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官绅见了,双腿发软面如土色。有人强抑恐惧,颤声问道:“将军曾言恕我等之罪,今日为何又乱杀人?”
张绣哈哈大笑,声震屋瓦:“没错,我是恕尔等之罪。不过是恕尔等造反之罪。如今我要攻打叛逆,这人却怠慢军务,看来从逆之心还是未死啊。所以也只能行军法了。诸位可有意见?”
众人皆是低头,不敢吭声。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牙缝里崩半个不字,张绣就会兴高采烈的把他们砍个干净。这下,没人反抗了,乖乖的答应供给大军百万石粮秣。张绣又派人往诸人府上,把他们的部曲、私兵给收了个干干净净。理由也很充分,朝廷不允许私人蓄兵,否则视同造反。
这下好了,只能任人宰割了。近二十年的搜刮,张绣一来,便让他们一夜回到了几十年前。本来还以为能在家做个富家翁,现在看来,这个愿意是何等的遥不可及。
狄道再过去,枹罕就不远了。宋建确实如张绣所猜测的想跑。因为就算是投降,他也落不到什么好下场。强大如袁术、袁绍都身死了。何况他这样的小人物。只是他想跑,他的大臣们、妃嫔们也想跑。想跑的人多了,而这些年积累的财富又舍不得,所以花费的时间就多了些。等宋建想出城的时候,城外已经有一支骑兵在等着他了。
马岱也不围城,只让骑兵哨探们守着西北方。东边有张绣在赶来,南边有自己。宋建不会那么傻的自投罗网,他除了从西北两个方向逃往金城,他还有什么路可走?
白石与河关,这两条路守住了,宋建便是瓮中之鳖。宋建为了逃命,派了部队去对付马岱。可惜马岱并不上当,只盯着宋建。宋建的骑兵出来,被马岱率大部击溃。宋建的步卒出来,又赶不上马岱的骑兵速度。七拖八拖,宋建还没有想出好办法来,张绣的大部队却已经赶来了。两军一汇合,把枹罕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宋建一看没办法,那就拼命吧。把王宫中多年积蓄的钱财拿了出来,分赐给将士们,道:“只要护得我去往金城,另有赏赐!”
将士们见了钱财,自然是胆气大壮。于是纷纷呼喝着,护卫宋建一行,就要往西门突围。结果一出城,便遇汉军,箭矢、刀枪齐下,宋建的兵马,如何是装备精良的汉军之敌。甫一接触,便连连后退,在死伤百余人后,大溃。宋建没法,只好又退回城中。
逃又逃不掉,死又舍不得死。那能怎么办呢?那就醉生梦死随他去吧。接下来的几天,宋建躲在他的王宫里,纵情声色,肆意享受。谁知道下一刻汉军会不会攻进来?大军围住枹罕连攻数日,枹罕守军死伤惨重。见差不多了,张绣便发出布告,除宋建和其所置百官之外,余皆不究。并用箭射入城中。顿时,已经绝望的城中士兵们,便哗变了。
枹罕光复。
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欢喜
张绣砍了宋建和他所设置百官的脑袋,送往关中大营。然后又马不停蹄的,向金城进军。在长安的刘备,在得知张绣灭了宋建,又兵进金城之后,心中大快。关中已经平定,而凉州在韩遂、宋建已死,马腾已降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任何一支力量能阻碍汉军的进入了。现在陇西、金城、武都、汉阳、安定、北地等郡皆已臣服,剩下的就只有河西四郡了。等河西四郡落入了自己的手中,西域还会远吗?
听探子传来消息说孟德已经略定汉中,旋又衔尾追去了巴郡,张鲁已经败了两阵了。看来孟德胜利就在眼前啊。他就这么放心汉中,不怕自己南下汉中么?刘备想到这里,嘴边旋又泛起一丝苦笑。自己确实没法南下汉中了。遥远的青州传来消息。得知刘备收复两京,现在朝廷上下,正在闹腾着要还都呢。而且,草原上的鲜卑人,似乎又在蠢蠢欲动。不管是哪件事,都得等刘备这个大将军回去才能处理。
延平元年十月,刘备留赵云守长安,张绣、麴义、段煨等继续攻略凉州。自己则率大军班师回朝。
临甾城外,天子亲率百官至城外慰劳。鼓、角横吹,奏响凯歌。然后一群人又浩浩荡荡的去了太庙,以告奠天地祖先。折腾完之后,这才入皇宫,参加宴饮。
刘备今年举兵西向,一举收复司隶、凉州,复扬大汉威名于千里之外。让朝廷和百姓们欢喜若狂。这天下混乱几十年了,现在终于又有点海内澄清的势头了。看着形势一步步好转,要说不开心,那是假的。百姓和大臣们,不管他们心里如何想,还是想着拥有一个稳定安全的秩序的。在生命都没有保障的年月里,升官发财不过是一句空话。现在规则开始重建,一切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百姓们自然喜不自胜,而大臣们,也各自打着小算盘,想着如何参与进去了。
刘备凯旋之后,就开始上奏天子,为有功之臣请封了。现在他的麾下,团队越来越大。也是时候改变一下了。于是刘备召集荀彧、贾诩、卢敏、荀攸等文臣,关羽、张飞、黄忠、太史慈、严颜等武将,齐聚府中,商讨了数日,终于讨论出一个大概的方案来。
首先是军队。现在刘备的地盘已经不止青州一地,所以青州军的叫法已经不适应当下形势了。军队越来越多,编制也是时刻该变一变了。
军中编制更改如下:伍、什、队、屯、曲、营、部、军。伍长5人,什长10人,队正50人,屯长100人,曲军司马300人,营校尉1000人,部中郎将5000人,军都督万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