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路隋行_朱藤紫骢【完结】(901)

  宇文述之所以在五位皇子中独独相中晋王杨广,甘心情愿地为他夺宗效力,倒也并非全然在于杨广在统军讨灭南陈过程中曾对他的那点知遇之恩,而是出于对杨广的文韬武略发自内心的佩服。

  宇文述认为,在杨坚的五位皇子中,只有次子杨广堪当大任,最适合做杨坚的接班人,有朝一日登极成为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因此,客观公正地说,在助攻三人党中,张衡和段达两位多多少少都是因自己和杨广有连带利益,才主动联起手来助杨广夺宗、上位的,只有宇文述,是纯粹被杨广的雄才大略所吸引,以杨广铁忠粉的身份为杨广效力的。

  动机不同,决定着宇文述为了助杨广上位,甘愿领受贬官的惩罚,奉调回京,充当杨广在朝中的内应。

  因前次导致杨广仅差一步未能入主东宫的关键人物是当朝首相——尚书左仆射高颖,宇文述与张衡、段达三人密议,决定由宇文述返回长安完成一件大事——拉拢有苗头和势头成为朝中另一位权臣的越国公杨素,加入他们的助攻联盟,在朝中替杨广寻找到一位强有力的内援。

  宇文述尚在奉调返回长安的路上,就在歇脚的驿站听到了杨素因率军大胜西突厥,班师回朝后被册任为尚书右仆射的消息,喜出望外之余不免生出一份担心:杨素既受到重用,会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稳妥地支持太子杨勇,抑或在太子人选这一问题上保持中立,凭自己与杨约昔日的那点交情,回京后要怎样才能拉杨氏兄弟入伙,完成自己这次以贬官为代价欲要完成的任务呢?

  由于对拉拢杨素缺乏自信,宇文述在回到长安的最初几天里,差点儿帮了杨广一个倒忙:险些儿就要张口将自己欲助杨广夺宗的实情向其时已奉调回京担任卫尉卿的唐国公李渊和盘托出,拉拢李渊成为助攻联盟的一员了。

  宇文述的想法也并非没有道理,他是这么想的:数月前首先提出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的是皇后独孤伽罗,而李渊又是最受独孤伽罗器重和信任的外甥,照此不难做出推断,李渊也应支持杨广入主东宫。

  所幸宇文述在开口向李渊说明实情之前还留了个心眼儿,有意试探了一下李渊的口锋。

  令他感到庆幸的是,李渊(卫尉卿官位在宇文述时任的骠骑将军之上)一听到宇文述向他询问哪位皇子可能会是下一任太子的话,一改往日见人不笑不说话的温吞做派,当场便与他翻了脸,口口声声称,自己只知道大隋有一位太子,就是杨勇,除此之外,没有他人。

  被李渊当面痛斥了一顿,讨了个大大的没趣。宇文述怀着一腔怒气回到府中,耳边仿佛仍响着李渊的话。他不是初在官场混的毛头小子,情知自己提出太子人选这一忌讳话题,李渊大多不会亮明自己内心的态度的,可是李渊痛斥他的最末一句话:除了杨勇一个人以外,在李渊眼中,没有他人是太子,令宇文述事后左思右想,最终认定,李渊要么已加入了太子党,坚定地支持太子杨勇,要么就是眼中只有皇帝、皇后、太子三个人,而无论他是哪一种人,都是决然不会支持杨广上位的。

  这么一想,宇文述不禁感到有些后怕了:要是李渊将自己的话无论是禀报给皇帝、皇后、太子中的哪一位,恐怕自己就要惹来灭门之祸了。

  原本就对拉拢杨素、杨约兄弟入伙缺少自信,又在返回长安任职后不久孟浪了这么一回,险些儿坏了大事,这下宇文述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做了一个多月的京官,宇文述确信李渊不会告发自己,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认真琢磨起如何拉拢朝中新贵杨素的事情。此时,张衡携带着那份重要的奏章也返抵了长安。

  第824章 这个礼包恁大了些

  张衡自建康动身返回长安前,杨广再三叮嘱他,此行事关重大,务须说服朝廷支持在江南推行新政,故而他在返抵长安后,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甚至连长安的家都没回,就前往大兴宫求见皇帝。

  杨坚近日来关注的重点不在江南,而在塞外。尽管南陈残部王仲宣发动的叛乱曾一度波及浙东,但随着以洗夫人为首的岭南诸蛮部落归附朝廷,配合官军迅速转守为攻,叛军的败势已定,而与此同时,在北方,虽然杨素大败西突厥达头可汗,可随着东突厥的元气日渐恢复,都蓝可汗意欲摆脱对大隋的依附,恢复突厥草原霸主地位的迹象日益明显,为此,杨坚不得不指派朝中首相高颖亲自坐镇并州,防范东突厥生变。

  由于形势所迫,高颖一时还难以从并州抽身,朝中杨坚身边急需一位有实际统军经验的大臣帮他参赞军机,加之杨素统军新胜,于是,他就自然而然地被杨坚委以重任,改而册任为了尚书右仆射,并在高颖不在朝中期间,实际上成为了朝中首相。

  在得知张衡奉杨广之命还朝呈报奏章的消息后,杨坚并没有吩咐人去传太子杨勇前来,只和正在临德殿商议朝务的杨毒瘾一道传见了张衡。

  待杨坚接过张衡呈上的奏章,细细看罢,紧锁双眉,未置可否,顺手将奏章递给了杨素,尔后向张衡问道:“江南目下的局势稳定否?前番刺杀子相的凶手可曾捉拿归案?”

  张衡躬身拱手答道:“禀皇上,晋王已命韦晃统带十万大军,会同数万蛮兵,将王仲宣叛军残部围困于岭南番禺城内,江南境内由叛乱引起的骚动已日渐趋稳,为江南长治久安计,晋王在召集各州郡吏员会议后,向朝廷呈报了这道奏章,待皇上诏准后,拟于江南各地推行。关于行刺王仆射一案,晋王正在命人详查之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