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南赞同道:“考虑的很周到,不管是行军还是转运流民,我们不能在6路上耗费太多体力和时间,能走海路的,尽量走海路。”
孙元化继续介绍:“至于接运流民所需粮食,如果按山东平叛时的做法直接从琼州运去,有些困难。一来,我们这次出动的兵力远远过了上次,保障军粮所需就已经吃力,无力再负担流民的口粮;二来,从长江虽然能直接抵达南京,但是河道毕竟不比海道,吃水太深的大船恐怕不能沿长江而入,这又限制了运送粮食的数量”
夏天南点点头,表示理解。山东平叛时,琼州营6军的总兵力才两千人,现在只去一个团就已经达到了五千,加上炮兵和运送大炮等辅助人员,总人数可能会达到六千,几乎翻了三倍,需要的军粮自然也是成倍增长,对运输的压力就更大。而且长江的水文条件尚不清楚,为了避免触礁或搁浅,大型海船不能进入长江,就进一步限制了运输能力。
“那么,军需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孙元化点了点地图上南京的位置:“江南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虽然近年来粮食产粮不如湖广等地,但是只要有银子,粮食总是不缺的,属下建议,军粮自给自足,其余所需则就地采买。”
夏天南征询地望着司马德:“你是南京人氏,粮食就地采买的计划是否可行?”
司马德笃定地回答:“请将军放心,江南豪门大户多如牛毛,动辄成千上万亩良田,有实力的粮商更是数不胜数,只要出银子,万万没有买不到粮食的道理。”
夏天南看着地图,点头道:“这个计划不错,就依你们的:进军和转运流民的路线通过南京走水路,军队所需粮食自行携带,招纳流民所需口粮则在南京一带就地采买。”
进军凤阳的路线就此定下,琼海军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武器、弹药、粮食逐步就位,第二团的将士也整装待,只等一声令下,赶往中原战场。
第六百五十一章 苏粗腿被重用
第六百五十一章 苏粗腿被重用
临出发前,来自山东济南的两封信同时到达了临高,分别是山东巡抚衙门的公函和苏粗腿的私信。
夏天南读了两封信,都和这次远赴凤阳作战有关。
巡抚衙门的公函是转达朝廷的旨意,催促琼海军即刻赶赴战场,不过是公事必须走的流程而已。公函还附了一封朱大典的私信,大意是从他从山东能带走的兵马不多,请求夏天南在战时给予适当的援助,免得吃了败仗被朝廷治罪。
苏粗腿的私信简明扼要,是请示是否跟随朱大典出征。朱大典卸任山东巡抚后,山东境内的兵马原则是不归他节制了,能带走的主要是苏粗腿训练的一千新兵,和巡抚标营的一千五百骑兵,这是他的全部家当。朱大典对苏粗腿优厚有加,将其作为心腹,却没想到苏粗腿不吃糖衣炮弹,仍然“人在曹营心在汉”。
对于第一封公函和朱大典的私信,夏天南命人代笔回信,答应进入安徽后互相照应。至于第二封信,他考虑了一番,决定还是回信让苏粗腿随行出征。在这节骨眼,撤走这支新军无异于给朱大典背后捅了一刀,绝对翻脸,两人建立的友好关系毁于一旦。琼海军暂时也不缺这一千新兵,让这只兵马跟着朱大典刷经验练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苏粗腿作为巡抚标营的主将,也能得到独当一面的锻炼机会。
当租借给朱大典练级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回收,夏天南心想。在他的记忆,朱大典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在山东,调任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后,仕途急转直下,一再被贬官,到了南明时期才得到起复的机会,这支新兵,他注定是吞不下了的。
济南,巡抚衙门。
朱大典指挥下人收拾房的私人物,装进箱子,以便装马车带走。这是为了去凤阳任做准备。
按照一般的官场规矩,转任异地或者升迁,没有个把月的水磨功夫是不行的。从接到调令后,等待继任者从异地赶来,然后盘点房、进行交割,不留首尾,不是几天能处理好的,这其还可能涉及新任和旧任官员心照不宣的一些官场潜规则需要私下交涉,如任的些许亏空,只要数目不是太大,继任者一般都会睁只眼闭只眼,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算是七的知县,交割起来也颇费手脚,又何况是掌管西三府的山东巡抚?
可是朱大典的这次转任并非单纯的官场升迁,他还担负了从山东西进,与五省总督洪承畴夹击流寇的军事任务,不可能慢吞吞地等待继任者到来进行离任交割,只能特事特办,把大印留下,先领兵出发。圣旨给他的期限是一月内必须赶到都凤阳,先赶跑流寇,再正式任漕运总督兼巡抚凤阳这个要职。
整理好行装后,朱大典命人把苏粗腿叫来。临行前,他要和苏粗腿好好交代一番,这可是他对付流寇要依仗的重要角色。
苏粗腿很快来到了巡抚衙门。他猜到了巡抚召唤他前来的意图,摸了摸怀的信——这是将军给他的回信,让他随朱大典出征——然后踏进了大门。
见他前来,朱大典亲热地拉着他的手坐下,嘘寒问暖。
“初图,在济南这几个月,可还习惯,有没有水土不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