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赖帝师_天舞野望【完结】(4)

  诸葛亮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接着告诉刘赫现在已是建安十二年。

  建安十二年?

  刘赫沉思片刻,问道:“你现在在何处为官?”

  诸葛亮笑道:“说来惭愧,在下至今仍是一介布衣。”

  不对啊,建安十一年诸葛亮就应该出山了啊,为什么这个时候还在襄阳城里闲逛?

  看来不知道这又是哪位大神的杰作,不读书不看报,就敢来写书,肯定是把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记错了,这才让这个三国第一谋士至今仍找不到工作。

  “现在是几月?”

  “建安十二年六月。”

  “六月几号?”

  “六月十八。”

  刘赫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大哥啊,七月曹操的大军就要南下荆州了,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没出山呢?

  刘赫二话不说,拉起诸葛亮的手就走,神色匆忙道:“你现在赶紧带我回卧龙岗去。再晚就来不及了。”

  “可是……”

  “我现在带你去见一位明主,你出山助他一臂之力。”

  “可是……”

  “别可是了,你不是总在家自比管仲乐毅吗?”

  “可是……”

  “行了行了,你就别跟我这谦虚了,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上炕认识娘们下炕认识鞋。南阳据此三百里,再耽误就真的赶不上了。”

  “可是卧龙岗不是这个方向啊。再说卧龙岗也不在南阳啊。”

  刘赫停下脚步,表情凝滞。

  诸葛亮一笑,指了指西城门的方向。

  襄阳城在湖北,而卧龙岗在河南南阳,自然要从北城门而出,可为何诸葛亮说不是这个方向,还说卧龙岗不在南阳?

  刘赫突然想起了什么,一脸无奈道:“你说的卧龙岗是不是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诸葛亮点了点头。

  襄阳城西二十里,那指定是隆中了。你们只知道隆中对,就没看过《出师表》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上学的时候没学过?

  算了,管他隆中还是南阳,只要能赶上就行。去隆中更好,还近呢。

  刘赫释怀一笑,随着诸葛亮一起向西城门而去。

  一路之上,诸葛亮都若有所思,想必是在寻思自己要带他去见哪位明主。

  刘赫得意的一笑,出言安慰道:“你别担心,等到了你家见到我所说的那人,你一切就都会明白了。”

  诸葛亮摇了摇头,仍是满脸疑惑,说道:“我不是在想这个,而是在想先生刚才说的那句,上炕认识娘们下炕认识鞋。如此粗鄙的言语,却好像内藏玄机,我一直参悟不透。还望先生赐教。”

  第三章 人和之主

  参悟不透就对了,这就是相声听多了,一时说顺了嘴而已。可话虽如此,装还是要继续装下去的。

  刘赫淡然一笑,轻声道:“我这人说话随意,你不必太在意。这话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说你知识虽然渊博,却不是个掉书袋之人。不像有些人,只知道满嘴的大道理,却连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人情味?”诸葛亮一皱眉,随即一笑,“先生这番话真是别出心裁,承蒙先生谬赞。”

  谬赞?你是不知道自己有多牛,后世是怎么评价你的。不过这几声先生,倒是让刘赫心里说不出的受用。

  二十里的路程不算远,虽然山路崎岖,可一路行来,只用了不到半日的功夫。

  来到诸葛亮住处,刘赫不禁眼前一亮。

  想不到这穷山僻壤之中,竟有如此别致的一个小院。

  院中虽只是几座茅草屋,但却错落有致,不失优雅。院墙全部由红土堆砌,显得整洁大方。整个院落之中最为点睛之笔,就是由黑白两色石子铺设而成的地面了。乍看上去好像是随意摆放,可仔细一看,黑白两色竟然呈现出一副八卦图的模样。

  这也难怪,既然是诸葛孔明的居所,自然不能太寒酸,不然怎么能让刘备对其刮目相看?

  说起刘备,刘赫心中倒是一路上不停盘算。

  也不知道这情节是怎么设定的,若是哪位大神大笔一挥,让刘备不来三顾茅庐,而是整出其他什么莫名其妙的桥段,自己恐怕就要无计可施了。

  不管怎样,为了能完本,只能赌上一把了,希望这个故事的情节不要太离谱。

  院内站着一个与诸葛亮衣着打扮相近的年轻人,见到诸葛亮回来,急忙迎上前来说道:“二哥,你可回来了,你刚走的那天就有客人来访,我跟他说你出门了,可是没过几天他又来了,还说今天会再次来访。”

  一听这话,刘赫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看来总算是赶上了。

  此时诸葛瑾应该已经去江东为官,家中就只剩他们兄弟二人,听那年轻人对诸葛亮的称呼,肯定就是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了。

  诸葛亮问道:“那人可曾留下姓名?”

  诸葛诞想了想,却一时好像记不得了。

  “那人叫刘备。”

  刘赫波澜不惊的说道。

  诸葛诞眼睛一亮,点头连声称是。

  刘赫心中暗喜,偷偷瞄了诸葛亮一眼,却发现他对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讶,而是低头沉思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