望了望眼前巍巍的宝塔山,清清的延河水,和巍峨的凤凰山,默然想道:延安啊,是你用热情的双臂接受了一个贫苦无依的孩子,是你以真理的乳浆喂养了他,以知识的武器武装了他,是你指给他人生的道路,给了他信心和勇气。这一切,他是永远不会忘怀的,他将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报答你。……

  正在沉思默想间,只听杨队长喊了一声:

  “高红,指挥大家唱个歌嘛!”

  “好!!!”大家齐声响应。

  高红微笑了一下,大大方方走到队列前面。她乌黑的眼睛向大家扫了一眼,笑着问:

  “唱个毕业歌好不好?”

  “好!!!”

  于是,高红像舞蹈动作似的挥动了双臂,随着她的双臂,腾起了年轻嘹亮的歌声:

  别了,别了,同学们,

  我们再见在前线。

  我们没有什么挂牵,

  总还有点留恋……

  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

  让我们走上前线。

  我们的血沸腾了,

  不驱逐日寇不回来相见,

  快跟上来吧,我们手牵手,

  去跟我们的敌人血战……

  歌声激越,令人格外动情。一曲唱罢,大家似乎兴犹未尽,高红又指挥大家唱起《上前线歌》:

  炮火连天响,战号频吹,决战在今朝,

  我们抗日先锋军今日武装上前线,

  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

  嗨,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

  坚决与敌决死战!……

  歌声未落,队伍就出发了。大家纷纷与送行者挥手告别。迎风飘扬的红旗,不一时就越过延河,一直向东去了。东方,太阳刚刚露头,东天上腾起一大片耀眼的红霞。他们已走出很远,很远,那曲上前线的歌曲,还似乎随风飘过延河隐隐地传过来。

  二四 来到晋察冀(一)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

  抄后路,出奇兵。

  今天夺回一个村,

  明天夺回一个城。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这是大作曲家冼星海在延安新创作的歌曲。当这首歌曲刚刚问世,也正是周天虹一行向敌后挺进的时候。他们觉得十分新鲜,越唱越有味,越唱越来劲,青春的热情与歌曲融为一体,竟仿佛已经置身战场,同敌人展开厮杀一般。红旗引导着他们,歌声陪伴着他们,跨过汹涌的黄河,穿过敌人的封锁线。终于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万山丛中的晋察冀边区。

  这是华北沦丧之后出现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党中央各项政策贯彻得好,且颇有创造,又被共产党中央誉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它处在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山海关以南和正太、石德路以北的广大幅员内,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站定脚跟了。凡是外国人到晋察冀参观访问,毛泽东就喜欢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大闹五台山的英雄鲁智深吗?现在也有一个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他就是聂荣臻。自然,聂荣臻和鲁智深的性格完全不同,他虽只三十六岁,却是一个能文能武、办事稳重老练的儒将。为了适应大发展的需要,他这时早已从五台山搬到阜平、平山一带的山村中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