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放心,儿明白!”伏德表情上有忐忑亦有激动,到了这个年纪了,正该建功立业,整日枯居于府,伏德也压抑够了。如今有出仕的机会,哪怕是夏官,也令心动了。
同样的,在杨彪车驾上,一样父教子的戏码上演。
“你今日表现有些刻意了!夏王何人,能看不出你那点小心思?”杨彪淡淡道。
杨修眼神微眯,俊朗的面上笑嘻嘻的,并不以为意:“儿是对这胡夏之王实在好奇地紧,其入长安亦这么久了,儿如今方照一面,难耐免心中微痒!”
“你亦入仕夏国,我杨氏算是彻底投效胡夏了,数世清名啊!”杨彪有些感叹:“你有何感想!”
“家族清名,也比不过性命之重,我杨氏扎根华阴,父亲的选择,可不仅止你我父子二人荣辱啊!”杨修悠悠向杨彪道:“儿闻,那韦康被夏王亲提为池阳令,韦端被任为凉州刺史,只等凉州平定,便可上任。这韦氏一门,见机得快啊!”
“到夏王身边为一尚书郎,可不简单。德祖,最好收起你的傲气,似刘渊这样强凶霸道的君主,喜怒无常的,一个不察,就怕丢了性命啊!”杨彪看杨修的反应,眉头稍皱提点。
听杨彪语气严肃,杨修也收起了那副“浪荡”模样,对杨彪拱手:“儿知晓,自不敢放肆。还请父亲放心!”
------------
第304章 郗虑
回宫路上,刘渊回忆起方才那干世家们的反应,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一岁的时间,总算有所突破,将这些人圈养在长安城内,不臣服者自无薪俸,又无产出。
高门大户,家有余资,尚能支持,亦遣散了不少奴仆,养不起那诸多人。至于那些位卑者,早受不了向刘夏降服了,不论是否心悦臣服,为夏官,至少能缓解挨饿受冻之苦。有时候,活着却饿着肚子,比起死亡一了百了更加难熬。
王驾往宫城方向缓缓行去,车驾之上,钟繇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被刘渊叫上车驾,心里不住地寻思,这胡王有何意图。
钟繇之名,刘渊是早有耳闻的,曹魏名臣,书法大家,三公之才。这个时期的钟繇还不算太出彩,但一身的儒严气质,令人心折,不敢小觑。
“这些时日以来,元常先生于石渠阁中替孤修补典籍,颇有成效。如今西边有事,冯翊、扶风皆需要有才之士治理,不知先生可愿出镇一方,为冯翊郡守?”刘渊顿了许久,方缓缓道。
钟繇有些惊讶地望了望刘渊,见其眼神古井无波,抚须问道:“冯翊重郡,夏王信得过在下?”
钟繇一发问,刘渊沉默了,说相信只怕他自己都不信,洒然一笑:“总要迈出这一步的,如先生这般大才,孤总不致于一直囚于长安,那太过浪费了。至于先生值不值得孤信任,权且看他日之表现了!”
“收拾收拾,与家小告别,元常明日便上任去吧!”刘渊吩咐道,想了想,补充道:“孤派侍卫甲士五十,供元常使唤,以护安全!”
钟繇观刘渊表情淡然,心中权衡片刻,拱手道:“在下,便走一遭。”
“如此,甚好!”
对钟繇的任用,算是刘渊入长安之后比较大胆的一次尝试了。长安城中,人才数量实在不少,若真能尽数为刘渊所用,那胡夏对关中的统治将迅速上一个台阶。
但是过了这么久,除了寥寥一些机灵人得到刘渊信任而重用之外,其余人刘渊都是既用且防。如杨彪这等世家望族,更是仅挂虚职。
而如今,随着双方不断试探着接触,世家态度不断软化,如韦氏这般直接举族臣服的也不少。刘渊的戒心也稍去,那么多人才,也是要任用了方能体现出其价值。
思来想去,刘渊选中了钟繇,令其出任冯翊太守。那里,这一年来屡生动乱,乱军、山匪横行,还有几次起义的“义军”,如今方被秃瑰来领军血腥镇压结束。用钟繇,正可看看效果。
……
靠近长安县衙,刘渊下了车驾,欲往衙中一探。长安不可能一直处于军管之中,局势稍安,刘渊便以郗虑为长安令,主政长安县。
这郗虑倒是一个妙人,不顾非议,主动投效刘渊。是野心不小的人,想要往上爬的心思从不遮掩,还是个实干家。出任长安令,便迅速将几乎瘫痪的长安县衙机构运转起来。
刘渊止住欲通报的衙役,亲自步上衙堂。长安县衙,内里很宽敞,布置十分大气。宽大案上,郗虑正埋头于案牍之间,看起来颇为认真。堂上候着好些属吏,等着其吩咐。
“长门亭械斗之事,就按手书办理,凡参与之人,尽数押往采石场,服役三年!”头也不抬,手下一属吏迅速接过,转身朝外奔去。见着了刘渊,心头还纳罕,此何人,怎如此肆无忌惮行走于县衙之中。
一直到刘渊步至大堂上,动静大了,郗虑方有所觉。抬眼望着刘渊,惊色上脸,赶紧放笔起身参拜。
“免了!”刘渊被迎上座,端详毕恭毕敬的郗虑一会儿,呵呵笑道:“你这长安令干得不错,孤于宫中,都闻汝之名声!长安最近环境愈见好转,秩序恢复,多奈汝之辛劳!”
“大王过奖了,这些都是臣份内之事!”得到刘渊夸奖,郗虑可不得意,很是谦虚答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