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要想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里也需要至少两个方面军,甚至是三个。
好家伙!中华陆军一共十个方面军,就这么被派出去了九个,那只剩下一个,一旦出现骚乱,恐怕都镇压不住,虽然民兵蛮多,但是一时之间也用不上呀!
毕竟各地不一样,西伯利亚还好一点,毕竟人少,闹不起来什么大浪,可是中亚、东南亚那就不一样了,都是拥有完整的国家文化的地区,尽管受到中华文化影响深远,但是依旧改变不了人家的爱国成分不是?
一旦被有心人诱导,绝对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时候可就不好玩了,马来亚还有几十万人镇压着,可东南亚的部队都集中到南印了,哪里来的人?
保不齐人家不单单是闹着独立自主,更重要的是打着推翻侵略军的旗帜,暴民一拥而上,到时候南印谁说了算都是一个问题。
可冯庸不屑的说道:“百里兄高看那些家伙了,在我国强大的实力面漆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且不提那些岛上有怎样的防御力量,单单是菲律宾吧!少了美军的参与,是不是不到半个月就拿下了全境?
所以说,我们只需要放一个方面军,分别把各个师放上几个大岛,比如苏门答腊岛、新几内亚岛、爪洼岛、加里曼丹岛,不出两个月,这个地区都将成为我国的土地。
我觉得东南方面军是最适合的选择,他们也是在东南亚原始森林里训练出来的丛林兵,对于荷属东印度、英属马来西亚应该是不陌生的,毕竟地形气候都差不多,就算不是如鱼得水,怎么也得是控制在手心里吧!
我想明白了,既然我们比别人强,那就应该展现出强国的风度和胆略,如果连土耳其、德国的脚步都比不上,那么我们中华这张老脸往哪割?
且不论盟主不盟主的问题,单单说我国面对的都是二流部队都算不上的渣渣,就算地盘辽阔,怎么着也比不上德国、土耳其面对的正规军吧!
要知道德国就不用说了,正对面拉开架势,对付法国,同时欧洲陆军强国,双方战斗力差不多,可依旧被德国碾压。
土耳其虽然打得大部分是是仆从军,可各国的主力部队也不少,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人家能够一路把敌人赶到海边上,这难道不值得让人高看吗?难不成我军连他们都比不上。
其实需要用兵的地方就两个,一个是澳大利亚,一个是苏俄,澳大利亚军队的战斗力不弱,虽然人口少,可也能爆发出百万人,所以我国需要一个方面军震慑当地。”
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须要战
蒋百里完全明白了,根本不需要冯庸再解释下去,以少帅的威风,是想趁着美国退避、英法陷入欧洲的时候,一次性拿下东南亚,填补亚洲最后一块的空白。
当然或许他更像通过中华的出兵,逼迫英法美全心全意投入到战争中去,以德国目前的进攻态势,或许无法完全牵制他们,但这都不是事情,因为德国两国早就盼着中华出兵了,早在中华干倒苏俄的时候,他们就有这个想法。
谁不知道中华是大boss,一方面生产力足够,另一方面人口基数强大,那就意味着兵力充足,德土的极限顶多在一千五百万,但是中华的极限或许是五千万甚至更多,谁又能说得准呢!
说实话,德国虽然对中华的德行有所了解,可是一战被背叛的现实告诉他们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人,所以,德国有理由怀疑中华会坐着不动,等到他们落于下风的时候,像意大利一样,转身投向协约国的阵营。
毕竟中华在一战时也是协约国阵营,尽管打酱油,但是那支欧洲远征军的战斗力是他们能够看见的,他们很希望中华出手。为此,肯定会配合中华,一旦中华动手,德国一定会全军压上,进攻巴黎,而土耳其现在更想一次性拿下西非,自然不会不舍得投入兵力。
中华更需要通过这庞大的战斗来夺回主导权,要知道本来同盟国是以中华为核心,但是战争开始之后,土耳其、白俄、德国都在奋斗,唯独中华悠闲悠闲,跟老大爷一样,自然战争的核心主导有些偏移轨道。
什么的东西不需要付出,不存在,以中德、土、俄这种列强,实力也在世界排前十,既然定下了方针,肯定会有一定的章法,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不主动争取,那就算给你安个世界霸主的名字都没用,协约国那边还是以法国为主,毕竟人家全国在努力战斗,不管是本土还是殖民地。
但是同盟国这边以土耳其为主,尽管德国是作战主力,但是毕竟没有人家伊斯兰兄弟的战绩牛掰,吊打英法美,当然,土耳其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帝国梦。
原来一战不就是这样,只是那个时候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但是现在不一样,人家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实力,甚至摆出了一副一统西非的态度。
1926年4月。世界似乎比原来更加沉闷了,尽管战争已经在某些地方开始了一段时间,甚至英、美、德、日的海军舰队在五大洋游弋着,没有一天停歇。
德国海军就不用说了,天天准备逮着英国海军小辫子,然后来个大决战,把日不落帝国的舰队打残,从而登陆英格兰,彻底消除它们一统欧洲的障碍。
虽然知道这么做的代价很大,但是相比于他们要获得的东西来说,还是值得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