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豪崛起_王梓钧【完结】(856)

  “吴市长亲自接船,实在让鄙人惶恐。”周赫煊笑着说。

  吴铁城哈哈大笑:“周老弟就别谦虚了,谁人不知你在美国的威风?走,我们先去饭店,边吃边聊。”

  周赫煊对最近国内的情况不太清楚,当下也懒得多问,带着孟小冬就去了饭店。

  饭桌上坐了七八个人,除开上海市长吴铁城,其他的周赫煊居然都不认识。

  吴铁城笑着介绍说:“周先生,这位是《汗血》杂志社总经理俞国梁先生!”

  “俞先生你好。”

  “周先生,久仰久仰!”

  “这位是《汗血月刊》的主编杨康君先生。”

  “这位是《汗血周刊》的总编陈敏书先生。”

  “杨先生好!”

  “周先生,幸会!”

  “……”

  大家互相寒暄客套几句,周赫煊更加一头雾水,不知道吴铁城到底想干嘛。

  国党上海党部最初的机关刊物是《民国日报》(上海),创始人为陈其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民国日报》(上海)属于中国最具革命精神的报纸,甚至还公开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比如著名烈士方志敏就经常在此报纸上发表文章。

  直到常凯申发动“清党”,《民国日报》(上海)彻底走向反动,完全成为老蒋的政治传声筒。周赫煊也好几次被《民国日报》(上海)给骂过,当时的主编还是国党大喷子陈德征。

  滑稽的是,这份国党上海党部的机关刊物,居然在三年前被迫停刊了,原因是“触犯日本天皇”。

  当时日本天皇在检阅军校回宫的途中,遭到朝鲜人投炸弹。《民国日报》(上海)如此报道:“日皇阅兵毕返京突遭狙击,不幸仅炸副车凶手即被逮,犬养毅内阁全体引咎辞职。”

  就因为“不幸仅炸副车”几个字,日方认为《民国日报》(上海)在诅咒天皇遇害,迫使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民国日报》。

  于是乎,国党上海党部的机关报就此完蛋,《民报》虽然继承了其系统,但却严重缺乏社会影响力。

  这两年上海跳得最欢的右翼刊物,便是《汗血》系列杂志,不仅高举“文化剿匪”的旗帜,甚至公开宣传法西斯主义,是国党上海党部最重要的舆论喉舌。

  说实话,周赫煊不想跟《汗血》杂志社的御用文人们搅在一起。

  但现在却由不得他,《汗血周刊》的总编陈敏书主动挑起话题:“周先生,你对王安石变法怎么看?”

  周赫煊笑了笑:“变法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可惜操之过急,在执行的时候出了乱子。”

  那边的杨康君又问:“那周先生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放到现在的民国该如何实现呢?”

  “王安石的变法在北宋都失败了,又怎么可能在民国实现?”周赫煊感觉这几个家伙特别扯淡。

  “非也非也。”陈敏书说,“王安石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他恩威并施,攘夷平蛮,可谓北宋之圣人。如今中国积贫积弱,跟当年的北宋何其相似,中国现在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变法,才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周赫煊默默喝酒懒得说话,他跟这群国党御用文人毫无共同语言。

  陈敏书继续高谈阔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在党争,党争导致北宋朝廷派系丛生,由此坏了吏治。吏治一坏,则变法难成,使得临川先生(王安石)的心血付之东流。以我观之,要在民国施行变法,必须整顿吏治,必须根除派系党争,将行政权力集于领袖一身。政令发于中央,则政通人和,则国家可兴矣!”

  “陈兄高论!”杨康君拍手赞道。

  《汗血》杂志社的总经理俞国梁非常配合地问道:“陈兄,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将全力集于领袖?”

  陈敏书斩钉截铁道:“当效仿德国,行高度集权的法西斯蒂之治!”

  俞国梁在旁边一唱一和:“唉,可惜社会各界都呼吁民主宪政,真是一些目光浅显之徒。”

  “要我说啊。”杨康君接话道,“那些呼吁民主宪政的家伙,都跟明末的东林党差不多,误国误民,还以为自己有多高尚。”

  周赫煊总算是听明白了,这帮家伙在鼓吹法西斯主义,而且还拿王安石做引子。

  顺便一提,“东林党误国”的言论,就是《汗血》系列杂志最早进行大规模宣扬的,目的是为了反击并污蔑民国的进步人士。东林党的黑材料,被这些御用文人生造了不少,在后世的网络广为流传。

  鲁迅也被御用文人们污蔑为“民国东林党”,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件中吐槽道:“今之衮衮诸公及其叭儿,盖亦深知中国已将卖绝,故在竭力别求卖国者以便归罪。如《汗血月刊》之以‘明亡归咎于东林’,即其微意也。”

  这话有点拗口,简单概括就是:政府高官和他们的传声筒,也知道中国主权快被卖完了,于是就乱找替罪羊,给这些替罪羊戴一顶东林党的卖国帽子。

  吴铁城突然说:“周先生,你在《大国崛起》的最后一个部分,也说中国应该集权统治,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如今委员长正在号召学习王安石变法,周先生何不写几篇应景文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