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部生命说法_刘元举【完结】(41)

  于是,有人过来拖他,拖出了一道沙迹。就在这时,那头已经奄奄一息的骆驼,突然缓缓地往起站了。它摇摇晃晃,浑身打颤,就像一座没有联接点的散了架的木头房子,歪歪扭扭地挺了起来。所有的人一下子惊呆了,眼睁睁盯着它一步一打晃地追赶着队伍。它没走出几步,就像一座板房哗啦一下子散在了地上,那被压着的沙层浮泛起一串沙尘。驼工哭了,勘探队的人也哭了,就连队长也眼圈红了。那头骆驼被掩埋了。

  《生命》第29页第2自然段:“人们称它们是沙漠之舟。它们比人类有着更多更大的耐性。可是,有那么一只骆驼因为饥渴一下倒在了滚烫的沙漠中。驼工拼命拖拉,它像一座坍塌的沙丘,立不起来了。驼工知道它是渴的,跟队长请求给它一点水喝。可是,仅有两桶水,那是全队人好几天的水量,每个人嘴上都干裂得淌血却没有一个舍得去喝桶里的水。只有倒下的人才有资格喝。可是,倒下的是骆驼,不是人,所以,它没有权利喝。驼工再哀求也没有用。当那位驼工含着热泪与瘫倒的伴侣进行生死告别时,那头巨大的骆驼本已无法抬起的头上扬了一下,又沉重地耷拉下来,枯涩的两眼闪着沙漠般的迷惘。年轻的驼工突然动了感情,长跪不起。他与这匹骆驼已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队伍要走了,不能因为一匹骆驼而影响行程。于是,有人过来拖他,拖出了一道沙迹。那头已经奄奄一息的骆驼就在这时,突然缓缓地往起站了。它摇摇晃晃,浑身打颤,就像一座没有联接点的散了架的木头房子,歪歪扭扭地挺了起来。所有的人一下子惊呆了,眼睁睁盯着它一步一打晃地追赶着队伍。它没走出几步,就像一座板房哗啦一下子散在了地上,那被压着的沙层浮泛起一串沙尘。驼工哭了,勘探队的人也哭了,就连队长也眼圈红了。那头骆驼被掩埋了。”

  54《翅膀》第117页第2自然段:如今,只要一提起那骆驼,人们总说那是一头通人性的骆驼。

  《生命》第30页第11行:“如今,只要一提起那骆驼,人们总说那是一头通人性的骆驼。”

  55《翅膀》第117第3自然段:这是三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

  《生命》第30页:“这是三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56《翅膀》第119页倒数第2行:一位作家说:青海石油局建立已经40年了。先后上任的局长也不算少。但是,不会有别的局长比他的命运更惨烈。别的局长可以选择提升,可以选择调走,而他则选择了自戕。那是一个是非颠倒的年代,他失去了做人的权利。他可以忍受大戈壁的所有艰难困苦的折磨,却独独忍受不了人格的侮辱。恶劣环境造就人的生命强度,但这种强度太脆了。他是爬到了一根电线杆上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让我震动的是他为什么爬到电线杆上而且挂在顶端的部位。他为自己选择了一个高度。大戈壁没有比电线杆更高的部位了。我觉得他不是屈辱的自戕,而是一种高傲的选择。

  《生命》第31页第2自然段:“青海石油局建立40年了。先后上任的局长也不算少。但是,不会有别的局长比他的命运更惨烈。别的局长可以选择提升,可以选择调走,而他则选择了自戕。那是一个是非颠倒的年代,他失去了做人的权利。他可以忍受大戈壁的所有艰难困苦的折磨,却独独忍受不了人格的侮辱。恶劣环境造就人的生命强度,但这种强度太脆了。他是爬到了电线杆上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让我震动的是他为什么爬到电线杆上而且挂在顶端的部位。他为自己选择了一个高度。大戈壁没有比电线杆更高的部位了。我觉得他不是屈辱的自戕,而是一种高傲的选择。”

  “合理引用”还是“抄袭、剽窃”(14)

  57《翅膀》第127页倒数第8行:在此后的日子里,秦文贵庆幸自己在出国前有过这样一次墓地祭奠。它给了他许多宝贵的生命体验,他储蓄着,珍藏着,培植着,生怕流失得太快。毕竟……

  《生命》第27页第2自然段:“那一次孤行,给了我许多宝贵的生命体验,我储蓄着,珍藏着,培植着,生怕流失得太快,毕竟……”

  58《翅膀》第127页倒数第3行:即使不能得到永恒的拯救,至少可以获得暂时的解脱。

  《生命》第27页第10行:“我渴望得到一次拯救。哪怕是一次暂时的解脱。”

  59《翅膀》第12页第3自然段:人们后来把这故事讲给秦文贵听的时候,一派轻松的口气,好像是个很好玩的笑话,但在秦文贵听来却无法轻松。

  《生命》第66页第2自然段:“给我讲这种故事的人自然操着一种轻松的口气,可是,在我听来却无法轻松。”

  第三部分

  《西部生命》说法(1)

  1 是非曲直终辩明

  辽宁铭星律师事务所一级律师 赵星奇

  刘元举诉张建伟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被新闻媒体称之为“新千年中国文坛第一案”,这个案子虽然在2003年12月己经由北京市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终审判决,但执行的事情还没有结束。现在己经是2004年的3月份了,静下心来想想,这个官司一打就是三年,其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这在我二十多年的律师生涯中也是罕见的。

  遭侵权,被迫起诉2000年12月末的一天,原香港《文汇报》辽宁记者站记者曲颉给我打来一个电话,约定当天下午他与《鸭绿江》文学月刊社主编刘元举到我的办公室来商议一个重要的事情。刘元举是我们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的一位著名作家,以前我们也曾相识,由于大家的工作都很忙,并没有过多的交往。但他的诸多作品我还是拜读过,如《中国钢琴梦》等等。我对他的印象很深,他是一个十分具有创作天赋和灵感且充满创作激情的作家。他们的到来,才使我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