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大郎新传_千古力【完结】(613)

  “周兄此言差矣!百家自‘春’秋战国起源以来,至今从未没落,三国诸葛孔明,魏晋风流名士,皆非儒家人物。”武植顿了下,继续道:“即便是唐宋以来,也未见衰败,只是士大夫皆为儒家,民间百姓仍有人研习百家。”

  武植意思很明白,就是儒家思想现在在大宋读书人中占据主流,而复兴百家就是要让百家思想体用在大宋士大夫阶层,在朝堂,在上层建筑领域争得一席之地!

  周寿闻言不由得沉默了半响,他懂武植的意思。

  “武植啊,百家在民间一直是很繁盛不假,可是这么久的时间早已发展成了三教九流,难道你要复兴三教九流不成?”周寿语重心长,他所说的没错,民间的三教九流正是来源于诸子百家。

  这也是百家复兴在青州实验‘性’展开时候遇到过的,当时就有读书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说百家复兴运动是搞三教九流复兴,是肮脏的,是扰‘乱’纲常的!

  “周兄你有所不知!”武植淡淡一笑,他复兴的当然不是三教九流那些,所以并不怕别人抨击,“我所复兴的百家,是正统的诸子百家,而不是现在民间那种畸形的百家。而且,这次的百家复兴运动,复兴的主要重实用的知识内容,轻思想学说。”

  ………

  一番解释,再加上之前信件里面有过透‘露’,周寿已经逐渐听懂了武植关于百家复兴的具体内容,就是改变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变成万般皆有用,各科皆要学!

  周寿又沉‘吟’了片刻,他犹豫不定的看着武植,似乎‘欲’言又止。

  “周兄有话不妨直言。”武植认真道。

  “好,那我就说了!”周寿深吸一口气,道:“其实我心底对百家复兴还是很支持的,不过……武植你家财万贯,产业遍布山东,听说还搞了一所很大的青州学院即将开学,这百家复兴运动也和学院招生员有关吧?”

  “不错。”武植点点头。

  “可是听你对于百家复兴的设想,似乎是打算在全大宋掀起这股‘浪’‘潮’的,恐怕远远不是为学院招生那么简单吧?”说完,周寿凑近武植,沉声道:“你到底为了什么?!”

  看着周寿紧张兮兮的样子,武植顿时洒然笑了起来。

  原来,周寿这是在怀疑自己有什么不轨的图谋啊!

  想来也是,想搞那么大的动静,任谁也会怀疑武植动机的。

  “周兄,我问你……”武植没有回答周寿,而是反问道:“一个文人整日孜孜不倦的读书,或者一个好汉勤练武艺苦研兵书,这可有不妥?”

  周寿愣了下眼,老实回答道:“这自然没有不妥,习文练武,乃是有报国之志也!”

  “那习文练武是为报国,怎么我这个商人为国为民的一片苦心就成了别有用心?”武植苦笑道。

  周寿闻言又傻眼了一下,他心道也是,不说文人武人了,有些好官到地方上尽心尽力的教化百姓,为民办事,赢得无数百姓爱戴追随,难道这也成图谋不轨了?

  “是我孟‘浪’了!”周寿笑着赔礼道。

  “无妨。”武植摇摇头,继续道:“说起来,我这样对百家复兴不遗余力,也是有着很大的动机的。”

  “是什么?”

  “民生!”

  “民生?”

  “不错,就是为了我大宋民生。”武植斩钉截铁道。

  “百家复兴可使我大宋各种人材辈出,但之于国计民生,就……”周寿作为一个古人,其目光的局限‘性’显然还是不够他彻底认识百家复兴的意义。

  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武植才不会直接回答,那是最没有智慧的答法。

  他又对周寿反问道:“周兄以为,我大宋朝,比起汉唐如何?”

  这个问题自然难不倒有大学问的周寿,只听他简明扼要道:“虽军事遥不及汉唐,但百姓之富裕,州城之繁华,文教之昌盛,超汉唐十倍有余!”言语间带着一股傲气。

  其实军事也不是不及汉唐,只是周边蛮族不似汉唐那会的蛮族那么落后了,像辽国西夏,那是一个政治体制健全,社会结构完整的帝国,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原始游牧部落!

  至于其它,说十倍都是少的,大宋之富庶,何止汉唐十倍!

  “我大宋国土远不及汉唐,为何百姓比那时富裕,国税比那时要更多呢?”武植接着问道。

  这一问,倒把周寿给问住了,说到底,就算宋朝商业再繁荣,在士大夫包括皇帝心中,土地才是最值钱的,农业的赋税才是天下的根本,这些都是圣人写进语录的。

  不过周寿到底是当副市长的,只是短暂顿了下,他便回道:“百姓富裕实为常贩卖做工所得,国税丰盈,实多为贸易所征。”

  武植笑了,让一个古代官员承认商业税高于农业税,这实在太离奇了,还在周寿是厚道君子,说了实话。

  “所以,百家复兴其实就是为了服务商业的,周兄乃是密州通判,想来应该知道如今密州商业繁荣的背后,最大的桎梏是什么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