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能臣_鱼子浚【完结】(186)

  想到这里,刘彦钊更是觉得子嗣的问题不再是遥远的将来要思考的,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周卿、白卿,二位可愿祝朕执掌朝政、推行新政?”刘彦钊问道。

  周沐、白德虞二人俯身下拜道:“愿为陛下驱遣!”

  “好!”皇帝脸上露出了笑意,“加上右丞相,朕就得到了一半‘六公’的支持!若论天下望族,周、白以及东郭氏三族加起来足以与崔氏抗衡!所以,接下来朕要请二位协助朕办成一件事——将周绰调入京中担任外太尉之职,与杨坡分庭抗礼、与崔正周旋到底!”

  “臣等明白!”周沐和白德虞心知肚明,他们早就为此事暗中做好了准备,将所有“清流”和“外戚”可能推举的人员都梳理了一遍,发挥御史监察院的特长,到处搜罗这些人的“黑料”,为的就是阻止他们上位,为周绰入京扫清可能的阻碍。

  “这第二件事嘛……”刘彦钊想了一会儿,嘟囔道,“朕还得找母后商量一下!”

  回目不变,内容新增~~~

  (本章完)

  第105章 小朝会2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时间,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禁卫军搜查事件”的影响逐渐平息下来,廷尉府和京兆府在禁卫军大营中的筛查工作也逐渐接近尾声,京城百姓们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不过那些仍有奴隶、家丁留在禁卫军大营的官宦、富商们此时是如坐针毡,生怕被他们查出些什么猫腻来。

  这一日照例是“小朝会”,由于三月初发生了不少轰动京城的事情,这次例行的朝会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这一次,少了一些剑拔弩张的味道,皇帝天威正盛,便是平日里争得面红耳赤的左丞相崔正和中太尉杨坡也放低了调门,老老实实地引领群臣议事。

  第一个话题,自然是前段时间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秦骧遇刺案”,由于不久之后又发生了“萧鲎被杀”一案,这两桩案件都是发生在京城之内的恶性谋杀案,一件未遂、一件已遂。秦骧当仁不让地作为这两桩案件的焦点人物,如何处置,成了摆在这次“小朝会”上的热门议题。

  而作为这两桩案件的主审衙门,廷尉府自然有职责向皇帝、众臣汇报。

  “第一件案子,秦骧担任京兆尉期间曾向廷尉府投告,说有人行刺于他,并将刺客张三屠等押解至廷尉府。”张士信先就“秦骧遇刺”一案作汇报,“臣命属下连夜审讯张三屠,就在其开口说出真相之前,自缢身亡,此案的案情就此石沉大海。不过对于‘行刺’的罪行,张三屠与其同伙供认不讳,臣判定秦骧所告之事为真!”

  “第二件案子,关于萧鲎家人状告秦骧担任京兆尉期间蓄意谋害萧鲎,经臣主审、‘六公’监审,判定萧家指控证据不足,且至今无人提出更有力的证据证明秦骧谋害了萧鲎,故臣判定其谋杀罪名不成立。然则其却有疏于职守,以致萧鲎被杀,也有‘失职’之责。关于秦骧的这个罪过,臣已移交御史监察院审理,由御史监察院判决!”张士信汇报完毕后站立在一旁,等候长官、皇帝的指示。

  皇帝刘彦钊淡淡地说道:“两件案子,一件判定原告状告之事为真,另一件则判定被告无罪,廷尉府如此审案,只怕不能让群臣、百姓满意!”

  “是是是!臣有失职,请陛下责罚!”张士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刘彦钊大手一挥,说道:“廷尉卿不必自责,这也不全是张卿的过失。透过这两桩刑案,可见堂堂‘中畿’恒阳城已经沦为了藏污纳垢之地,是可忍孰不可忍!数日前朕命禁卫军突查京城,为的就是揪出藏身京城之内的这些污秽之人,顺便也告诉一些人——京城绝不是他们能够为所欲为的地方!”

  “陛下天威浩荡,臣等拜服、百姓拜服!”众臣纷纷叩拜道。

  刘彦钊负手而立,望着“正阳殿”外的殿宇楼台,眼中闪过一抹厉色:“廷尉卿,朕令你与京兆令筛查那些藏身京城、无身份证明之人,可有结果?”

  张士信急急忙忙跪到皇帝面前,说道:“廷尉府与京兆府这几日一道筛查,发现京城及郡县通缉犯共计二十九名,非法奴婢七十四人;此外还有抗拒两府执法者五十一人,已全部收监。其余近千人均已先行释放,不过臣恐其中尚有漏网之鱼,勒令他们不得出京,等候进一步核实。”

  皇帝点点头,说道:“那二十九名通缉犯,不管是因何原因入京,一律处斩、不得姑息;另需查明是何人窝藏他们,一律问罪处罚!高祖在位时便已严令民间不得私蓄奴婢,先查明这七十四人的买主都是谁,而后处以重罚,拿出一部分罚金发给他们,令其各自归乡。最后,朗朗乾坤之下,居然还有五十一名狂徒抗法,他们仗的是何人之势?一一查问清楚之后,将他们一并流放充军!”

  众臣听到这话,心有戚戚然,“正阳殿”内的气氛顿时凝固了一般,一些大臣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京城之中,有人阴蓄私奴,有人豢养庄丁,还有人培植死士!”皇帝的话锋变得冰冷无比,“朕要好好杀一杀这股风气,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威严是不容挑衅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