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
(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1629年起义,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李自成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等地。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等地屡败明军。在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三围开封。在朱仙镇近战中李自成沉着冷静,运筹帷幄,采取了“围点打援”,在朱仙镇东南明军的交通线上挖掘百里长壕深沟,截断明军粮草;同时堵截贾鲁河之水,让明军得不到饮水。终于大破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部十余万,俘明军数万人。
面对重新纠集气势汹汹的明军,李自成故意示弱,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到对自己有利的既设战场,然后在汝州之战中歼灭明军四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1644年以西安为西京,建国大顺,称大顺王,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朝统治。清兵入关后,迎战失利退出北京。1645年四月,率军由武昌辗转至通山县九宫山下,不料在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
李自成虽然后来建立了大顺政权,并称帝,但因为时间过于短暂,所以他的这一身份没有得到史学界的认可,人们仍然定位他是一个优秀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所以李自成入选了名将之林。
李定国:★★★★
(1620~1662)陕西榆林人,幼年即加入了张献忠的农民军,被张收为养子,和孙可旺一起成为张献忠最得力的干将(看过姚雪垠的《李自成》的人都知道)为大西政权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张献忠死后,李定国继续领导农民军与南明、清军作战,纵横在贵州省,迫于形势联和南明抗清。
李定国曾在桂林、衡阳两次大捷歼灭清军数十万,击毙清朝两个王,解放了广西和湖南的广大地区,连获大捷。这是奠定李定国军事名将地位的重要筹码。
他率军从武冈出全州,除梧州外广西全省皆复。大军入湖南,进江西。永历朝廷封李定国为西宁王。
曾指挥所部在缅甸与十万缅军作战,大败缅甸军。但无法救出被缅甸软禁的明朝皇帝。清朝统一全国形势已经不可逆转,李定国也无力回天,1662年6月27日复国无望的李定国忧郁地病死在云南勐腊。
===================================================================
〓★〓 关于明朝没有选入的军事家的特别说明:
■ 明初的李文忠、耿炳文、傅友德、沐英、郭英等虽然武功不小,但相形已选入这些武将的事迹有逊色,故而放弃之。
■ 明成祖虽然在军事上造诣很深,但他毕竟是皇帝。李景隆虽然是李文忠之子,被寄予厚望,但此人言过其实,白河沟战役中的失利,是影响他没有入选的重要原因。盛庸因淮河之败;铁铉因只有济南战役的辉煌所以没有选入。
■ 平倭名将朱纨的服毒自杀后带来的倭事猖獗10多年,虽然并非他策略不当,他这种敌外夷而不敌内奸的大意,造成10年倭患的灾难,明王朝由此衰竭。胡宗宪用离间计消灭陈东等倭匪等事迹相对 而言较平淡,故未被选入。
■ 王崇古平定北疆和杨嗣昌毕竟是文官,而明末卢象升、吴三桂、左良玉等人限于名额被放弃。努尔哈赤因为是后金建立者的缘故没有入选。
■ 于谦:明浙江钱塘人,字廷益。明朝兵部尚。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发兵侵犯边关重镇大同。明英宗被俘,50万大军死伤过半,兵部尚书邝野等50余名高官遇难。这就是震动明朝的“土木堡之变”。 于谦临危受命,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北京城的防务部署妥当。于谦整编了京城残留军队和外地援军共22万,分营列阵于九门之外,大破瓦剌,击毙铁脖元帅。也先撤军,退回塞外。于谦又派出骑兵一路追击,沿途斩获颇多,北京保卫战胜利结束。于谦保住了大明江山。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重登皇位之后,杀害了文韬武略的于谦。毕竟是个文官限于名额放弃之。
■ 熊廷弼: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人。以监察御史巡按辽东。实行军屯,缮垣建堡,按劾将吏,军纪大振。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与巡抚杨镐之议不和。萨尔浒之战后,以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任后,立斩逃将,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策略以守为主,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熹宗初立,以不进兵为言官所劾,上书自明,求罢,朝廷以袁应泰代。1621年后金破沈阳,袁应泰死;不久辽阳又陷,震动京师。熊廷弼被召入朝,首建三方布置策,遂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复经略辽东军务。朝廷同时擢王化贞为巡抚。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则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握重兵,不听节制,兵败后弃广宁退走,熊廷弼见大势已去,随之撤至关内,被下狱论死。崇祯时获昭雪。有《熊襄愍公集》。熊廷弼虽然也曾执掌兵权,但总体感觉属于文官授武职,类比于明末的杨嗣昌、杨文岳、丁启睿等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