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_三毛不打伞【完结】(242)

  福康安所部军队隆冬时节入藏,所遇跋涉之险难以想象,他们每日凌晨三时动身,至卜午七时才能停止行进,每天所行道路需当地-走两天尚有余,一些人迹罕至的雪山,旧雪积存至七、八寸或二、三尺不等,难于登陟。遇黄河发源处,泉水很多,冬季则处处结冰,乱石纵横,马蹄倾滑,行走更是艰难,不能速行。一旦行走至高地,又出现高山反应,“人行即喘,头目眩晕,肌肤浮肿”,加上水土不服,很多人染病身亡。参赞海兰察即生病返京,不久死去。驻藏大臣舒濂、参赞奎林等人也病死西藏。福康安虽是年富力强,也感寒犯病,略形困顿。福康安所部一路,寒冬兼程跋涉,越过世界屋脊,可谓奇迹。

  福康安抵藏后,乾隆命他迅速出兵作战,不使廓尔喀军队有喘息之机,以尽快收复失地。此时西藏有军队一万六千余人,粮饷亦充足,于是福康安在各路人马到齐后,即行进剿。四月二十五日,福康安前往绒辖、聂拉木察看地势,定下进兵路线。四月二十七日,福康安由今西藏南部边境的第哩浪古进兵,五月六日行至擦木附近,然而擦木两山夹峙,中亘山梁,廓尔喀军队扎营在山高处,显然难以攻取。福康安乘夜色潜兵进攻,兵分五队,两路深入敌寨左右山梁堵截;两路绕至敌后,截断敌军退路,海兰察领一队由正路直攻敌寨。福康安则督军往来截杀,指挥作战。次日黎明,福康安督兵登山,靠近建于大河与山梁之间的两座石碉,毁两丈余高的城垣,与敌军短兵相接,终于攻克防守坚固的碉寨,夺取了擦木。

  攻下擦木之后,福康安所部军队直趋济咙。廓尔喀军在济咙建有要塞,据险筑下各碉卡,相互援应,成椅角之势。五月十日,福康安分兵出击,先翦除旁边各寨,再以主力攻其中坚。

  清军以木梯登寨,毁其石垒,并用大炮不断轰击,终于成功地占领济咙的廓尔喀军寨子,杀敌六百余人,活捉二日余人,收复了济咙。至此,清军廓清了自擦木至济咙边境的廓尔喀军。乾隆闻讯,自是十分欣喜,特赐福康安御制志喜书扇,加上御用佩囊,以表嘉许。

  廓尔喀军已被清军赶出国境,清军即可就此罢兵议和,在谈判桌上解决双方所存矛盾和芥蒂。但是乾隆认为,必须攻入廓尔喀境内,占领都城阳布,迫使其归降,才能一劳永逸,实现边境安宁。于是五月十三日,福康安又率军由济咙出发,一路高山夹峙,路险道窄,清军进至索勒拉山攻敌石卡,追敌至济咙西南八十里外的热索桥,最后以木筏渡河,攻至密哩顶。福康安率军沿路攻打敌寨,直抵距阳布一百余里的雍雅(今尼泊尔境内)。廓尔喀国王恐国都难保,而邻国锡金、不丹可能趁势报复,遂派使者前往印度,请求孟加拉英国东印度公司,以武力支援,但孟加拉总督以西藏为中国领土,又想维持英国在广州的利益,没有出兵援助。廓尔喀见势不妙,遂遣使求和。福康安认为这是廓尔喀缓兵之计,哪肯坐失事机。七月,福康安带足军粮,继续领兵前行,进攻噶勒拉山,直取甲尔古拉、集木集两要寨。其间六战皆捷,所杀四千余人。廓尔喀举国震惊,军队人员死伤甚多,因此乞降。福康安至热索桥以后,以为抵阳布必将“势如破竹,旦夕可奏功,甚骄满,拥肩舆挥羽扇以战”,自比,于是士兵也产生懈怠思想,廓尔喀军趁机而入,因此清军也伤亡惨重。加上廓尔喀水土恶劣,霖雨不止,死者甚多。廓尔喀军此番求和,福康安遂退兵至雍雅,等待朝廷指示。

  八月十日,乾隆即谕福康安,西藏气候骤冷,往年九月以后即冰雪封山,卜雪当会更早,着“冒险深入,转瞬冬令,设全进退两难,关系尤为重大。”指示他可以接受廓尔喀的乞降,撤兵回国。二十二日,当乾隆得知廓尔喀军确已“禀恳归降”,遂特颁渝旨,准许纳款班师。从战局及时令考虑,乾隆和福康安等人都希望早日结束这场在异域的艰苦战争。

  清军虽是入藏远征,但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在福康安等人的直接督师指挥下,迅速将廓尔喀人逐出西藏,又翻过喜马拉雅山,一路攻克廓尔喀人的无数碉卡,破其营寨,直抵距阳布仅四十里之处。廓尔喀国王表示退回在扎什伦布寺劫掠的财物,今后再不侵犯西藏。这次入藏征讨廓尔喀的胜利,保证了清朝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维护了清朝国家的领土完整。

  乾隆对征廓尔喀之役的主要统帅福康安亦倍加赞赏,于是实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忠锐嘉勇公,恰遇15功臣图像成,乾隆亲自御为制赞。大学士阿桂以未临行阵,奏让首功,福康安被列为首功之人。九月,赏一等轻车都尉,令其子德麟承袭。乾隆本欲给予王爵封衔,但因未克阳布,故就此裁抑。

  乾隆恐怕如给福康安王爵,则招人议其加恩后族,且福康安也有盛满难居之虑。但是此次对廓尔喀作战,福康安备尝艰苦,调度有方,深入其境七百里,仅给予世职,又不足以酬其劳绩,于是在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又将福康安授为领侍卫内大臣,并照王公名下亲军校之例,赏给六品顶带蓝翎三缺,令福康安于其得力家人中,酌量给戴,以示宠异。

  对廓尔喀之役虽获全胜,但西藏的地方管理体制亟待健全完善,乾隆五十七年七月,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在西藏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控御机构,决定整顿和改革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制度,遂命福康安会同八世0、七世班禅等西藏宗教首领共同筹议办理西藏善后事宜,双方经过会商,共提出一百零二项条款。次年正月,经清政府修订为二十九条,即《钦定西藏章程》,它吸收了前此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改革并充实了多项方针。这一章钓加强了驻藏大臣的职权和地位,驻藏大臣与0-和班禅额尔德尼一道督办藏内事务,藏内事无巨细,均应禀驻藏大臣办理,轧藏大臣有甄选西藏地方官吏之权。又改革了0、班禅和各地黄敦呼图克图的继承制度,实行“金瓶掣签”制,以金瓶抽签来决定转世灵童,减少了在继承问题上的争端。还加强了西藏的地方常备军建设,密切了中原与西藏之间的关系。《钦定西藏章程》的成功签订,表现出福康安不仅具有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而且有很强的办事能力,是加强西藏政治、宗教、军事、财政等制度建设,密切西藏与中央朝廷之间关系的有功之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