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做出来了吗?”周赫煊问。
“计划是做出来了。”宋子文苦笑道,“可以修建一座固定式的铁路公路联合桥,桥址位于武昌黄鹤楼到汉阳莲花湖之间。但工程估算投资超过1000万元,国民政府只能搁置计划。因为即便向民间募资,也实在拿不出那么钱。”
“容我考虑一下。”周赫煊不由闭上眼睛。
武汉会战,是抗战进入防御阶段后,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和湖北四省。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多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万余,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如果长江大桥不修通,平汉和粤汉两条铁路之间,就得通过水运转接(用船把车厢运到对岸),极大的减缓了中国的兵员和物资运输速度。
若是周赫煊出资把长江大桥修好,武汉会战肯定打得更顺。
周赫煊不求别的,只要这座桥能多拖延日军的进攻一个月,让日军的伤亡多一千人,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不仅如此,这座大桥修通以后,徐州会战的调兵和撤退也更加方便,说不定徐州会战都能打得更顺。
但投资是肯定收不回来的。
这座长江大桥至少要修两年,等通车时,日军已经开始全面侵华了。到了武汉会战期间,要么是日军派飞机轰炸大桥,要么是国军撤退时炸毁大桥,反正这座长江大桥肯定千疮百孔,说不定还没等到抗战成功就直接完蛋。
周赫煊投资的那1000万大洋,百分之百打水漂。
“我答应投资修桥。”周赫煊突然睁开眼睛,死盯着宋子文说,“但南京政府必须保证,我投资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修桥上面!谁要是敢贪污,老子就终止后续资金,让这座桥直接烂尾!对了,我要安排一个人做财务监督!”
朱湘那位愤青老兄,已经把《非攻》杂志的同事得罪得差不多了,非常适合做武汉长江大桥的工程财务监督。朱湘虽然不懂财务知识,但可以给他聘请一个专业团队。
宋子文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周赫煊居然答应了,惊问道:“你有那么多钱吗?”
“这点钱,我还是拿得出来的。”周赫煊轻松一笑。
不说磺胺和套套生意赚的钱,只是那场美国大股灾,周赫煊就足足赚了700万美元,躺在银行里都快发霉了。而现在的银元兑美元的汇率是1:2.37,1000万大洋也就420万美元而已。
等中国发行法币后,银元的国际汇率还要暴跌。周赫煊顶多投资350万美元,就能完成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
宋子文惊叹道:“还是你厉害,1000万元都不当回事儿。”
周赫煊没多说啥,只希望自己建的长江大桥,别在战争当中被摧毁就行。
第六百六十章 桥梁专家
说到民国时期的各种建设,就不得不提及一个词语:庚款!
“庚款”的全名叫做“庚子赔款”,是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的战争赔款。
1904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先生,发现美国政府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中,掺杂了各种水分,有虚报浮报的嫌疑,于是到处游说美国议员退还那些不实庚款。
由于美国想要增加自身在中国的影响力,缓和与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关系,再加上美国教育界的努力,于是老罗斯福总统答应退还部分庚款,并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庚款留学生由此出现。
清华校长梅贻琦是第一批庚款留学生,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人是第二批留学生。就连清华大学,最初也是利用美国庚款而创建,专门用来培养赴美留学生。
后来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有资格跟列强商谈庚款事宜。
德国直接在巴黎和会之后,放弃了剩余的庚子赔款,后来英、法、荷、比、日等过也相继承诺退还部分庚款,并纷纷学习美国把庚款用到留学生身上。
日本做得最恶心,不但拖着不给钱,就算给点也各种使坏,趁机大力扶持亲日分子,并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每个庚款留日学生,都要在领取补助费前填写誓约书,大致内容为:“自xx年xx月起,每月领取补给学费金70(日)元,不胜感激之至,为此誓为专心勉学。毕业后,并愿体奉右记主旨,勤奋奉答恩眷之隆,特此誓约如上。”
嗯,你们这些中国留学生,每月都领了日本的津贴,毕业以后要好好报答天皇的恩情。
中国为啥有那么多亲日分子,甚至是汉奸?
很大程度是日本庚款搞出来的,他们用庚款资助各种中国民间文化团体。这些文化团体只需要宣传日本的好,就能每个月拿到巨额津贴,长此以往,不知蒙骗了多少国人的思想。
不仅如此,日本还用庚款成立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并与中国政府合作,下设北平图书馆、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这些机构名义上是科研单位,但所长和研究人员都大部分是日本人,不仅用于宣传日本友善,而且还用这些科研机构来搜集中国的农林工矿资料,完全就是间谍机构!
英国人就要好得多,它不需要缓和跟中国的关系,于是把少量庚款用于办学,大部分庚款用于中国的交通建设——中国铁路修到哪里,英国的商品就能卖到哪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