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522)

  “我有什么名声好污的?”周赫煊笑道,“倒是你,千万别想不开。”

  “嗯。”阮玲玉应了一声没再说话。

  《晶报》的爆料非常凶猛,把阮玲玉身世遭遇全部起底。比如说她母亲是张家女仆,比如说阮玲玉16岁便跟主家少爷同居,比如说她靠裙带关系当电影女主角,比如说她为了钱勾引周赫煊。

  最最离谱的是,《晶报》的文章里还夹杂着各种臆想猜测。报纸分析道,为什么一个女仆的女儿,能读得起贵族女校?多半是因为这个女仆跟张家老爷有染。

  《晶报》甚至把何阿英的另一个养女,说成是阮玲玉和张达民的私生女,而且编得有模有样。

  阮玲玉才20岁啊,她的妹妹已经快10岁了,难道她10岁时就能生出私生女来?

  可惜这种毫无逻辑的瞎编,居然大部分人都选择相信,因为信息不通畅,更因为流言蜚语传播起来不要本钱。

  一时间,阮玲玉便从当红影星,变成人人唾骂的荡妇。

  “这件事不简单。”周赫煊冷冷笑道,“记者又不是侦探,怎么会对你知道得那么清楚?我看是有人在搞鬼,而且是对你很了解的人。”

  “有人害我?”阮玲玉惊道,“不会吧!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设计陷害无非是有仇,而且有利益关联。”周赫煊道,“一是公仇,明星电影公司嫌疑最大;二是私仇,张家的嫌疑最大。找人查查不就知道了?”

  阮玲玉想了想说:“还是算了吧,越搞越麻烦,我找记者说清楚就是。”

  “你别管,我来搞定。”周赫煊道。

  “嗯。”阮玲玉惨然一笑,同时又觉得很舒心,有个男人能依靠真的好。

  周赫煊却想得更多,他一边请杜月笙帮忙调查,一边亲自登门拜访报界奇人史量才。

  这是报人跟报人之间的交流,周赫煊也是个报人。

  ……

  《申报》大厦。

  这是前些年修建的大楼,专门做为《申报》的办公场所。

  此举堪称大手笔,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修建总部大楼,可见《申报》的财力之丰厚。

  就在去年,史量才甚至把死对头《新闻报》买下,成为中国最大的两家报纸的老板。可惜由于国党的介入,以及《新闻报》原股东的不满,史量才只拿到部分股权。

  “董事长,周赫煊先生找你,我把他安排在会客室。”秘书敲门道。

  “周先生?”史量才连忙起身,放下手中的钢笔亲自出门迎接。

  史量才快步走进会客室,哈哈笑道:“周先生,你怎么有空光临鄙公司啊?”

  周赫煊抱拳说:“久仰史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见。”

  “不敢当,快请坐!”史量才热情的招呼道。

  史量才是个标准的南方人,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头发全部向后梳理,露出宽宽的脑门。这么个不起眼的中年,却是中国实力最雄厚的报界大亨,如今《申报》的单日发行量已经接近20万份,在国内外数十个城市设有分社和发行点。

  周赫煊对史量才是极为佩服的,不仅佩服他的商业才能,更佩服他的职业操守和民族气节。

  《申报》虽然办得非常商业化,翻开到处都能见到广告,被张季鸾、胡政之讥讽为广告纸。但是,史量才却不是只认钱的人,他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变得越来越进步爱国。

  当左联受到南京政府严重打压的时候,史量才改组《申报》副刊《自由谈》,邀请鲁迅和茅盾两位左翼作家,大量发表针砭时弊的进步文章,以至于多次遭受警告和处罚。

  由于史量才公开反对“剿匪”,拒绝认购巨额债券,还给坚持抗日的十九路军捐赠巨款,又不时发表抨击国党独裁的文章,终于彻底惹怒南京政府。

  但史量才社会影响力太大,常凯申想杀又不敢杀。

  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常凯申把史量才叫来,威胁道:“史先生,我有一百万军队!”

  史量才挺直了摇杆,用同样的语速和语调说:“委员长,我有一百万读者!”

  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对决,最终以枪杆子的胜利更告终。

  史量才死了,遭到无耻的政治暗杀,死于国党特务之手。

  二人闲聊片刻,史量才问:“周先生今天过来,有什么要紧事吗?”

  周赫煊笑道:“我想发起成立一个团体,中国报业协会,不仅要规范报人的行业操守,各大报纸之间还要团结合作,对抗国党的言论独裁,希望史先生能够支持。”

  “这是好事啊!”史量才高兴地说。

  第四百零二章 职业操守

  周赫煊推开窗户,居高临下的远眺着望平街(后世山东中路)。这条短短的街道整天都活跃着,从黎明四更天,一直嘈杂到夜晚,街上不论男女老幼,全是贩卖报纸的人。

  这里是上海的报馆汇集地,报纸价格相对便宜一些,有人专程步行来此地买报,也有许多报童在这里进货。特别是每天黎明时分,《申报》和《新闻报》出版时,那简直就像是一道道洪流,掠过望平街,朝附近的几条街道宣泄而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