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此意是”贾诩、法正、杨阜这三人当中,杨阜的政略能力还是要强上一分的。他听到马超如此说,立刻想到了什么,但又觉得那团想法有些模糊不清。
马超回想了后世那些官员督察及培训上岗政策,开口说道:“如今州郡两级,虽有统属,但一州强盛需靠各郡的强盛,而各郡的强盛,则要求各县强盛我的意思是,一个州郡的强盛,不在于用人,而在于用制。”
“用制?”贾诩和法正两人对视一眼,对于马超这个新颖的想法,很有兴趣。
“不错,便是用制度来鼓励、来约束各郡县官吏。”马超磕了磕桌面,将脑中的那团想法捋顺成型后,才开口说道:“例如,我们在扶风、新平、北地三郡的改革,已经形成了文件纪要,如此一来,雍州各地便有了硬性指标和参考资料。但如何使得各郡县官员熟悉领会马家的意思,不在取得成绩后徇私枉法、碌碌度日,便需要一套合理的评定、监察、培训等一系列制度来保证。”
“所以,我决定,尚书省下,再设一部,称之为吏部。吏部之人,按照马家的规定之要求,对治下官吏的所作所为进行监督、评定,从而行使治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勋封等事务。当然,前提是,吏部有自己特定一套的流程规范。”说道这里,马超也有些头疼。毕竟,他只是在历史上知道有三省六部这个制度,而细化吏部的评定、考核、流程、制度等方面,就不是他的强项了。
“主公之意,是在推行新政当中,由一批人从中评定监督,由此不使得官吏尸位素餐、碌碌无为?”杨阜皱着眉说道,这个想法,虽然很新颖,但他直觉上,感觉实施起来有些难度。
“然也。马家治下越庞大,一应事务全都堆积于三省、再由三省上报于我裁决。期间所耗时间实在太过漫长,尤其是官吏之事,拖延一分,便能会使得一县百姓多殃祸一分”马超有些期期艾艾地望着杨阜,希望这个家伙能弄出一个吏部出来为自己分忧。
“汉始置吏曹,后改自尚书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然主公所提,似乎与这常侍曹既有联系又不尽相同”杨阜苦思,仍旧想不出马超这一想法究竟来自何处,又意欲何为,直至贾诩眯着眼睛说了一个名词后,众人才恍然大悟:
“御史大夫!”
秦朝初年,出于抑制相权的原因、加强监察的需要,改置御史大夫,擢为尊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下设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等官。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一是承转皇帝诏令制书,受公卿奏事,并掌图籍文书及记事之任。二是监察百官,举劾按章,主治重大案件。
其中马超口中所说的吏部,就是御史大夫中第二项职责。但马超将御史大夫的职责拆分、又将吏部位列于三省之下,其意便十分明显了:他有行大统之野望,也有行大统之手腕!
由此,众人看向马超的眼光就泛着一抹隐秘的兴奋和渴望。而懵懵懂懂之中的马超,哪里知道自己无意套用一个吏部,就引来这些聪明人丰富的联想,不由紧张问道:“你们这是要干啥告诉你们,我是你们的领导!”
第二百三十三章 盐可是好东西!
吏部之事,同样由中书省起草草案,经杨阜审核后,待合适的时机,再呈报给马超。当然,这个吏部的建设有些庞大,基本上跟推行新政的难度差不多。所以,马超也没指望自己能在离开扶风之前,看到这份草案。
当下之事,还是先将各郡郡守的任命颁下去,然后将推广新政的那些东西也给几位郡守大人搬过去。至于说,马超从长安回来之后,这些人弄得咋样,一切还是未知数。
不过,目前马家集团这个状况,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成功当中总结经验、从失败当中总结教训,一步步完善规整统合,最后建立起健全的体制机构,实现马家的强大复兴。
此事议论至此,便结束。接下来,便是韩遂与阎圃来访之事。
其实这种大家都心知肚明之事,也没什么好议论的。无非是商讨出马家的底线和所求,然后用各种手段,在谈判场上击败对方而已。
对于韩遂,马超及各位大佬儿的意见要求很简单:第一,铁羌盟东迁,瓦解韩遂的外围势力;第二,开展雍凉二州的贸易,当然,由于韩遂有错在先,之前商议的三七分成,改为二八分成;
这些,是马超及诸位大佬儿臆想当中最美好的结果。同时他们也知道,凭韩遂那老谋深算的德行,绝对会再拿韩英了、兵刃了、宝马之类的其他手段,来跟他们讨价还价。
对付一个韩遂,马超觉得已经够头疼了,问题是这里还有一个张鲁的使者:阎圃。
其实当马超得知张鲁派出的使者阎圃后,马超就浑身难受。因为这个阎圃,在历史上,是娶了马超媳妇的人!
历史上,马超被杨阜打败后。投奔张鲁。见张鲁以道义治理郡县,得知张鲁不能成事,郁郁寡欢。
而赤壁之战后的刘备占领了荆州南方的四个郡。处于曹操和孙权的夹缝中,难以有所作为。做梦都想把触角伸到西川去。偏偏刘璋那傻小子竟然主动邀请刘备入西川,让刘备帮他抵御蜀郡北方的张鲁,刘备大喜若狂,迅速领着部队往西川进,按照之前的约定,刘备驻扎葭萌关。在得到刘璋的钱粮补给后,不仅没有进攻张鲁。却在葭萌关广施恩德,收买人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