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礼,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相见礼;所谓七教,是指七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兄弟有爱,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宾客有礼。至于八政,是指饮食的方式,衣服的制度,工艺的标准,器具的品类,长度的规定,容量的单位,数码的进位和布帛的宽窄。”
“华夏自古便是礼仪之邦,礼不可废,亦不可止,需一直传承下去,就比如说在丧礼、祭礼上,要是弄错了,或是一样的礼制,你以为如何?那样岂不是大乱,好不容易受到教化的百姓,又是礼仪不分?”
“七教伦常乃是人伦之间,也就是彼此的称呼与关系,要是少了这些,岂不是很可怕?八政更不用说了,那更是根据爵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待遇,不是公平的问题,而是事实如此。”
“此乃最基本的,目前大宋的制度便是在此基础与历朝历代的历史,两者结合之下诞生的制度。在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不同的政治,要是真的不曾改变,那便是灭亡之途。”
赵构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先生已经阐述了很详细了,而眼前的这位先生不是泛泛之辈,他便是北宋贤相韩琦之六子韩嘉彦。若是按照辈分来说,赵构需要称呼他一声姑父。
韩嘉彦因是韩琦幼子,而韩琦又是皇上器重的宰相,声望颇重,而他却有才学,宋神宗便将自己的三公主,嫁给了韩琦幼子,拜驸马都尉,终赢海军承宣使,甚少入朝,只是闲赋在家。
膝下有六子,各个都是当地有名的才子,而韩嘉彦也是闲暇无事便来到自家出钱资助的书院成为教书先生。在这所学院的先生中,以他的身份最尊贵,亦是学识渊博之人。
韩嘉彦见赵构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之前有些傻愣住了,不过还是欣慰的笑了。正因他甚少入宫,也不曾见过赵构,故而赵构也没有喊他为驸马,或是姑父,就当是先生一样敬重。
“若是没有制度约束行为,天下必定大乱,制度只是因时制宜,不可一成不变。若是大宋完全前唐的制度,那么长久下去想必会是民不聊生,十年寒窗苦读为得就是一朝金榜题名。”
“入朝为官与地方为官有很大的不同,在京城达官贵人甚多,在地方一府之官便可以横行无忌,然而在京城却夹着尾巴做人,溜须拍马的事情做了不知道多少,唯有制度才能约束这些人。”
“制度就像是一把尺子,也是一个标准,越过标准便要受到惩罚,所以说在‘王制’这篇中讲述的便是这个。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大宋王朝的帝王,都明白什么才是标准,一切皆有皇上定夺。”
赵构郑重的点点头,经过韩嘉彦的解惑。顿时,赵构明白了他话中隐晦的意思,也就是说变法不是不可以,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并不是自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哪怕做的再多,伤害到百姓利益,一切免谈
大宋王朝需要改变,却不能像他那样急功近利。若是那样做,只怕适得其反。在百姓心中,地位最高的是士,最后是商,文人墨客多数进入官场任职,渐渐地学会了阳奉阴违,溜须拍马的本事。
原本心地善良,一心实现抱负的官吏,在朝中乌烟瘴气之地,就算是保持得再好,也没有办法保持本心不变,时间长了依然会受到沾染,也就是说想要变革,最好的方法是打通文人这条道路,并非百姓。
在乱世之中百姓胜过文人,在和平时期文人胜过百姓,百姓不懂的管理之道,也不懂得官场,如何能得到他人尊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乃自古流传的一句话。
若是有人不愿意读书习字,考取头名状元,那便是对不起列祖列宗,尤其是那些常年闲赋在家,好不容易考取功名,受尽了穷苦的日子,一下子从地狱走向天堂,他们如何拒绝钱财的诱惑呢?
直到现在赵构才明白,大宋的本质便是重文抑武,文人的天下。如果得罪了天下读书人,在他们的固定思维中,要是真的罢免或是做出其他的事情就难以控制,而这个事情是赵构一直未曾想到,他才明白自己错的离谱。
即使在朝中占了上风,放眼天下又有多少读书人看到这件事的背后,只是看眼前,而眼前的文人便是如此。若非韩嘉彦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明里暗里的点拨,只怕赵构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也无法真正认清自己,要是连自己都无法认清,那才是最可怕的,想到此处,赵构忍不住一阵后怕。
第348章 多此一举
“卫国兄,近日便要举行院试,准备妥当否?”
“邵俊兄客气!”赵构躬身回道,“时刻准备着,焉能错过此番应试的机会。若是院试通过方可进入乡试,直至最后进入殿试,此乃在下心愿,想必邵俊兄也准备妥当!”
邵俊自信满满地笑道:“在下寒窗苦读十余载,便是等待这一天。如今,皇上颁布圣旨,科举考试正式开始,接下来的道路还有很久,而院试便是第一关,唯有取得秀才才可进一步获得功名。”
“唉!……”
“邵俊兄,为何唉声叹气,难道说院试没有把握?”赵构见邵俊自信满满的脸上瞬间愁眉苦脸,不由得询问道。
“非也!”邵俊摇摇头,叹道:“若是早些时候便参加乡试,只怕早已取得秀才,只怕现在也获得了举人的称谓,偏偏前些年病重无法前去赴试,眼睁睁的错过一次机会,真是可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