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趣史_李定夷【完结】(5)

  ◎叶德辉之文艺谈

  近有日人某君往访湖南名士叶德辉,谈及文学戏曲之事。叶君云:“说文为一种东汉人实学,不可以钟鼎铜器篆籀目之。研究此书,最要之门户,前清乾隆时儒者似犹未知,日本人亦罕有精造者,然其学甚难,鄙人于此,已研究三十年矣。顷如剧曲,亦极难学,恐不能输入日本。盖中国人情风俗,方言皆与日本不同,不能仅如诗文之同文也,王国维有曲考十得六七,然在日本人,则恐难洞晓其源流,现今戏曲之脚色,还不如二十年以前,此等歌舞之事,亦随文治为盛衰。近十年以来,政府不注重文学,故此等戏曲现时知音者甚稀也。目今第一唱工为谭鑫培,第二则刘鸿升。谭本老脚,喉音清转,尚有先正典型;刘则自作聪明,不知停顿、开合之妙。每听其音,辄为之心急生惧,以其唱时忽高忽长,恒恐其不能落韵合拍也。此种弊病,致使听者衷曲不畅。至于秦腔,则其音躁急,令人听之心烦矣。”

  ◎辜鸿铭之愤慨

  辜鸿铭精通十数国文字,于西洋史学诗歌,尤研究不遗余力。在欧西各国,颇著文名,所译之四书,亦传诵一时。前为张文襄幕僚,以刚直为张所器重。所著《尊皇篇》一书,盛称慈禧太后之才能,可比英后维多利亚,见者无不奇之。前清宣统初年,南洋公学校长唐慰芝先生,聘为教务长。武昌起义时,尝著论刊登字《林报》,力诋革命,当时人皆非之,因受南洋学生之排挤,即字《林报》之记者,亦谓其读书太多,神志不免淆乱。前年入京为奥国使馆及五国银行团翻译,旋充英文《京报》记者,著作虽不多,觏而精美异常,读之殊为有味。其后因中国妇女问题,辜深以中国新流行之风俗为不佳,致与《京报》记者陈友琴大起辩论,尝见其刊登英文《北京日报》,诗中有“千古伤明妃,都因夏降夷,如何汉臣女,亦欲作胡姬”之句,亦足见其痛恨切齿于女界新人物之一班矣。近闻清幼帝拟聘一英文教师,此项教师颇难得人,缘所定资格极严,必为中国人曾为前清官僚,富有旧思想,学问又深邃者,方为合格。辜有被聘之望,然彼虽精于各国语言,文字往往以旧脑筋发新议论,总觉不合时宜,而辫子至今未剪,亦为一般。学者所诧异,今民国极有名望之人未剪辫子者,大约不过上将张勋及国史馆长王运耳。辜之不剪辫子与若辈大老同一观念,诚可异也。

  ◎创议复辟之健将

  劳乃宣自青岛战事发生后,原拟前游曲阜,谒圣庙,拜孔林,再往泰山读书高隐。嗣以山居虽佳终嫌荒凉,漱石枕流之风言之似易,行之实难。况又身历宦途,饱尝繁华之滋味者乎!故不得已暂居济南,缘劳之快婿孔幼云氏,亦圣裔也,方由曲阜移家历下。其子孔祥柯亦崭然露头角者(前省议会议长,现财政部参事处行走),乃于公园之东南角,辟地鸠工,筑西式楼十余间,为劳读书之所。其地虽近尘市,而前临青山,北俯黄河,桃李成蹊,杨柳垂荫,每至天清气朗,园内游人来往如鲫,见红瓦鳞鳞,无不知为劳先生之高卧处也。劳之性情,尚崛强如故,除终日三餐外,即执笔作书,皆痛斥时局,恭颂先皇圣明之文字也。所著有《正续》、《共和解》二书,其后即根本此书,谬议而倡复辟之说也。

  ◎王序与谭贝勒齐名

  王爵生,莱阳人,清法部侍郎。虽非清流,而颇奉公守法。任京曹十余年,无所表见而以善书之名洋溢于京城之中。凡银号、钱庄、酒楼、茶馆、绸缎布店、洋广杂货之牌匾、对联几无一非王之笔迹。有滑稽者为作一对语云:“有匾皆书序,无腔不学谭”。序即王名,谭谓谭鑫培,即大名鼎鼎之小叫天也。语虽近谑,亦系实录。然考王之书法,骨格低下,实无可取,力摹翁覃溪,亦仅得其迹象而失其精神。其同乡徐仁甫太史尝谓之曰:“子非善书,乃好写耳。”又云:“爵生之字好似街头岗警植立,如木偶神笔索然矣。”曹竹铭殿撰亦谓之云:“汝终日在绸缎里头作生涯。”盖谓王善写绸缎、银钱福禄喜寿等字样,且日与商贾来往也。闻者皆传为笑柄,足以代表王之生平。光复后,王移家天津,旋至青岛居焉。年余以来,更大写而特写。前之牌匾大字仅见于京城者,今则流传于青岛矣。性极顽固,于时事不甚通悉。其所亲有劝以入仕途者,王漫应之曰:“今尚可为国乎?直骗局耳!”黄县淳于君与王有戚谊,其子肄业法政学校。一日谒王,王瞿然曰:“尔亦至此乎?”谓其剪发也。其顽腐如此。日德战事发生,王携眷到济南,寓于城内葛贝巷。日军到济,王又将眷属送至天津,己则留于济南,栖栖遑遑徒自苦耳。

  ◎斯文又弱一个

  参议院参政杨惺吾先生守敬于民国三年逝世,兹特将先生事迹详志之。先生湖北宜都县人,同治壬戍科举人,曾任黄冈县学及黄冈府学教授,选授安徽霍山县知县,由张文襄改保内阁中书,历充礼部礼学馆顾问、出使日本大臣随员、湖北勤成学堂、存古学堂、总教两湖书院、分教通志局编纂等职。民国成立,充参政院参政。卒后,追赠少卿。生于道光乙亥年,卒于旧历乙卯年,享年七十有六。

  先生二十三岁即举于乡,往来南北,所与游皆当代名人。生平著述甚富,经其考订刻行及题跋之碑帖不下数百十种,就中如《日本访书志》、《续补寰宇访碑录》、《隋书·地理志》,考证《水经注》,考证诸书,尤为精心之作。此外就所见宋元板本,古书刻有留真谱若干卷,题跋碑板考证文字及诗文杂稿有晦明轩稿若干卷。而尤以《水经注》疏稿本数百卷,补正全谢山戴东原诸家之纠误,为先生生平用力最勤考证极精之书,徒以卷帙繁多,无力刊刻。新会梁先生任司法总长,时曾将先生著述数种代呈总统,总统许以由公家出资刻布。先生亦自言,若亲见此书出版,即死亦瞑目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