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很顺利嘛,接下来可以好好去逛逛药材了,塞外苦寒之地,需要准备些什么药才好呢?
孙大夫嘴里说着话,心思已经跑到药材上了。
“辛苦贵社了。”朱鼎渭道,“本王稍后就安排人出城。”
......
无独有偶,辽东盛京的崇政殿内,一干后金权贵们,也在商讨与粮食有关的事宜。
“估计用不了多久,以范氏为首的八家粮商,就要抵达盛京了。”高坐正中的黄台吉说道。
殿内的诸大小贝勒贝子,都有些不明所以,这范氏商队向来是一两个月来辽东一趟,运来他们急需的粮食、青盐、布匹、铁器,甚至是甲胄兵刃,拉走他们在关内劫掠的金银。
这已算得上是惯例了,怎么值得在崇政殿谈及。
见在座之人没有几个领会他话里的意思,黄台吉暗暗摇头,这帮子人就是没几个有脑子的,“粮食是运来了,就是不知诸位手中还有多少金银珠宝,能换得多少呢?”
此话一出,这些留着辫子的大汉们,都苦了脸,黄台吉说的没错,自崇祯二年,也就是后金的天聪三年,他们在大明京畿一带打劫而来的财宝,已经开销得差不多了。
要说这些东西本来不至于这么不经花,可谁知道在会审阿敏那晚,莫名奇妙地起了一场大火,将他们从中原劫来的粮食烧得干干净净,打底的粮食没了,不得不用金银换粮。
偏偏整个北方连年大旱,粮价一涨再涨,而金银却不会自己下崽,花在粮食上的开销越来越大,不经意间,他们从大明劫来的金银已经不多了。
“那...大汗,你说咋办?要不咱们把商队的东西全都劫了?”有人问道。
第522章 何时出兵
黄台吉差点破口大骂,这是什么猪脑子,是,劫了这一次收获不小,那往后呢,往后谁还帮他们运粮,帮他们销赃?
没有理会刚才说话之人,黄台吉强压下怒火,径自说道,“金银没了,就想其他办法,兽皮、东珠、人参,相信诸位还有存货,就别藏着掖着了,都拿出来换粮,能换多少是多少,尽量多存些粮。”
抢来的东西没了,那就只能用自己的了。
代善人老成精,从黄台吉的话里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试探性地问道,“大汗,你是想...?”
这老狐狸,这么点味道也能嗅出不同来,黄台吉心里暗骂,点头应道,“大贝勒还真是厉害,没错,我打算今岁对南朝用兵,所以让大家多存些粮食,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抢西边啊?哪当然好了。”后金权贵们一听要对大明动手,都兴奋了,因为大明相对他们来说,偏西偏南,他们称之为抢西边。
“不知大汗打算何时出兵?”莽古尔泰按奈不住,抢着问道。
“那自然是得等春耕之后了。”黄台吉答道,虽然他们种地收获的粮食不多,但也聊胜于无,不能荒废。
“啊,不等秋收之后?”有那老成持重之辈问道,以往的后金,算是兵农两用,农忙时都需下田干活,是以他们出兵,大都在秋收之后,那时才有空闲抢劫,也有粮草保障。
黄台吉暗自摇头,正要解释,四小贝勒之一的济尔哈朗开口了,“前年从南朝掳来的汉人,难道你是白养着他们么?”
“对哦。”那些愚钝之人这才回过味来,从南朝掠来的大量丁口,已经解放了八旗下田劳作的人力,这意味着,后金可以全年都对外用兵了。
“那干嘛不现在就出兵?”又有人问道。
黄台吉恨不得一脚将此人踹翻,“刚才不是说了么,咱们粮草还不充裕,需得多攒些才是。”
“那有甚要紧,”此人还不服气,嘟囔道,“直接去明人的地盘上抢就是了。”
这下黄台吉连解释的力气都欠奉,冬末春初,正是闹春荒的时候,跑去关内这么游行一圈,能捞到多少粮食?那是得不偿失。
“既然出兵都没什么异议了,那大家就按我刚才所说,多换些粮攒着,散了散了。”黄台吉心气不顺,第一个站起来走了。
济尔哈朗随大流,跟着人群出了崇政殿,就要走出皇宫之时,一个宦官来到他身边,“贝勒爷,请留步,皇上有请。”
“哈哈哈...”济尔哈朗跟着宦官来到御书房门外之时,正听到黄台吉的笑声,听上去比刚才在崇政殿要开心得多。
“见过陛下,见过范章京。”进了书房,济尔哈朗先后与房中两人见礼,出了黄台吉,还有一人乃是范文程。
“小四,来了。”济尔哈朗的这身陛下,叫得黄台吉心情更好。
之所以叫济尔哈朗小四,不是按什么排行来叫的,而是因为他乃四小贝勒里的四贝勒。
说起来济尔哈朗也是个奇葩,他的父亲舒尔哈齐,他的兄长阿敏,在原来的历史上,都因为不甘臣服,先后被努尔哈赤和黄台吉斩杀。
偏偏这位仁兄,不但没有与父兄走到一块儿,反而忠心耿耿地替黄台吉及其子福临(顺治帝)效劳,有专家猜测,或许与他早年是被努尔哈赤抚养有关,但真实原因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在黄台吉重用汉臣之后,女真人中也是济尔哈朗第一个改口,不再称大汗,而呼陛下,深得黄台吉的信任与喜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