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对阿史那苏尼失的封赏同样也已经下达。
就差颉利可汗这个原本的敌对国君,来作为这场大戏最为重要的注脚,也好衬托大唐的君王和将士们,为大唐的真正腾飞拉开序幕。
在林森和手下们一同努力时,出征的大军也迈着坚定的步伐,在唐人们的翘首以盼中,在沿途百姓的夹道欢迎中,雄赳赳气昂昂的赶回了长安城。
与他们一同前来的,当然还有那众多的俘虏和牛羊牲畜,也有曾经被劫掠到草原上去的普通民众,其中肯定也包括了原本隶属于后隋的那些。
除此之外,选择臣服于大唐的原突厥各大部族的首领,还有周边许多国家的代表,甚至是国主自己,都或是跟随着大军一同前来,或是听闻消息后独自赶了过来,被边军派人接应到了长安城。
而这些人的目的都差不多,赶在大唐宣示了自己的强悍,成了毫无争议的霸主的时机,跑来和大唐套近乎,表明他们紧跟大唐步伐的心意的。
林森选择在这样的时候,拿出他早就做好的设想,自然也是取得了李世民的同意的,到时也会作为献俘之后的一大重头戏,好好的震慑一下这些看似恭顺的家伙们,能够彻底的打消掉他们的某些不服气的心思,自然是再好不过。
总之,到了林森他们闪亮登场的时候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众瞩目
大军回归后,李世民总算是见到了昔日的冤家对头,一直都在他面前耀武扬威的颉利可汗,这个曾经在便桥逼迫他签下城下之盟,给他造成了莫大耻辱的敌人,那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想到有落到自己手里,变成阶下囚的一天吗。
大感痛快的李世民,忍不住狠狠数算了颉利可汗一遍,历数了他失败的几大理由,背信弃义,征伐不断,刚愎自用,弄得大唐民不聊生等等。
不过最后李世民并没有杀死颉利可汗,而是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然后当堂宣布归还他的家属,让他住在太仆,官家供应食用,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
一同聚集到了长安的众多周边国家的国主或是使节,还有原突厥各部族的首领们,一起见证了这一幕,除了山呼万岁以外,看到颉利的下场,他们还是有点心思不一的。
不过相视一眼后,还是有许多外族首领站了出来,叽里咕噜的说了半天,自然有通译各自负责转达了他们的意思,大体而言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坚定的共尊李世民为“天可汗”!
这意思自然也是不难理解了,天下所有民族共同的君王吗,算是表明他们臣服的态度吧。
李世民虽然笑眯眯的推辞了一下,说什么你们游牧民族的事情,难道也都让我来决断吗?
不过等到越来越多的部族首领,或者国主站出来以后,李世民虽然没有承认这个称呼,可也没继续推辞,也就算是默认了吧。
忍不住有些睥睨的扫视了在场的这些异族人一眼,虽然故作淡然,怕是他内心还是颇有些顾盼自得的。
不过李世民倒也没有被这样的场面就给糊弄住了,所有异族首领一同做出这个姿态,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即便如高昌国王鞠文泰这种桀骜的家伙,内心里是有些抗拒的,可也不得不出来做个样子,并不代表真的就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认同了大唐的中心地位。
大家都站出来了,就他杵在那的话,肯定会成为千夫所指的,也怕自己的野心变得昭然若揭,立马变成大唐的眼中钉,怕是下一步就会成为大唐带领周边民族一同集火的对象。
以大唐如今的威势,显然是不会容许这样的一个小国,有任何挑衅的意思。
正是知道这些人其实仍然各怀心思,李世民才觉得林森最初的提议就很有必要,也许是该进一步给他们一些震慑才行。
正好又从萧皇后那里得到了传国玉玺,对他本人,对大唐来说,这都是一个更加名正言顺,树立起更大威望的契机,干脆来个仪式也好昭示天下,他李世民还有这个大唐,都是得到了上天眷顾的。
得了准信的林森,训练器手下那帮子翊卫来更是用心的很,还有不到一个月功夫,就到了他们再一次登台亮相的机会了。
这可是很有可能会是被历史铭记的一幕,必须拿出应有的气势来,把这个场面给撑起来才行啊。
当然在之前大军凯旋的这个过程中,林森带着手下的翊卫们,就已经体会过那种变成万众瞩目的焦点的感觉了。
作为此战首功的他和一帮手下们,可是打马走在整个唐军的最前列,接受着所有百姓的欢呼的,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最大的荣耀。
在迎接唐军的队伍中,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高喊着“魔神!”,也有喊“杀神林将军”的,看来林森在这一战中的表现,早就已经被人给传了出去,他不出意外的也成了许多民众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尤其是广为传颂的“千里擒颉利,只身喝退沙钵罗设”的桥段,更是给他头上加上了一个亮闪闪的大光圈。
而且他之前在长安民众中,就已经名声很是响亮了,这一次享受到最多的欢呼,自然也不出意外了。
不过同样是“魔神”二字,被长安城中的众多异族人喊出来,怕是意味又有所不同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