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杨泗洪率黑旗军和义军北上御敌。刘永福知其“每战必先”,“诫其自重”。杨泗洪答曰:“我如驱饥羊,搏饱虎,利在速战,机在勇决。我苟不先,士气少沮,无能为也。”注22刘永福知其心迹,默然无语。时日军已据大莆林。三日,杨泗洪率黑旗军至嘉义北打猫庄,探知日军在大莆林街内。大莆林在嘉义城北三十里,台南孔道,为必争之地。下午一时半,杨泗洪下令将大莆林围住。当时,驻守大莆林的日军有两队:一是涩谷在明中佐的近卫骑兵大队;一是千田贞干少佐的近卫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涩谷急召千田等军官会议,以商讨对策。多数人认为:当务之急是“须确保后方的交通”,黑旗军若袭击他里雾,则此处“与后方的联系必定完全断绝”。涩谷亦以为然,决定派第八中队回守他里雾。下午四时,日军第八中队突围奔向他里雾,途中遭到黑旗军的堵截。日军伤亡多人,无力再战,只好伏在水田里,待日落后逃出,连夜奔向他里雾。前进约二里,遇三名日本人,经询问后才知乃是他里雾的通信骑兵。原来,当天下午,杨泗洪釆取声东击西之计,佯攻大莆林,而以黄荣邦乘虚袭击他里雾,包围了日本通信骑兵队所住的神庙。日本骑兵“知寡不敌众,便锁住神庙大门坚守”。注23此时,“阿丑(黄荣邦)自手大斧劈门,七人随之。敌枪乱发,阿丑跳而入。敌越墙遁,有走散者,死于路。”注24活命者仅三人。他里雾已被黑旗军占领。日军第八中队得知情况有变,只好又返回大莆林。
九月四日,日军被围粮绝,涩谷在明命令第八中队到各村抢粮,抢完后即杀人烧庄。参加抢粮的日本兵野口要藏,在寄回国内的书信中写道:“四日,因征集米谷,我小队被派往西南方向的村落,杀‘土匪’,烧村庄。征集归来时,又奉命将前方的村庄烧毁。”注25
随后,涩谷又命这个中队绕过他里雾,与莿桐港的第六中队会合。这天,由莿桐港派出的一支运输队,也在他里雾附近遭到黑旗军和义军的袭击,除二人逃回外,悉数被歼。注26日军为了报复,于五日凌晨一时对他里雾实行火攻,纵火烧房,把整个他里雾街变成一片火海。而黄荣邦因在头一天看见敌骑出哨,知敌必来攻,率部伏北部庄,从而避免了这场火难。
至九月五日夜,在大莆林的日军已被围困整整三昼夜,且与后方的联系已断,半点接济全无。于是,涩谷在明与千田贞干议商,决定北撤。六日晨,日军刚作好撤退的准备,黑旗军和义军即对大莆林发起了总攻。据日方记载:黑旗军“从嘉义城运来山炮(两门),以炮击激励士气,弹着亦甚良好。”激战两个小时,日本“士兵携带的子弹都已打光,因兵力不足,涩谷中佐、千田少佐等军官不得不从事搬运弹药。”据统计,当天日兵发射的子弹平均约为每人三百六十发。注27可见战况之激烈。最后,涩谷下令向北突围,“踉跄奔出,出则被我军截击,敌大乱”。注28杨泗洪率军从后追击,见有日将殿后,欲生擒之,脚部中弹,“犹裹创督战,且战且息,屡犯屡突。……寇且败退,腹又中弹。”被部下救回后,延至八日而逝。台南绅民“闻其殒,巷哭罢春,多有持纸钱、麦饭哭祭柩前者。”注29刘永福痛失勇将,“于野外招其魂,哭以奠之,并厚恤其妻子。”注30
日军从大莆林突围后,逃至他里雾,又会合该处日军北撤,奔莿桐港,渡浊水溪,于九月九日至北斗镇始停。于是,台中之云林县收复。“各处日军多退,云林也无敌踪,敌军大震。”注31涩谷在明逃至北斗后,星夜赍文向北白川能久告急。北白川增派部队,欲夺取云林境内的树仔脚。此处前临浊水溪,“溪中一带沙漠,数里无人居处,中多蔗园、林投、芦苇,可为埋伏之所。沙埔暗埋竹钉,桶上铺竹木,马军多陷于泥淖,人马死者甚多。”两军在此对峙近一月。日军于“日间越溪而战,夜间即退驻北斗”。在彰化县境内,北斗以东,有南投的义首张圭等,“暗行聚众,欲由山后包抄”,北斗以西,有海丰崙的陈赣番,“亦有内应之意”。注32北斗的日军已处于四面楚歌之中。
对抗日力量来说,当时的形势固为有利,但台南的粮饷不继,兵力也得不到补充,已经无力再进一步发动攻势。时人称:“时台兵军声颇起……盖自精华等受抚,义民矫捷可用,虽用土枪,能卧击,无虚发;且稔习地势,蓦山越涧,尤为长技,聚散前后,飙忽猱腾,每绕倭兵后路,倭人畏之。于是,台北、台中颇思反正。适联庄法已
及台中,颇著成绩。台北乡民闻之,愿潜人联庄受约束,期大军至,即内应同举。为台湾全局一大转机。而台南饷械已匮,不能派兵前进,台民觖望。”注33到十月上旬,日军开始大举进攻,台南的形势便急转直下,毫无挽回之术了。
注释:
注1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103页。
注2《台湾抗战日方资料》,《中日战争》(6),第489--490页。
注3《清德宗实录》卷346,光绪二十年八月初三日。
注4 黄海安:《刘永福历史草》,见《中日战争》(6),第405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