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军放心,属下必定尽心竭力,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点完这几位的名字后,夏天南念出了一个让众人有些意料之外的名字。
“王启年听令。”
在人群中毫无存在感的王启年不声不响闪了出来,脸上依旧是波澜不惊的表情:“属下在。”
夏天南望着他:“我没想到赶赴中原打仗来得这么快,所以之前也没顾得上你负责的情报那一块。不过好饭不怕晚,叙话不怕慢,现在还来得及。我决定,正式成立军情司,由你出任司长,负责对敌情报搜集与分析,直接向我负责,工作上与军机参谋处对接。”
王启年眼中闪过一丝喜悦,拱手行礼:“属下遵命。”
“搜集情报是个苦差事,尤其是在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深入敌后还会有生命危险”夏天南略一思索,说道,“军情司的人员由你全权任免,我不干涉,所需开支只管开口,只要用到实处,要多少给多少。”
王启年没想到将军给予他这么大的自主权,心中既感动又兴奋,当初将军承诺打造一个与锦衣卫相提并论的情报机构,看样子并非空穴来风,他预感自己在这个位置上,会作出一番傲人的成绩。
他感激涕零道:“将军这般信任,属下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作报答。”
第六百五十章 进军路线
安排完出征的队伍和人员,夏天南看向有些郁闷的黄汉生:“这次第一团没有在出征之列是有原因的:第一,我们毕竟只是刚建的军镇,突然间就能拉出一两万精兵,未免太张扬了,低调一点,韬光养晦不是坏事;第二,打仗归打仗,家里的屯丁和新兵训练不能耽误,毕竟打流寇不是什么生死之战,不需要全军动员,你又是军校副校长,新的基层军官的培训也要靠你,所以,只能把你留下了。”
黄汉生本来有些郁闷,现在听出了味,之所以不带自己出征,不是因为怀疑自己的指挥能力,而是因为需要自己抓新兵训练和军官培训,为新一轮的扩军做准备,心情好了不少,当即表态道:“无论前方还是后方都是为将军效力,属下一定做好将军交代的事情。”
夏天南问:“你办事我自然放心。现在尚未编入琼海军的屯丁还有多少人?”
“回将军的话,新来的移民中有四千六百余名青壮,来临高最长不过两个月,时间太短,暂未编入琼海军。”
“这个不急,初来乍到,总得有个适应的过程,等屯田和操练慢慢磨去他们的棱角,学会了集体生活,培养了服从意识,再编入军中,事半功倍。”夏天南说道,“你要做好准备,这次去打流寇,说不定能拉些流民回来,临高乃至琼州府的人口会继续增加,青壮和屯丁的数量也会水涨船高,你训练的担子不仅不会轻,还会加重,必须保证打仗的同时,预备兵力的训练要跟上,以便随时补充战时损耗和扩军。”
黄汉生又惊又喜:“将军想打流民的主意?”
夏天南笑道:“只是有这个想法,但能否做到谁也不能保证,等到了那边再相机行事吧。我只是觉得,山东那边的移民越来越少,而陕西、河南数以万计的流民被高迎祥、张献忠之流裹挟为炮灰,未免也太可惜了,这些都是现成的劳动力和兵源啊。”
孙元化说道:“将军若能成功将流民迁徙到琼州,即是琼海镇之福,也是流民之福,我们得了人丁,百姓脱离苦海”
司马德嘿嘿一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流寇剿而不灭,全靠裹挟流民,即使官兵把贼寇打得一败涂地,可是这些贼寇领一夜之间又能拉起号称数万的大军。若是能够将流民迁走,无异于釜底抽薪,久而久之,贼没了兵源,不攻自破。”
孙元化眼睛一亮:“这算是造福百姓之余的意外之喜了。属下建议将军未雨绸缪,做好接纳流民的准备。”
夏天南点头道:“这个建议可以采纳。那就由军需局和军机参谋处协商,确定进军凤阳和从河南迁移流民的路线,以及沿途和海上的接运流程,三天之内把商议的结果报告给我。”
孙元化和司马德双双应下:“属下遵命。”
诸事安排妥当,众人自行离去。
三天后,司马德和孙元化来到南园,向夏天南汇报这几天商议的结果。
司马德挂上一幅安徽、江苏一带的手绘地图——军用的所有地图都是在林伟业的指点下完成,虽然比例和距离有些失真,但是各州府的方位还算准确,相对于同时期写意派风格的地图要强多了——介绍道:“经过军机参谋处与军需局的商议,一致认为,不管是琼海军进军凤阳,还是将来从河南境内转运流民出海,最好的转运点莫过于南京。”
夏天南望着地图,询问道:“理由?”
司马德伸手点在地图上南京的位置,解释道:“不管是去还是回,离中都凤阳最近的码头就是南京了。咱们可以沿着长江直达南京港,然后北上,走6路只需一百多里路,如果换做其他地方步行行军到凤阳,最近的也有几百里的6路,耗费体力更大。”
孙元化接着说:“如果招纳流民,也可以从南京登船,经长江入海,免得6路走太多,流民体力不支沿途倒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