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天下没有白掉的馅饼,这些思想简单的村民明白这个道理!
相似或相同的一幕,正在三地各个地方上演,不断的重复,随着被裁撤的士兵返回家乡,一时间,河南、陕西与山西出现了大规模建设的场面,如火如荼的进行。
北京城内,紫禁城乾清宫里,李长茂与宋应星正在做着汇报,也是未来大顺朝的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当然,前者还是大顺朝的第一任首辅。
“闯王,立时三个多月,两百万大军已经裁撤完毕,凡是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老弱体衰的,都是有限被裁撤的对象,其中多以那些收编的起义军为主。”
宋应星的话音刚落,李长茂激动地紧接着说道:“闯王,各个政策已经开始施展开来,正在陕西、河南与山西推行,今年或许还看不出效果,待到来年之时,三地的旱灾将会得到很大的缓解,百姓们的收成也将大幅度增加。”
“而且,各个根据地的百姓也在转移,一批一批的迁出,全部转移到附近的县城或村落,回老家的,也给了安家费和路费。目前为止,陕西各个根据地的居民已经全部迁出,河南与山西的也迁出了大部分,最多两个多月,也就全部搬出来了。”
李自成轻轻点了点头,露出满意之色,也是回应,紧接着说道:“李先生,虽然咱们已经完全占领了陕西、河南与山西的州府县城,但三地还是有不少的游兵散勇和山贼,对于那些迁出的百姓,他们的安全有没有保障?”
似乎早就猜到了会有如此一问,李长茂淡淡一笑,张口就答道:“闯王,我们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百姓们受到威胁,我们不仅村村组建了民兵,每个村里都有护卫队,还经常打击出没的游兵散勇和山贼。”
“而且,村村还建立了联防机制,村与村的护卫队可以进行协同作战。一旦有数量较大的山贼袭扰,在当地驻军到来之前,他们完全可以顶上一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对那些村兵进行射击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闻听此言,李自成彻底放下心来,他可是知道那些民兵的,手里不仅有刀剑弓弩这样的冷兵器,还有一定量的火器,虎蹲炮在列,足以应对来犯之敌!
就算挡不住,几个村子联防之下,也能坚持到附近驻军的到来。
------------
第四百二十六章 后怕
李自成的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之后,就没有再继续深想,而是面露忧色,将目光投向了宋应升的身上,询问道:“宋先生,五省的其他工程都可以暂时放缓,但河南、陕西与山西的水力工程必须加快。否则,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单靠咱们发放救济粮,也支撑不了多久,迟早会将咱们拖垮的。”
“闯王,属下明白...”
宋应升一脸的凝重,回应了一句之后,赞同地紧接着说道:“要想百姓们不再挨饿,彻底断绝起义军暴乱的根源,就必须让三地的百姓能够自给自足。从解决水源上下手,最是直接,唯有让黎民百姓的地里有了收成,各地才能稳定下来,天下才能太平。”
“是啊~明廷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多了,单单是减轻赋税,让百姓们分有田地,并不能解决短期之内的问题。毕竟,灾民那么多。”
李长茂插了一句之后,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又进一步地说道:“除了南方的明廷遗留势力,大顺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天灾,如果旱灾再这样持续下去,持续三五年,在粮食来源稀少的情况下,来年依旧会有百姓暴乱的事情。毕竟,咱们以前储备的粮食是有限的,并不能持续太久。”
“闯王,李先生,我明白,必须尽快解决水源问题,挖通水渠,将河流的水引向干旱地区,如此才能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
宋应升看了看李自成和李长茂,为了表示自己的话语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所根据,又补充道:“我已经向各个将军打招呼了,凡是再抓获俘虏,亦或是收编的农民军,还有那些死刑犯,以及那些接受改造的权贵,全部拉到河道上,与从各地征调的民夫一起挖水渠。”
“而且,从那些裁撤的军队之中,我还将其中的一部分扣留了下来,培训为工程兵,专门用于清理河道和挖水渠,以及指挥那些民夫如何施工?”
闻听此言,李长茂顿时兴奋了起来,激动地说道:“如此一来的话,真是太好了,有了这样专业性的工程兵,挖河渠与更改河道的工程将会大幅度加快。待到来年之时,即便不能解决全部旱灾地区的水源问题,也能解决其中的一多半。到时候,就算是来年依旧是干旱少雨,朝廷的压力也将会少很多。”
说到这里,李长茂忽然停顿了一下,面有感慨之色,徐徐的转而说道:“如果李将军能够尽快拿下江南,那就太好了。就算是工程的进展不顺利,就算是来年依旧是大旱,有了江南这座粮仓作为支撑,完全可以解决中原的粮食短缺问题,百姓们饿不着。”
宋应星轻轻点了头,附和道:“是啊,自古以来,江南就是历朝的粮食最大来源,一旦中原受灾,几乎支撑所有粮食的开销。”
此言一出,顿时提醒了李自成,看到两人那复杂的神情,又何尝不知道二人的担心之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