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16年底,皇家海军的最好的办法也证明是效果很差。尽管动用了几千艘水面舰艇,几百架飞机,布设了2.2万颗水雷,但被击沉的商船数目仍在上升。德国人平均每月击沉150艘船只,杰出的海军领导,包括杰利科上将,都预言说,如果还想不出反潜办法,英国就将崩溃。
戴维·劳埃德·乔治1916年12月就任首相时,把杰利科召到伦敦,任命他为海军部第一次官,并把对付潜艇的特殊任务交给了他。杰利科认识到自己面临的简直就是海战中的一场革命。在这场海战中,一个海军小国正在利用一种新型武器击败一个依靠海运而生存的海上大国。为了使自己具有应付局面的力量,杰利科重新组建了海军部,这样一来,海军部第一次官也就成为海军参谋部总参谋长,可以直接指挥作战了。他这个角色的作用就与2年前成立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一样了。
六、美国海军
通过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努力,美国海军已经具有了强大的“无畏”级战舰的阵容,但却很不适于大西洋上战争的需要。计划制定者们只想到要建立“仅次于英国的”海军,却很少想到如何利用自己的舰队。反潜战中所需要的小型舰艇尤其缺乏。由于海军部长约瑟夫斯·丹尼尔斯的过度削减,以前批准建造的许多小型舰艇也在威尔逊执政时期被取消了。
美国海军军官们的战略思想受到以“黑色战争计划”为基础的1915年军事演习的严重影响。这个计划是以与敌舰队在加勒比海交战的假设为前提的。海军部十分关注自己在保卫刚建成的巴拿马运河上的作用,感到很难把自己的战略眼光转向北大西洋和欧洲水域。
1915年,美国海军进行了一次它盼望已久的改革,成立了海军作战部。其部长有权“在海军部长的指示下,负责舰队的作战行动,负责准备和完善战争计划”。威廉·S·本森少将任海军作战部第一任部长。他要求各下属单位汇报作战准备情况,以此抓紧了作战部的工作。他全力支持通信系统的改进和军械弹药的采购。他鼓励与当时的杰出科学家们建立联系。并成立了海军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中包括托马斯·A·爱迪生、埃尔默·斯佩里和威廉·库利奇这样的杰出人物。海军从此开始与科学和工业有了紧密的联系,这使得20世纪的许多重大技术进步有了可能。
七、美国走向战争的道路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对英国人的封锁措施比对德国人的活动更担心。美国坚持海上自由,其船舶就不可避免地会与英国巡逻舰发生冲突,船主因检查而造成的长时间拖延感到十分愤怒。不过美国船主渐渐发现派越来越多的船只装载着战争物资驶往英国、法国非常有利可图。这种商船因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也部分地由于英国人的巧妙宣传,导致了美国舆论转而倾向协约国。“卢西塔尼亚”号事件使美国仅存的少数亲德派威信扫地,同时也加强了伍德罗·威尔逊坚持美国在公海上的权力的决心。威尔逊关于“卢西塔尼亚”事件的第二个照会十分强硬,以至于他的国务卿、和平主义者威廉·詹宁斯·布赖恩愤然辞职,声称这会引起战争。
威尔逊积极鼓吹准备战争,并在国会上施展自己的影响,支持海军的建造规划。总统把自己的论点直接公诸全国,宣扬美国需要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经过多方筹划,《1916年海军法》在8月29日通过生效。在其背后是美国的新的欲望:拥有一支“不亚于任何国家的海军”。在辩论中,日德兰战役成为那些主张造大舰的人们的有力论据。如果英国的大舰队无法对付德国人,美国人就只能指望自己的海军了,因为英国人可能不会再去封锁德国人了。《海军法》提议在短短的 3年里为美国海军增加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0艘侦察巡洋舰、50艘驱逐舰和67艘潜艇。法令还批准建立一支海军航空部队和一支海军预备役部队。
《海军法》的通过并不意味着美国海军已经作好了参战准备。这个法案是个长期目标,政府认为它是保证“自然成长”的计划,它所预想的是美国在战后将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领袖。与此同时,尽管有政府部门和海军作战部长的反对,丹尼尔斯部长却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拒绝为战争做准备。这个国家虽然有和平愿望,但却很可能会被卷入战争。丹尼尔斯拒绝给海军已有的服役舰增加设备和人员,也不让战舰处于最佳状态。威尔逊总统正以“他使我们摆脱了战争”的口号搞竞选。部长认为做有效的战争准备是政治上的不明智。
还没等威尔逊宣誓连任总统,德国人就宣布了他们无限制潜艇战的重大政策。发给美国的通知规定,每周允许1艘不载违禁品的美国船只严格按照德国人的指示进出英国。面对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威尔逊因受他对“索塞克斯”事件所持立场的束缚,于1917年2月3日与德断绝外交关系。臭名昭著的“2月19日齐默尔曼电文”一发表,美国人群情激昂。这个电文企图贿赂墨西哥在德美交战时站在德国一方,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可帮它重新夺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这封耸人听闻的电文是英国人截获的,并在3月1日发表,甚至引起了那些仍在寻求中立的美国人的义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