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打狼不成反引来虎的严重局面,刘璋的部下黄权劝刘璋求救于张鲁,原因是形势的变化已经让他们由敌人变成了盟友。黄权说:“东西两川。唇齿相依;西川若破,东川也难保。你若肯出兵相救,我主答应割二十个州县酬谢。”
张鲁本不欲答应,然马超非久居人下之枭雄,主动请缨而战。然刘备那时手中已有诸葛亮。略施离间之计,便使得马超进退不得,经刘恢劝说后归顺刘备。而马超滞留在汉中的家眷,下场极惨:其子马秋被张鲁亲手所杀,而平妻董氏。则在张鲁降曹操后,由曹操赐予阎圃。
所以,对于汉中张鲁及这个功曹阎圃,马超是半分好感也欠奉。尤其是这位让马超戴了绿帽子的阎圃!
马超之前一心只想求得两家相安无事,从未主动招惹过张鲁。结果,马超不找事儿,张鲁却主动招惹了马超。现在得知了马家的厉害,又主动来赔礼道歉。
赔个屁礼!
马超真真儿明白:这些军政大事,不是跟小孩过家家一般,说什么打完架再道个歉就回归到从前了!
之前广魏郡战役一开,虽未动刀动枪,但却也注定了马家自此与汉中的张鲁不能再无交集。政治博弈上,讲究的,便是四方纵横之术。而马家若是连这点应对之法及胆量都没有,那便太贻笑大方了。
更何况,马超还一直眼馋汉中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汉中产盐啊!
古时候不像现代这么方便,啥时候炒菜没盐了,就去超市买一袋儿,回来现那菜还没炒焦,正好放盐小炒一下,然后出锅上桌
汉代时期,盐和铁都是战略物资,都是官营官办的,也就是说想要买盐,必须去官府那里买,而且一次还不能买多,跟计划经济一样。
汉中乃产卤盐的大郡县,而在马超的印象中,张鲁这倒霉孩子,根本不懂啥是法制社会,愣是用宗教那一套来管理郡县,根本不设官吏。由此,汉中让张鲁这么一搞,那盐就没有形成产业,更没有形成规模。
若是借此机遇,把汉中的盐产业做大做强,实行垄断化经营,形成一个产业链,贩卖凉州及塞外甚至是更远的地方。那其中的利益绝对是恐怖的!马家的gdp绝对不会只翻一翻那么简单!用太君的一句话就是:好处大大滴有!
所以,对于阎圃的来访,马超心中纵然再不舒服,心中的小算盘还是要算得门儿精:昨天夜里,马超就仔细琢磨了一下卤盐之事,觉得从根源上来讲,还真有些能。
其一,张鲁属于那种理想化主义者,做事只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考虑客观规律,这从他用宗教理念治理一个县郡就以看出来。这一点,说明张鲁是形而上学派的代表,进一步推论就是:他看不到盐的价值。
其二,张鲁接受的是道家的无为思想,对于经商理财方面,根本没有那种意识。而阎圃接受的又是正统儒家理念,对于“士农工商”这一社会定位还是很认的。也就是说即便张鲁或是阎圃看出了盐的价值,那他们也会认为从商是“商贾俗事”、有碍清名啊
所以说,这两个条件,决定了张鲁及阎圃不大会阻止自己染指汉中的盐产业。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张鲁这次前来还是来拉关系的,应该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儿”就抹不开面子
所以,这次商讨之上,马超除了同意那些大佬商议出来的“连横合纵、轻而用之”的策略后,特意提出了卤盐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经过马超熏陶后的诸位大佬儿,思想早已比那些迂腐的儒生要先进很多,纷纷表明此事以试着接触一下。必要的时候,还以实现通商合作。
孟达对此尤为上心,甚至在众位大佬儿商议过后,还跟马超建议道:“主公,汉中盐业这一块,务必要拿在手中。若是此次洽谈尚,某举荐父亲再去汉中回访一趟”
马超听完之后,心中大惊,简直为孟达这种一心为马家捞钱的精神给感动了:孟达啊,不愧是咱马家第一财政大员!居然为了捞钱,连自己老爹都敢给卖出去了啊!!
第二百三十四章 笔墨纸砚
阎圃再见韩遂的时候,是在扶风郡守府的门前:马超居然同时邀请韩遂与阎圃入内谈话!
阎圃与韩遂俱是政治场上沉浮多年且早已成精的人物,突然看到对方一愕之后,随即便露出了一抹苦笑:阴谋不怕,而最怕的就是这种阳谋!
假如马超只是单独宴请韩遂或者是张鲁,那么两方势力之间的小九九,都以畅所欲言。对方若是在场,便彼此有了顾忌。如此一来,谈判场上,韩遂与阎圃便少了一注砝码。
更怕的是,双方势力都在场的话,为了表示对马家的友善,必然要显示一番诚意。而只是一方在场,那诚意多少,完全自由把控。对方在场,且俱是要显示诚意,那另一方的诚意若是太不够意思,岂不是让马家嗤笑?
两人瞬间便想通了这点,由此才会惺惺相惜苦笑了一声:看来,马家小子也不是好糊弄的主儿!
对于马超的手段,韩遂是早有体会。所以,韩遂的笑容当中,除了无奈之外,还多了那么一丝幸灾祸
“韩世伯!半年多未见,韩世伯还是如此风采依旧啊!”马超笑呵呵招呼着韩遂,这样亲切的态度,使得阎圃和韩遂俱是一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