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赫眉头一皱,没有吭声。
“二哥,这位先生竟能未卜先知,不知是哪位前辈高人啊?”
听诸葛诞这么一问,诸葛亮这才收回思绪,笑道:“这是我在襄阳城中遇到的一位高人,不过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他的尊姓大名呢。”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他们也无妨,只是这古代的人不仅有姓名,还有字,得赶紧想一个响亮的才行。
不过这字也不是想怎么取就怎么取的,一般是名的反义词或者是名的注解。
像诸葛亮,字孔明,这个明字就是亮的注解。而诸葛诞字公休,则用的是反义词。
刘赫略一沉思,笑道:“我叫刘赫,字伯显。”
这个赫字,本义是显著、明显、盛大的意思,所以取个显字。至于那个伯字,古人按家中排行依次是伯、仲、季、叔,刘赫是独子,自然也就是老大了。
还好,诸葛兄弟二人对刘赫临时想出的这个字没有丝毫质疑,只是礼貌性的赞了几句好名字。
刚才听诸葛诞说,刘备今天还会再来,也不知道诸葛亮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刘赫刚想开口询问,却听诸葛亮请他到屋中一叙,刘赫微微一皱眉,便随诸葛亮走了进去。
一进门,不等诸葛亮开口,刘赫便开门见山道:“你是不是一直在等刘备?”
不料诸葛亮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诚恳道:“先生果然神机妙算,此事关乎孔明一生命运,还望先生赐教。”
本来就是打死他也想不到,声名赫赫的诸葛亮竟会跪在自己面前,还向自己求教。
可刘赫却没有一丝慌乱,甚至没有要去伸手搀扶的意思,只是自顾自说道:“当今天下,曹操势大,又得汉家天子,这是天时。江东孙家,固有长江之险,这是地利。可曹操刚刚收服河北,兵强马壮,手下武将谋臣众多,你若投入他的账下,恐怕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孙家就更不用说了,账下全是一群当年追随孙坚的老臣,你去了也是个外人,不会有出头之日,再说……”
诸葛亮坚定道:“请先生明言,不必有所顾忌。”
刘赫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再说你兄长诸葛瑾已出仕江东,而你和诸葛诞则也会分别投效一位主公,你们诸葛家下的真是一局大棋啊。”
诸葛亮眼神复杂,思量许久之后说道:“一开始我只道先生是那刘备派来游说我的说客,所有的一切,只是故弄玄虚罢了。可没想到先生竟然能将此事看的如此透彻,如此大才,又怎么会屈居人下?看来是孔明错怪先生了,还望先生赎罪。”
刘赫淡然一笑,一把将诸葛亮扶起,说道:“我不是什么大才,你也不要如此妄自菲薄。你此时心中所想,我都明白,可我劝你,最好别动这个心思,我也没有那个想法。刚才我说了,曹操占天时,江东占地利,而眼下你只能依附于一个占有人和的主公,才能成大事。”
“先生说的可是刘备?”
“正是,刘备虽然势弱,又无立锥之地,可所到之处,都深得百姓拥戴,又有皇叔之名,这就是人和之主。你若助他一臂之力,便可成就你那三分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一听到三分天下不由得大惊,思量片刻,随即笑道:“既然是先生,也难怪能将我事前想好的布局都算出来了。”
刘赫笑道:“我还帮它想了个名字,就叫隆中对。”
第四章 书童
看来自己猜测的没有错,眼前的这位卧龙先生至今还是为出仕何处而踌躇不决。虽然有那么一瞬间刘赫动了改变历史的念头,可如此一来,一切就都会变成未知的,自己也就丧失了这先知先觉的能力,为了让剧情顺利发展下去,早日完本离开这里,还是老老实实的让诸葛亮出仕刘备吧。
既然是依照史实,那这三顾茅庐的桥段自然不可或缺。刘赫在屋内扫视了一遍,说道:“你现在还缺个书童。”
“书童?”诸葛亮微微一皱眉,“不知先生这是何意?”
刘赫笑道:“你既是经天纬地之才,刘备又三番两次前来请你出山,如果一会他来了你自己亲自去开门,岂不是有失高人风范?你堂弟日后要去曹操那里,今日也不便现身,而我一个外人,更是不能去给刘备开门了。”
诸葛亮恍然大悟,笑道:“先生虽然说得在理,但我向来不喜欢如此故弄玄虚之举,所以舍下也没有书童侍奉。”
刘赫摇了摇头,说道:”此言差矣,你不喜欢,不代表刘备不喜欢,你想想,若是你费尽周折去请一个人出山,可那人却一点高人风范都没有,会不会心里多少也会有些失望?”
诸葛亮沉思片刻,笑道:“先生所言极是,我这就去旁边村中找一个书童来。”
过了没多久,诸葛亮就领来一个稚童,看那年纪大约五、六岁左右,一蹦一跳的样子,倒是十分活泼讨喜。
走近一看,还是个小姑娘,梳两个俏皮的羊角辫,精致的小鼻子上还有着星星点点的雀斑,眨巴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别提多可爱了。
小姑娘抬起头,对诸葛亮甜甜一笑,说道:“猪哥哥,你答应了一会要给我买糖吃,可不许耍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