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将军范朝西,忙跪直身子,作了一揖,高声唱道:“回殿下,我肃国共有十二个卫,一个镇夷千户所,加上王府的护卫和围子手所以及殿下从囚徒之中挑选的精壮,共计八万八千八百二十名军士。之前与西藩诸贼大战时受的损失已经全部弥补,各卫所都是齐装满员的状态。另外,按照殿下的法令,我们在被征服的诸贼中又选取了一万兵力,因此我肃国目前所有的兵力加起来是九万八千余人。”
九万八,偏偏是这个数字,要对付回鹘还是恨少啊。朱楧又将目光停留在户曹判书张文远的身上,威严道:“户曹判书,我肃国现有多少户口?民户有多少?”
身为户曹判书,肃国的人头账和钱粮账张文远早已背的滚瓜烂熟,当即跪直身子,拱手道:“回殿下,我肃国共有户三十万,男女口一百零三万人。其中,民户有二十一万户,男女口八十六万人。”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肃国能有这番景象还是令朱楧很欣慰的。朱楧微微地点了点头,随即以不容置喙的口吻说道:“传令下去,民户之中,一甲之内出两名成丁从军,其所需粮草器械由该甲十户人口共同负担。所出成丁必须为该甲之内最为精壮之人,若是徇私舞弊,则必追究甲长、保长责任。另外,一甲之内还仍须出一名成丁或两名健妇修筑边墙,他们的口粮,由国家发放。”
第一百三十五章 扩军备战(三)
一旦出现了战争,就可以充分体现出保甲制度的优越性,它可以使朱楧掌握住全国的人口资源,随时激发国家最大的潜力来应对敌军,而不是像汉朝末年那样人口和土地都落到了地方豪强手里,打个黄巾军还得靠各州县自己募兵,最后落了个群雄割据的局面。
按照朱楧的法令,肃国还可以再征兵四万两千人,加上之前的九万八千余人,肃国的兵力可以瞬间达到十四万余人,再加上哈密的联军,足以对抗回鹘了。
十户出两人从军一人修墙是朱楧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的,对明史比较熟悉的他知道明朝末年孙传庭担任陕西巡抚时,为了对付越来越壮大的民军,曾令陕西人三户出一丁从军,当时的陕西民众虽然有怨气,但没有人造反,可见这是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的。
诸葛亮治理蜀国时,蜀国上下也就九十多万人,而他却能发动十几万人北伐,用的就是朱楧的这个办法。刘备死之前让他的儿子多读法家的书,说是可以增益人智,不是没有道理的。
至于修边墙的事,朱楧也不打算再等了,耽误农时就耽误农时吧,不就浪费点粮食吗,反正现在国家的仓库里也有不少存粮,安全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和回鹘大战期间,瓦剌突然率兵攻打肃国的侧翼,而肃国又没有任何防御措施,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此令一出,肃国顿时进入了战争模式,每个人都在为将来的战争服务,农夫努力种地纳粮,士兵努力操练本领,就连妇女也在努力为将士们生产粮秣。肃国上下又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干场景。
朱楧下令,第一批士官选拔要加快进行,时间定在了三月的下旬,好为将来的战争早日培养出骨干。
根据朱楧的估计,肃国能符合他所设定的条件的人应该在八千到一万左右,这一万来人集中起来虽然是一把尖刀,可以在关键的时刻直插敌人的心脏,但朱楧却对他们另有用途。
按照朱楧的计划,所培养出来的士官并不集中使用,而是下放到新招募的部队里充当战斗骨干。
防盗模式: 阅读完整章节
第一百三十六章 扩军备战(四)
这几天,迪丽娜扎除了待在驿馆里,还时不时地出去走动走动,朱楧并不限制她的自由,反而派了一些卫兵来保护她的安全,经过上次的事件之后,朱楧对他们哈密的士兵已经不太信任了。天知道迪丽娜扎身边还有多少卧底?
迪丽娜扎被这几日的所见所闻给彻底震惊了,肃国上天一片热火朝天,全都在搞整军备战的事情,就连女人和孩子也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军队,简直就是全民都陷入了一片战争的狂潮。
迪丽娜扎虽然冰雪聪明,但是仍然搞不清楚朱楧到底是用了什么办法将她印象里害怕战乱的汉族人变得这么热血、这么求战心切。她开始暗暗庆祝自己的选择,因为她这一片求战的狂潮中看到了肃国的希望,也看到了自己和哈密的依靠。
这一天,是迪丽娜扎辞行的日子,哈密王纳忽里已经派人来答应了与大明肃国互市的条件,也就是说他答应了与肃国结盟。
迪丽娜扎的使命也就此完成了,作为哈密国的公主兼使臣,迪丽娜扎必须回哈密复命,顺带请求自己的父亲将自己嫁到肃国来和亲,好使哈密和肃国永结盟好。
朱楧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来为迪丽娜扎送行,一来是做给哈密的其他人看的,表示肃国对哈密的重视,二来是表示自己对迪丽娜扎的情分。
迪丽娜扎对此了然于胸,但由于种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二人只能心照不宣,不能说出来。朱楧决定将迪丽娜扎送到城外三十里,二人并排走在最前面,肃国和哈密的官员则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跟在后面。
朱楧一路上与迪丽娜扎频频互视,肚子里有千言万语但是不能说出来,三十里的路感觉一眨眼就到了。朱楧不能再向前送了,再送的话就超过礼制的要求了,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