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点头,随即命诸人各回驻地休息。当回到驻地,大家行礼退出以后,李自成走到院里,向城上望了一阵,但见城头上灯光稀疏,不打一炮,也没有守军的吆喝声,只从几处传来孤孤单单的梆子声。他想着刘宗敏一切准备妥当,明日破城就在眼前,登极也在眼前,脸上露出笑容,在心中轻轻地说:
“大顺万世江山从此定了!”
第二日,刘宗敏早早起来,带着心腹部下来到德胜门外。大顺军推出早就准备好的十几门红夷大炮,对准了城墙——如非野战,红夷大炮的声势比山地炮要大得多,用来吓唬守军是一大利器。
“轰轰轰……”轰隆的炮声在德胜门外响起,沉重的炮弹虽然不能摧毁城墙,但是顷刻之间将使多处雉堞崩塌,将守军吓得不敢抬头。
一名将领双手捧着刘宗敏的一张文告,策马来到城下,用浓重的关中口音,一字一字地高声念道:
“大顺倡义提营首总将军刘谕:谨奉新顺王之令,晓谕城上军民与内臣。明朝气数已尽,尔等均我臣民。义师进入北京,定在今日午时。只听炮声一响,尔等速开城门。大军吊民代罪,纪律一向严明。入城之后,百业照旧,市井无惊;布新除旧,共享太平。倘敢闭门抗拒,不肯立即献城,定遭屠戮,以示严惩。切切此谕,务须凛遵!”
刘宗敏的这一通文告,由声音洪亮的将领重复宣读三遍,城头上鸦雀无声。城上也有红夷大炮,威力不亚于城下,可是不知守军出于何种心理,居然没有一门炮反击,任由城下将领宣读文告。
德胜门外发生的一切,经过层层传递,传到了乾清宫中。
崇祯知道没有援兵到来的话,城破只在旦夕,更加陷入绝望,在心中对自己说:
“朕终日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朝政,苦撑了九年,竟落到今日下场!”
——————————————————————
注1:骨路锅的——专业补铁锅的手艺人。用焊接法补锅。在豫陕一带叫做骨路锅。宋时的江南一带也有这个词儿
第六百九十二章 破城(二)
崇祯不甘心坐以待毙,他强忍心中的恐慌,叫来王承恩。
“伴伴不是说城墙之上兵力不够、将士们缺衣少食吗?取纸笔来,朕要下旨,让勋戚和大臣捐银助饷。城内这么多百姓,只要给银子,发动十万丁壮守城定非难事。”
王承恩嘴张了张,欲言又止。
崇祯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并没有看到王承恩的神情,继续说:“只要守住城门不失,只要三五天,吴三桂的援兵一定会到。哪怕是琼海军赶到,也比闯逆入城要好啊!”
王承恩勉强应答:“万岁爷说得没错。琼海军虽然跋扈,但总归是朝廷的人马,只要用官职爵位笼络便可。而且这几年来,琼海军不管是打流寇还是打鞑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要大军一到,闯逆必定灰飞烟灭……”
崇祯听得心情好了一些。不管他对夏天南如何有成见,但是琼海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可称大明第一强军,当年能生擒前任闯王高迎祥,击溃现任闯王李自成自然也不在话下。眼下大明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与夏天南之间的种种恩怨暂时可以放一放了。
“伴伴说得没错,赶紧伺候朕亲笔拟旨。”
王承恩终于忍不住了,扑通一声跪下,带着哭腔说:“万岁爷,奴婢本不该给您添堵,可是有些话必须要说。”
崇祯有些愕然,伸手虚抬:“伴伴这是做什么?有话起身说。”
王承恩没有站起来,跪在地上说:“万岁爷心系江山社稷,节衣缩食,可是宫外却是另一番景象,勋戚大臣吃穿用度奢靡照旧,要从他们手中讨要银子,恐怕是空欢喜一场……”
“朕以身作则,这些人食君之禄,却阳奉阴违?为什么平日里你们一个个都瞒着朕?”崇祯脸色垮了下来,“朕不追究他们,现在作为弥补,捐些银子出来,总非难事吧?”
王承恩跪在地上,不敢接话。
崇祯铁青着脸:“拟旨,让所有勋戚、大臣按官阶品级捐银。城破在即,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朕就不信他们不懂这个道理……”
一批批太监手捧圣旨出了宫门,来往于皇亲国戚、朝廷大臣的府邸。可是,捐银助饷的号召,并没有得到这些人的认可,一天下来,居然连一千两银子都没凑够。有些大臣为了展示自己的清贫,拿出家里的锅碗瓢盆到大街上摆摊叫卖,还有人在宅邸外张贴告示,出让宅邸。
听到太监回报的崇祯很无奈,他命人找到国丈嘉定伯周奎,希望老丈人带个头,以身作则。
周府,面对传旨的太监,周奎一把鼻涕一把泪:“请转告皇上,老臣哪来这么多银子?若要再逼,老臣就只有死给皇上看了。”
太监无奈地劝说:“万岁爷吩咐了,嘉定伯若是不捐银,就打断奴婢的腿,然后再换人前来……”
周奎心中暗骂,堂堂皇帝,居然用这种手段对付自己的老丈人。他一边抽泣一边试探:“皇上说要老臣捐多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